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特级教师思想录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五说”语文教育观。

工具说

学科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这是根本的问题。我在1978年发表的《试论语文的工具性》中这样阐述语文的性质: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指口头语言;文,指书面语言),它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又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和从事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工具,也是储存、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归根结底是一种“基本”的、“基础”的工具,它不是上层建筑,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它是属于全民族、全社会的,这种工具掌握在谁手里,就可以为谁服务。

确认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根本点和出发点。确立了这一基点,就可以从语文教学的多元教学目标中找出其主要矛盾。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语文教材是以一篇篇范文为主体的,语文训练是以范文为凭借的。这些范文不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文字符号,而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议论文论述思想观点,说明文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原理,记叙文反映历史的或现实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文艺作品则塑造典型艺术形象。这样,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而且同时接受思想教育、精神陶冶,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知识。然而,不管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纷繁复杂,作为语言文字,它是工具;而作为语文课,则理所当然兼及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应是工具性。

语文这个工具,它与一般生产工具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能生产物质产品,它是学习、工作、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但是,所有工具的共同点是: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工具必须通过自己的“历练”。因为只有经过不同语境的反复训练,语言操作行为达到熟练、牢固乃至巧妙程度,才能转化成语言习惯,成为语言直觉。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还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要强化语文训练,且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导学说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功能体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完成的。从本质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即不但学会知识,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掌握学习的门径、方法。把语文教学看作整体,教与学则都是主体,但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是主导的方面,因为教师把握着教学的方向和学生思维的定势,教师在教学中承担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诱发动力和“传道”、“授业”、“解惑”、“教法”等多重责任。因此,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助于学生的发展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就语文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学”,是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从认知到理解、运用的种种转化的根据;“教”,则是转化的外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应当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过于生硬地控制,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中呈消极状态。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要努力使教与学双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辩证的统一。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得益于教师的“导”。即要使教师的主导不致成为“主宰”,使学生的主动不致成为“盲动”。

导学的目标是实现从教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导”的作用。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现在必须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教好”。教师要通过艺术地“导”,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人格上都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从而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都能得到同步发展。从上述意义上讲,导学说最集中地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揭示教学过程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它应当是语文教学的总原则。

学思同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了。”(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第20—21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可以说,语言表达一刻也离不开思维;思维的过程也离不开语言。语言与思维的密切不可分割性,语言与思维的统一性,决定了语言与思维始终是同步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是思维活跃、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聪明人。在语文教学中同步进行语言与思维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适应未来一代发展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无不有赖于想:想,还涉及到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听说读写与想始终是同步进行的,人们无论想什么都得用语言,从简单的念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得依靠语言。总之,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语言思维发展的轨迹: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高的,思维能力也比较强。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以写作为例,学生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往往是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学生作文时说理分析透辟、深刻,往往是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学生作文富有见地,新人耳目,往往初步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学生作文离题万里,大多因为思维缺乏方向性;作文杂乱无章,一般是由于思维混乱;作文词不达意,文理不通,除了缺乏语言训练之外,往往是思维缺乏准确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从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时又不完全适应。比如也有些思维敏捷、灵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与思维在某些条件下的这种既适应又不适应的现象说明:不能认为语言发展了,思维就自然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言也自然发展了,甚至以为两者可以互相取代。语言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是辩证的统一,却是不能“合二而一”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其固有规律结合而成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也不例外。要使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结合,必须首先将语言训练的要素和思维训练的要素作分解,然后,按照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找出两者最佳结合点,或最佳联系点,进而作科学的组合训练。这种组合训练应当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有时可“对口”结合训练,如在阅读教学中可把字词训练和概念判断的应用训练对口结合;在写作教学中,可把作文立意训练与思维深刻性的训练对口结合。有时可交叉结合训练,如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语言揣摩,与求异思辨的讨论交叉安排,进行语言与思维同步训练。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不能孤立地进行思维训练或语言训练,而要坚持结合语言训练进行思维训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训练的全过程。

渗透说

语文作为多因素的综合体,在它的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各因素的组合、渗透而形成的合力应大于各分解因素之和。语文内部的这种渗透性,决定着语文教学质的规定性和效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知识教育与语文教育,智力发展与习惯培养等多元结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教学效应。

