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小编: :admin

五、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记叙部分:爱国青年英勇不屈,敌人的凶残无耻;抒情议论部分:作者的悲愤心情,含意深刻的警句。认识刘和珍形象的意义。

2、难点:含意复杂而深刻的语句,作者对请愿的态度,事件的背景和有关人物。

三、教学时数:

四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意义。

2、找出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内容理解。

3、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4、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字词正音:

桀jié(凶暴)骜ào(同傲,傲慢,不受支配)赁lìn(租借)噩è(惊人的)惮dàn(害怕)喋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骸hái(骨头)溃zì(浸)创chuàng(创造),chuāng(创伤、惩创)

词语补释:

黯然:忧伤的样子。黯:àn阴暗。

痛定:悲痛的心情平定下来。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噩:凶恶惊人的。耗:消息。

桀骜:形容性情暴烈,不肯服从。P54注④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寥落:P52注①

菲薄:P52注⑦

惨淡: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进行。

广有羽翼:P54注③

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黯然:P55注②

喋血:P55注③

屠戮:屠杀。

殒身不恤:P58注③

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

依稀:模模糊糊。

解题:

“记念”通常写作“纪念”,此处用“记”:1、同义,通用;2、双关——纪念、记住。“记”的反义词是“忘”,本文二段未句用反语提醒人们别忘此事,说:“忘却的救主要降临了吧。”3、此处用“记”的引申义牢记、铭记。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一文中,虽用“纪”,但强调说:“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记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称她为“君”,怀有尊敬的意思。(刘和珍生平P66注①)

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决非只是从师生的情谊出发,为追悼刘和珍一人而已,而是为了赞扬像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一样的爱国青年,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同时,也是为了从“三·一八”惨案中引出经验教训。(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三·一八”惨案见P49注①)

由于以上这个原因,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一般性的纪念文章,它既要悼念烈士,寄托作者的哀思,又要揭露中外反动派杀人者的罪行,还要激励后人继续革命。文章以作者痛恨反动派,悼念死难烈士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在叙述中往往是揭露与歌颂相结合,文中记叙、抒情、议论互相交错,悲愤的感情洋溢于全文之中。文章的基调虽属悲愤,然而并不伤感,既激励人心,又激励斗志。它是一篇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烈士的抒情散文。

第二课时

课文简析:

全文由七部分组成,由作者用数码标好。

第一部分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揭露敌人,记念死难烈士。

开头详记国名(有明显的讽刺)、单位(“国立”谁都知道,也是明显的讽刺)、时间、地点、人名并点明事件和为文缘由。一个状语,既准确交代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首先叙述了女师大开追悼会的情况,突出写两个方面:

1.“我独在礼堂外徘徊”为什么?

首先应了解追悼会之前鲁迅的心情。3月24日早晨,当鲁迅得到刘和珍、杨德群两个的遗体从医院运回学院的消息时,便立即到礼堂去看两烈士的遗容。从学校回来后,鲁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3月25日,鲁迅冒着被段祺瑞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独在”、“徘徊”写出鲁迅当时正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中外反动派狠毒的子弹,爱国女青年流洒的鲜血,给活着的人们以怎样的启示和教训?革命者应怎样迎接未来的革命风暴的到来?应该怎样探寻更有效的战斗方法来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一句确切地表现出鲁迅在参加追悼过程中正陷入独自沉思之状,流露出一股沉痛和悲愤的情绪。

2.程君要求鲁迅先生写点东西悼念亡友的急切心情。

用“正告”一词表明程君严肃,很关切刘和珍。“罢”有恳求、劝说、希望之语气。

这两点都集中表达了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哀思,对段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义愤。这一段属于饱含感情的记叙。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前是回忆,记叙)为什么?

为了哀悼和赞扬刘和珍等为国而死的青年,连用两个“如此而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用文字不能倾诉,但又只能用文字来倾诉,足见悲愤之情深沉浓烈。

“我实在无话可说”为什么?

