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我 的 呼 吁

小编: :admin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这篇演讲词中作者的主张以及发出呼吁的原因。

2、能就史怀哲的生命伦理科学观作出合理的评价。

教法设计:

因学生对敬畏生命伦理学普遍感到陌生,且本文在阐释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文字(开头一、二两节)比较艰深,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发言思路的基础上适当举例进行阐发。

本文作为阅读材料,除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外,还应该就文本内容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以拿学生思想认识与本文相关内容作比较,也可以就某一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好习惯。

为增强对作者“反战”人道精神的理解,可以适当插入部分战争图片,自制课件,渲染教学情境,深入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初,三十八岁的史怀哲,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但他拋弃了似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

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肠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非洲这种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没有第二条求生的路。当他救活病人时,病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眼神中充满着疑惑与感恩。史怀哲告诉他说:“我不是巫师,是‘爱’支持我这样做。”此时暮色渐渐低垂,白人医生与黑人病人在静默中,彼此从心底领略到:“我们都是兄弟。”

史怀哲(1875-1965)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他从小就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孩子。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年轻时不仅是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他38岁获得医学博士后,携妻子远赴非洲投入医疗服务工作,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成为“丛林中的圣者”。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被誉为“标志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的呼吁》便是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站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舞台上,面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各领域的精英、泰斗,面对那让人艳羡的巨额奖金,很容易像一些娱乐界某些小丑大腕们说的一些感谢张三、李四,感谢时代、祖国的话。但是史怀哲没有这样。他甚至没有总结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而是向这批高层次的听众也向全世界阐明自己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要义——“重视生命的伦理”,并以此为基点,针对现实中种种漠视生命、扼杀生命的反人道行为,以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发出了他个人的呼吁:消灭暴行、防治疫病、制止战争。在语言表达上,由于深受作者本人哲学、神学观念的影响,因而言辞严密,逻辑性强,同时也明显地烙上慈善的印记。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思路、结构)

1、用波浪线划出作者呼吁的内容的句子。

2、用直线划出你理解有难度的句子。

3、理清结构:

(1-2§)提出呼吁——1§: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3-4§)联系暴行和疾病,论证呼吁——3§联系暴行: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4§联系疾病: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

(5-7§)关注今日武器竞赛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5§联系战争: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6§: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7§: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4、概括说出作者的呼吁有哪些?

尊重生命的伦理;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防治大众的疫病;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5、讨论作者的“呼吁”四方面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从残害生命的严重程度上说越来越严重,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其关系是递进。

三、段落分析

(一)分析《我的呼吁》第一段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1、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明确:(1)提出对生命伦理的“尊重”,(2)(3)(4)(5)(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8)(9)(10)(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2、用原文解说:(1)“这种伦理”是:重视尊重生命。

(2)“这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今天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确实很多人是以人类自我为中心来评判其他生命乃至世界的,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这句就是说,评判生物的价值和意义的标准还不能确定,所以给生命作价值、意义上的做法也就不妥当。而只能以生命为角度来认识才应该。

3、“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

4、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C.人们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D.生命的伦理要求人们注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

(解说:D项关键在于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二)分析《我的呼吁》的第三段

1、“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为什么说“暴行”还会隐藏在欺瞒后啊?

明确:正义的行动一定有正当的理由,野蛮的暴行也会给自己的发生寻找一个借口。

2、“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

明确:关键是“冒险”。第五节第二句中也有一个“冒险”。“我们正面临着两种冒险之间的选择。一种是继续毫无意义的原子武器竞赛……另一种是放弃原子武器……”。前者是说在恶行泛滥的情况下“为善”需要拿出勇气,拿出勇气实践可以看作是“冒险”!而后面一个句子的“冒险”意思比较丰富了。“继续进行原子武器竞赛”,那是冒天大的危险;“放弃原子武器”,是需要拿出勇气。

3、“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

答: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4、“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一句中的“危机”是什么意思?

答:良善解决问题时的无力或尴尬。

5、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A)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A(B是暴力的后果,C与D是良善的意义,三者不是善行的针对对象)

6、“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7、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

四、依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1、史怀哲主张尊重生命,所谓“生命”有明确的范围吗?生命之间有没有有价值和无价值、高等和低等的区别?

