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从三到万

小编: :admin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驳论,认识立论与驳论的区别。

2、了解驳论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本单元几篇驳论文章所使用的反驳方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4、明确由于对象不同,错误性质不同,驳论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以前所学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温故”。

2、学习本单元所学关于驳论的新的文体知识——“知新”,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本单元所学关于驳论的新的文体知识——“知新”,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温故”,复习旧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3、论点的分类:中心论点、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的定义: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

5、论据的分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有具体事和概括事实两种。

道理论据——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心脏人们公认的整理等。还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7、论证是什么?即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8、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

9、议论文的结构:(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二、“知新”,学习新的文体知识:(见单元提示)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两种?

立论、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注: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

2、常见的反驳方法?

直接反驳论点;通过反驳论据驳倒论点;通过反驳论证驳倒论点。

3、反驳态度的区别。

三、自读《个人与集体》,初步了解驳论: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摆出“靶子”。

第二部分:(3~4)用演绎推理法批驳错误观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论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第三部分:(5)用归纳推理法,做出正确结论;“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十二从三到万

教学要点:

1、学习通过故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作法相结合的写法。

3、教育学生懂得在学习上要谦虚谨慎、循序渐进、尊重教师。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出处。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3、思考文中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思考文中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本文作者、出处,排除字词障碍:

1、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工作者、学者。

2、出处:选自《燕山夜话》

3、生字词:

搦nùo辄zhé趣cù姻yīn恚huì掷zhì殊shū帖tiē妨fáng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殷实——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训——教导。

搦管——执笔。临朱——描红。

管故——学费。谢——辞退。

逾时——过了一些时候。趣——催促。

恚——抱怨。关节——文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终南捷径——这里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

自命不凡——

举一反三——

注:重点理解文中所引小故事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方式?

第二课时

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从“小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总结出来。

2、讨论分析文中作者所提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讨论分析文中作者所提出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故事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讨论从小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三、概括每段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和作者观点:

第一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

第二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三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四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五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六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看到入门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什么也学不到”。

第七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八段:提出希望。

作者的观点:

1、一般地说,学习应该点滴积累、循序渐进。

2、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3、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分析这三个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后第一题):

其中,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是三个观点的核心,也是全文的中心议题,起统领的作用,决定的作用。因为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从而尊重教师。

第三课时

分析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作法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3、通过本文学习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4、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了解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作法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作法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将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作法结合起来的:

文章在叙述了故事之后,引出了两个重要论点:1、学习要谦虚谨慎,不要自命不凡;2、学习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对这两点,文章采用了双向议论的方法,在阐明正确观点的同时,批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这样结合起来写,使是与非对比鲜明,道理清晰可辨,具有循循善诱的意味,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并乐于接受正确的观点。

二、学习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1、作者对小故事的巧妙运用:

对于第一个观点,它是论据;对于第二、三个观点,它是引子。

2、分析作者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好处:

作者把分析说理和运用故事相结合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比单独的讲道理更能引发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在写作中值得借鉴。

三、通过本文学习议论语言的严密性。(以第一段为例)

开头提出“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的设问后,并不立即答问,而是作辩证的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是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用“一般地说”作一限制,从通常情况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能要求过急。”这些分析论说的语句,运用得相当严密,这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样的辩证分析,尤其是必要的限制性词语,在文内还有多处,有效地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四、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

从三到万

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1~3段)议论学习方法问题,提出

观点一:一般地说,学习应该点滴积累、循序渐进。

二、(3~7段)从小故事引出,议论学习态度的问题。

(5~6段)观点二: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第7段)观点三: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三、(第8段)提出希望。

论证方法——例证法(2、3、5段)

写法——阐明正面道理与批评错误认识、做法相结合

课后小结: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李镇西:从反思“未来班”到“万炮齐轰假教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旨 我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主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 从神童到名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一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 从玄奘到唐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一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补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特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