因为“并非人间的社会”实在太黑暗了,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他的周围,使他“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更何况还有“所谓学者文人”居然跳出来为其杀人的主子散布“阴险的论调”“受人利用”、“自蹈死地”,这就使他悲哀得无话可说,显示了“最大哀痛”,是悲愤的极至,因而“出离愤怒”,决心写一点东西,以献给逝者灵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内心极度不平静,悲痛使他没有言语,无法执笔;愤怒使他不能不在悲痛未平定的时候,拿起笔来,进行战斗。

二、从赞颂革命者,唤起人们的觉醒这一角度进一步申述写作意图。

“真的猛士”,指的是革命者,他们必须具备: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对反动统治者的罪行一丝一毫不能忘却,要记住“杀人者”对革命人民所造成的痛苦和仇恨。(直面:直接面对,正对着)

2.“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决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也不能永远保持沉默,“在沉默中灭亡”。(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

3.他必须敢于牺牲,视死如归,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来唤起未觉醒的人们,使他们逐渐觉醒。

4.他能够在“血战前行的历史”中看到人类的“希望”。

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等就是这样的“真的猛士”。

“庸人”:指无所作为的人。他们在反动统治下偷生,又时常忘却“旧迹”,又不思反抗。这是鲁迅要批判的那种人,因为他们“维持着这非人的世界”。

对比:真的猛士庸人

“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真的猛士”一类的人。面对“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怎能不悲痛,但“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猛士又是战斗的幸福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含义:

真正勇猛的革命者,敢于严肃地看待黑暗的现实和反动势力统治下的悲惨生活,敢于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毫不畏惧。他们为现实的黑暗和人生的惨淡而哀痛,为能参加变革黑暗现实的斗争,在斗争中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而感到幸福。

接着转入了对现实的感慨,反复强调“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前一句与第一节在文字上相同,感情却进了一层,着重说明活着的人应该为彻底摧毁这“似人非人”的黑暗世界而继续战斗。后一句着重说明离“三·一八”已有两个星期了,人们不能“暂得偷生”忘却这笔血债。par因为本文不是一篇单纯的悼念死者的文章,而是为了赞扬像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一样的爱国青年,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也是为了从“三·一八”惨案中引出经验教训。根据表达上的需要,所以文章从追悼会写起,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第三课时

三、追叙与刘和珍交往的经过,赞扬她敢于斗争的精神。

1.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她是为中国而死的。

“学生者云”:学生这个称呼。称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⑴、鞭策激励自己;⑵、内疚。未能“抽刃而起”要求“以血还血”,而愧对学生;⑶、反衬对刘和珍的尊敬。“中国”二字反复使用,强调了她为中国而死的崇高目的。

2.刘和珍印象记。(按时间顺序)

⑴、夏初: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突出“她”。

⑵、后来:在和反动当局的斗争中,我认识了“她”。“率领”“武将”大词小用,加上“强拖”这个含野蛮动作的词,构成辛辣讽刺;“广有羽翼”比拟性成语,实则到处有走狗爪牙;“桀骜锋利”(推测)实则“微笑”“温和”。

⑶、待到:“偏安”大词小用,嘲讽当局,反复使用“微笑”“温和”,着重写她的态度。

⑷、待到:写她的感情,突出她爱集体,有远见。

⑸、此后:似乎不相见(见面机会少)。

    相关推荐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讨论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赏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参) 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8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2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札记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5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1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3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3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6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7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9 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7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0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9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语言赏析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题解 《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评点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疑难解析 《记念刘和珍君》知识导学 《记念刘和珍君》作业练习 《记念刘和珍君》有关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中心思想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评点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知识小结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精讲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词语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难句解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杂谈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训练重点 高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特色 《记念刘和珍君》疑难解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词语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2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学法指导 《记念刘和珍君》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