明确:文中所说的生命,包括所有的生命现象。一切生命本来都是平等的,区分他们的高低贵贱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是纯主观主义的。尊重生命的伦理否定这些区别。

2、伦理认为怎样才是尊重生命?

明确: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在生命的意识中惧怕的是毁灭和痛苦,渴望的是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尊重生命就是尽自己的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使其尽善尽美。这就是实际上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你可以从反视自己的生命意识中懂得一切生命意识,这样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就会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识的生命,所有的生命成为相互依靠的整体,这就是在精神上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

3、遵从尊重生命的伦理回形成怎样的善恶观?

明确: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

4、遵守尊重生命的伦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平时会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的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本人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

5、既然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那么对杀人犯的生命应持什么态度?

明确: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发展的生命是一个罪恶,惩罚一个罪犯,正是对善良人们的生命的尊重,严惩罪犯和尊重生命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真理。

6、史怀哲说:“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利用原子装备来吓退对方,可是在战争危机如此高升的时刻,这种假设毫不值得重视。”意思是说,想通过试验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起到军事威慑的作用,迫对手就范,这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应该放弃原子武器。你认为应当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

明确: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不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战争是非人道的,以暴制暴只能使暴力升级,当你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早晚会产生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从全世界的立场看,应该全部销毁,但是从一个国家的立场看,不能销毁。因为自己一旦没有了武器,就没有了安全保障。武器也有它的防御功能啊。

反对战争,一般来说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反对受压迫民族拿起武器来解放自己,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

引申:武器是战争残害生命威力最大的杀手。说到战争,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首歌,歌词是:没有寂静的日子、寂静的夜/人们的神色显得紧张/手中紧紧握着枪/起伏的胸膛/眼中是绝望的目光/没有欢笑的脸庞、和平的景象/战火把人们推向死亡/一切破碎的梦想、破灭的希望/人已是如此的疯狂。/别去糟蹋他们的家/别去枪杀那些无知的娃娃/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有谁能够作出回答。

五、比较:《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和语言有哪些相同?

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两篇演讲词都有很好的效果。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六、结语:给战争一个理由,给和平一次机会。

是的,我们的世界还不太平,科索沃战争结束了,阿富汗战争结束了,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但是很多诱发战争的问题凸现出来,比如朝鲜问题,台湾问题……当许多人还在思考“给战争一个理由”的时候,更多人已经喊出了“给和平一次机会”。给和平一次机会,所有的生命就能延长一次呼吸,我们的世界也必然多出一份美丽!

七、布置作业(思考下列问题):

1、以下说法接近或符合史怀哲的生命伦理观的是:()

A、人命关天。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放下屠刀,立地成佛。D、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E、人道无国界。

选D的理由是第二节中的话,“出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全世界的生命有了尊重的意义,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E,作者自己都到非洲去帮助受难者治病了。C也是。停止恶行不仅是针对善良的人说,也是对恶人说的。A强调了人命的意义,与作者反对将生命从价值意义上分类的观点相反。B也是属于伦理范畴,——封建伦理,还有家庭伦理。

2、你是如何评价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的?

    相关推荐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1 《我的呼吁》教案 我的呼吁教学教案 大傻教《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教学实录)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学教案 我们呼吁,解放班主任!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的呼吁》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史怀哲《我的呼吁》过关检测试题 家长会改革呼吁 高一语文:《我的呼吁》随堂练习及答案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呼吁“语文”一分为二 家长会改革呼吁 教案教学设计 呼吁全球华人寻找郁达夫遗骨的倡议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的意思 呼唤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称呼解读 一代人的呼声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兰河传的资料 《挚情的呼唤》教案 挚情的呼唤教案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理解 《美丽的呼伦湖》教案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赏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 《挚情的呼唤》教案 网上呼救 网上呼救 吁请重视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 呼唤真我——关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的主题的思考 《呼风唤雨的世纪》有感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美丽的呼伦湖 教案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赏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荒野的呼唤》读后感 《荒野的呼唤》读后感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呼唤真实的语文课堂 法布尔的英灵在呼唤 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会呼吸的公路》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在诗意的世界里呼吸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后感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会“呼吸”的公路》教学设计 网上呼救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议课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积累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断赏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设计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会“呼吸”的公路》探究感悟 《会“呼吸”的公路》参考资料 新课程呼唤“理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