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我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1)他打球。(2)他打〈输〉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1)他看书。(2)他看〈完〉了。(3)他看什么?(4)他看得〈很认真〉。(5)他去新华书店。(6)他来〈自南方〉。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他笑得〈非常天真〉;这花香得〈很〉;他说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如:他懂得这事。你值得学习。他说得大家受不了。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例如:(1)吃个西瓜。(2)吃个〈痛快〉。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如:他打了〈三次〉球。我织〈成〉一件毛衣。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相关推荐

    浅谈词语的比较教学_语文论文 述语和宾语、补语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_语文论文 浅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感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_语文论文 ·浅谈比较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中对话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组词_语文论文 浅谈“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_语文论文 《绿》的教学思路浅谈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朗读的功能_语文论文 浅淡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补差」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读与说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分析课文_语文论文 浅谈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_语文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 谈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读”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转轨”中对语文教材的合理理解及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_语文论文 《燕子》比较教学谈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课外练笔_语文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教学的学段衔接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板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_语文论文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心理探索_语文论文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入文技巧_语文论文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浅谈《语法·词类》教学的三个要点_语文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论文《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不平衡性和同步性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论语》与五伦浅谈 浅谈思维品质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及纠正_语文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认定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浅谈师德内涵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_语文论文 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浅谈古诗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论文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新教材运用中的“四新”_语文论文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狼和小羊》教学谈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_语文论文 浅论阅读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随机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的艺术 浅谈语文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演” 《榆钱饭》对比艺术赏析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应用文编辑的缺陷_语文论文 浅谈编演课本剧和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的侧听说训练_语文论文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说明文写作“三步走”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教学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_语文论文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1〕_语文论文 浅谈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_语文论文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对话互动的学习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新旧标点符号比较谈_语文论文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多媒体手段的魅力_语文论文 浅谈“切块拼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