语文作为边缘工具学科,它与外部的社会生活以及其相邻的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所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说语文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环境息息相关。它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语文源于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无不需要运用语文工具。因此教学固然应以课堂为“轴心”,但语文教学又必须置于社会生活的宏观范围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语文活动,巩固、加深、活用、扩大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把课内学习适当延伸、拓展、幅射到课外,从而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作为语文课本主体的课文,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而各门学科知识又必须运用科学、确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因而,语文以课堂为轴心,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渗透是显而易见的,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语文课中进行各科通用的学法指导(如怎样听课、怎样整理听课笔记等)则是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语文的边缘工具性。从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更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一方面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训练,掌握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理、化、史、地、生等学科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教材进行训练,使之成为语文能力训练的“例子”。当然,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并非取消或削弱语文和其他学科自身的任务,而是力求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因为语文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与平行学科互相沟通,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处处时时可以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所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语文教学应当从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到与学生社会活动、平行学科教学的协调、平衡,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在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效度,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样,语文教学工作就会超越传统的时空观,真正实现整体化、科学化和最优化。

端点说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最终和根本的目的是培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代新人。在中学阶段,各科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个长远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创设良好的端点。按照奠定基础和形成端点的要求,中学各科教学必须按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把握恰当的度和量;教学内容和训练也必须适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思维状况,不应降低或超越大纲的基本要求,更不可脱离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当然,这个基础和端点是扎扎实实的,它的能量和效度是较高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各类学生(包括智商差的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形成良好的基础和端点,各科教学都要努力找准自己的坐标点,与其他学科“君臣佐使,配合得当”,从而形成各学科共同的基础和端点,以利于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达到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质量的辩证统一。

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的基础”。从纵向看,语文学习是个长过程;从横向看,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工具,“发射”到方方面面。因此语文学习更应当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和在校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端点。在这个端点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培养语文习惯,而且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必须压缩体积、增大容量,提高密度,简化头绪,轻装上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守住“一堂课”“一本书”,而要着眼未来,从人的无限发展的高度,努力奠定基础,形成端点,要使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课本的学习,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端点、一个扩展点;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及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评价语文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完了一套中学语文课本,或者教师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安排了多少语文训练,变换了多少教学方法,而且要看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这个端点上,为未来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怎样的基础,在未来从事工作中,继续学习中,运用语文工具具有多大的潜能。

提出“五说”语文教育观,就是试图对语文教学作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关系作辩证分析,谋求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结构体系和理论体系。它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目标是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和综合效应。

    相关推荐

    特级教师思想录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的思考_语文论文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_语文论文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我的和谐师生观-语文论文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论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化 革教育的命——知识创新沉思录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新构想_语文论文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德育论文:托起明天的希望,我们要重视师德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树立大语文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试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观 坚定我教育的信念-小学语文论文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师爱 教育成功的基石小学语文论文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_语文论文 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_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个性化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浅谈师德内涵小学语文论文 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_语文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_语文论文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_语文论文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教育出于爱心小学语文论文 “想象”断想_语文论文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的语文教学观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 德育论文:爱,让教育更灿烂小学语文论文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爱岗敬业铸师魂小学语文论文 《师说》注释商榷_语文论文 “思乡诗”例说_语文论文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_语文论文 试论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批评_语文论文 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_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小学语文论文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按教育规律办事,创个人教学特色_语文论文 “在线语文”:语文教育新概念_语文论文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粗批略改重讲评——我的作文教学观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教师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小学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反省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_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浅论 语文人格教育论纲 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_语文论文 浙江特级教师杨明明《背篼》教学赏析_语文论文 语文口语交际《说说我的梦想》教学设计 汉语文教育走过和走向的路_语文论文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_语文论文 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_语文论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论文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反思的反思_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价值观管窥 构建“六字”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及教学思想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二) 说说杂文的阅读_语文论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一)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三)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谈谈小说“特异语言”的分析 分析“特异语言”,探究小说主题_语文论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四) 用新的学生观指导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我的教育教学观 语文教育论文:关注角落里的“你”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一堂语文特级教师的低效课 说“弄”_语文论文 析“义务教材”的新特点_语文论文 谈想象作文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