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寓言四则《画眉与猪》

小编: :admin

一教学目标:1什么是寓言。寓言有哪些特点,理解寓言中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中的角色的固有特点是和它们所代表的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2说话能力,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什么是寓言。寓言有哪些特点,理解寓言中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中的角色的固有特点是和它们所代表的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2说话能力,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单元咱们学习了一种说明文,这一单元咱们学习另一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寓言“

二学习寓言的知识

1请同学用圈点的方法学习单元提示

2教师提出问题

A什么是寓言

B寓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

A是一种要把说明的较深刻的道理寄予在一个假想的形象生动的短小故事里的文学作品

B特点1作用借比喻借远喻,借小喻大

2角色:生物或非生物

3表现手法

拟人或象征(用该事物按与另一具有该特征的认识具有的语言思想)

对比反衬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什么是寓言。寓言有哪些特点,理解寓言中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中的角色的固有特点是和它们所代表的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2说话能力,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社会上的某种人的特点相吻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3投影透出严文井对语言的几个生动的描述

A寓言是一个怪物,当我走过来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

B寓言是一个魔袋,呆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三学习

现在,我们学习看看这篇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深刻道理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两个角色,画眉和猪

问题1找出描写画眉行动和心理的词句找出主描写行动的词句

画眉:尽唱觉得不舒服决计模仿猪叫表演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增高了,看不起同类

猪:非常冷淡激赏喝彩颁发奖金

2画眉和猪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画眉随着猪的态度的变化,改变着自己的歌声(由唱歌变成猪叫)取悦于猪,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还沾沾自喜.

3从语言的特征来看这个故事一定有深刻的道理画眉和猪都被写的游人的特点

作业:写一个寓言

 

    相关推荐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 30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 30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三十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教案6 寓言四则教案8 《 寓言四则》教学案 《寓言四则》说课稿 《寓言四则》教案3 《寓言四则》教案2 《寓言四则》课文导读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课堂实录 《寓言四则》问题研究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课时训练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典型例析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建议 《寓言四则》练习说明 《寓言四则》课标解读 《寓言四则》学法导引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实录 《寓言四则》整体把握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三则 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学法指导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 教案示例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三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三则 寓言二则 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3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四 《寓言四则》重难点突破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 27《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第30课 《寓言四则》学案 24寓言二则 13《寓言两则》 25.寓言二则 25.寓言二则 《寓言四则》课文背景知识 《寓言四则》字词综合运用 《寓言四则》课文写作特色 《寓言四则》课文结构分析 《寓言四则》基础知识训练 《寓言四则》同步达纲练习 《寓言四则》字词综合运用 《寓言四则》比较阅读训练 七年级上教参: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同步达纲练习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语言积累 《伊索寓言》五则 《寓言两则》课文 古代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案 小猪画画 寓言两则—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寓言两则》语言感悟 《寓言四则》教案4(教学实录) 七年级语文上《30寓言四则》 第30课《寓言四则》课文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小猪画画 25《古代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案二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新课标) 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教案1 成功的寓言10则 29寓言两则(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