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在整合中超越

小编: :admin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排理念,就充分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编者在整合中寻求超越的追求,其中颇多深意。笔者不揣浅陋,试做如下解读。

一、在整合中创设立体的学习情境

课本中每组教材都围绕专题精心设计,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专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以三年级上组教材为例,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围绕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展开,同时又都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为学生展现的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了解和体验文化的氛围。从内容上来讲,《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让学生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带学生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这里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从实践角度来说,学生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交流中,将如同一个个探宝者一样,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渠道探寻和解读着自己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充分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使自己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提升。在整合中,专题由平面变成立体,由单薄变得丰满,这一组教材中的每项内容不再是一颗颗的珍珠,而是由这些珍珠相互辉映形成的一道风景,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情感、方法浑然一体的学习情境。

二、在整合中丰富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

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引导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扇明亮的天窗。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材,学生所了解的并不仅仅是两个历史人物,一个传说,一处建筑,一幅绘画,几幅对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将领悟到人物、传说、建筑、绘画、对联不正是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窗口吗?还有诗歌、乐曲、饮食、宗教……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凭借这样的教材拿到了打开未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将会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在整合中促使“三维” 教学目标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但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当学生读到“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时,课文中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示:“从这句话我感受到……”提示学生从词句的内容来理解感受人物的精神;读到“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时,学习伙伴说:“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这是理解关键句子的方法的提示;读到“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启发学生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方法。学生在阅读提示下,逐步会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达成“三维” 目标的整合。

四、在整台中提供语文实践的过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实验教材的编写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以第四组教材为例:本组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儿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牛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 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荚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整个实践的过程,使学牛的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总之,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科书在整合中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性,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成了一次质的超越。使得这本实验教材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关推荐

    在整合中超越 突出重点 加强统合 整体推进 动态生成 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 在超越文本中巧破难点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超越自卑 《超越时空》序言 《超越时空》序言 让快乐超越课堂 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苏轼《前赤壁赋》情感解读 《超越时空》读书断片 超越知识 走向智慧 母爱,超越生命的爱 《超越时空》读书断片 教学反思《超越自我》 熟读内化 超越创新 立足与超越——我眼中的大语文观 大胆质疑 超越教材(教师中心稿)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一)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二)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三)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 在合作中互进,在探究中提升 超越教材引导探究——《太阳》教学谈 超越教材引导探究──《太阳》教学谈 超越教材引导探究——《太阳》教学谈 高中记叙文写作专题整合 兴趣,在合作中提高 拨开迷雾 超越自我──《观潮》教学反思 课程整合中几种教学合作形式的研究 也谈学科整合 反思 追求 超越──《清平乐·村居》教学有感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以现代性与传统为中心的思考 生命·自然·超越──利奥波德《沙乡年鉴》读后 超越课堂 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的天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 互相渗透 有机整合 整合拓展 创新学习 单元整合 感受魅力 互相渗透 有机整合 读写整合传递人“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整体阅读感知 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 大胆质疑超越教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课程整合浅议 大胆质疑超越教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亟待整合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苦难中的尊严》整合教学设计及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纸船和风筝》整合案例 纸船和风筝整合案例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有效整合,突显个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朱长超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反思 《在山的那边》整体把握 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方法要简约内容要整合 《梅花魂》整合课教学设计 《小竹排在画中游》综合资料之一 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小竹排在画中游》综合资料之一 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有整体才有生命——有效教学目标整合之我见 《超链接里超精彩》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电教整合课反思 《老人与海鸥》学科整合课例 超级学习方法---记忆力倍增的综合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地下森林断想》的整合构想 浅谈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 《地下森林断想》的整合构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综合资料 合在一起成新字 浅谈计算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咏梁启超 合在一起成新字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 浅谈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 浅谈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 在空白处超文本──《桂花雨》教学片段赏析 优化排列组合 发挥整体功能 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 高中语文:《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整合》课堂实录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整合单元内容,巧掀教学高潮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整合就变模样 放手才有精彩 古诗鉴赏 读懂古诗需要“整合” 梁启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