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备考,本文就近年来高

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

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

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四方面:

1.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考查复句关系。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

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此题型1992年“三南”题中曾用过。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言复句的意思弄清楚,这就要看它所处

的语言环境。本句之前是郭永指责太原帅征收超过朝廷规定标准之外的赋税供其“宴飨”享乐,之后是府里也

不敢紧逼,中间题干句,应有对太原帅威胁的意味。第二步再用四选项的关联词逐个搭配,选取恰当的一项。

只有B

项表假设的关联词才恰当(题干句中的“脱”正是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2.既考实词,又考复句关系。例如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6题: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个是对“原”的解释,属于对实词的理解;一个就是辨析复句关系。句中有关联词

“虽”,但“虽”在文言复句中既可表示转折关系,又可表示假设关系,在句中的具体作用,只能结合语境分

析。答案为A。

3.形式上考虚词,实际上考复句关系。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13题: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以诚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在此题中,“以”都做连词,可考查点不在于让考生分辨它的连词用法与非连词用法,而在于它所连接的

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题目的难度所在。题干中的句子,“以”前后是因果关系,选项中只有D前后是

因果关系,A、B、C三句“以”前后都是目的关系,所以答案为D。

4.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直接考查复句。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8题: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做此类题,我们首先要寻找分句间的关联词。关联词不明显的,则要注意前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①句“

以为难”“以为不难”,反映了一般的看法与“我”的看法之间的差异,语意是明显的转折;②句中的“特”

是“只不过”的意思,分句间也是转折关系;③句中有表假设的连词“必”,前后分句自然是假设关系;④句

前后分句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A。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采用了与1997年高考试题第18题相同的题型考查文言复句: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做题方法与上例同。四句的内部关系各不相同:①是并列关系,②是转折关系,③是假设关系(或条件)

,④是因果关系。

所以答案为D。

二、应试复习要抓的几个主要方面

笔者了解到,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文言复句的内容重视不够,而教材又未对文言

复句作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针对这一状况及高考要求,笔者认为在复习文言文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要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文言复句的关联词。

文言复句的关联词既多又复杂,有的一种关系多达几十个关联词,如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就有“设、而、即

、今、诚、向、如、苟、若、使、倘、脱、借、第、令、以、竟、果、假、其、必、虽等,而这些单音词又常

组成双音结构:“向使、如若、如使、竟使、假令、借令、设使、如其、向令”等等。因此,对每一种关系的

关联词,都要烂熟于心。

2.要注意区别每个关联词的多种用法

文言复句中的关联词常表示多种意义和用法:既是虚词,又是实词;是虚词,又表示多种关系。如①今之

乐犹古之乐也。(《庄暴见孟子》)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同上》)

①是个单句,“今”作“现在”讲,不是假设连词;②是个复句,“今”是假设连词,与“则”搭配,表

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那么……”。

再如“而”这个连词,可表“假设”、“并列”、“条件”、“转折”、“承接”、“因果”等关系。

像这种表示多种关系的关联词还有很多,恕不赘举。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牢固掌握它们不同的用法。

    相关推荐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要_语文论文 近年高考阅读试题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技巧:词句赏析题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如何“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文言断句十法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考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2届高三语文大一轮复习备考简料清点:文言文断句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句式 中考文言文复习:赤壁赏析及中考试题 现代科技说明文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语文论文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近义词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病句复习题 17年高考语文备考答题技巧:文言文赏析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句式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倒装句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判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3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5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11_文言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文专题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4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7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病句解题思路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2012年高考复习文学常识_名言名句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7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4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3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4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文言文的复习与应考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6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5 2017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复习技法 解析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病句题题组训练及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5 2017年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语文病句真题汇编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2017高考语文复习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2017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5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8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6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论部分) 201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26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0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20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台湾近十年高考作文题 用控制论指导高考语文复习_语文论文 文言文的总复习与应试_语文论文 2012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四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参考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病句辨析策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病句复习题 高考文言句式总结 2017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语言运用题 中考赵普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2017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过秦论解析 2012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09年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一)--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多重复句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要点 201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10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四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必备:学会辨析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