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知识结构

1.通过课文阅读,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和在景物描写中抒情的方法。

3.学习抓住特征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专题研究

一、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思考:

1.弄清文章的写作对象,即找到文中描述的中心景物。这个中心景物常在文章的标题中出现,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基本是如此。当然,还有的写作对象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只要读懂全文,就不难找到。但需要注意,写作对象必须是全文描述的核心。

2.掌握写作对象的特征,即文中所写的对象是什么样的。这是文章所有的材料、所有的语言围绕的主题。写作对象的特征有的在开头交待,如《济南的冬天》;有的在文中体现,如《海滨仲夏夜》、《秋魂》等;有的则在结尾点明,如《春》。本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春光、冬景、夏夜、秋实的特征自然各不相同,只有把握了写作对象的特征,才能进一步分析作者描述的方法。还需要注意,写作对象的特征有时有主次之分。作者写次要的特征,是为了突出表现主要特征。阅读中要加以辨别,分清主次。

3.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景物特征及描述的顺序。在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常发现作者在直接描述写作对象的同时,还会写到一些其他的人、物或景,如《春》中描述的“春草图”,除了描写草的质地、色泽外,还写到了人的活动;“春雨图”除了直接写雨的细密、轻盈外,还写到了树叶、小草。这是不是偏离中心呢?其实,这是描写景物的文章中常见的方法——侧面烘托。“春草图”中看起来是写人的活动,其实却烘托出春草的的柔嫩可爱;“春雨图”看起来是写树叶、小草,其实却是体现春雨对万物的滋润。文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景物特征更鲜明、突出。

为了体现这么多的内容,作者是如何写得脉络分明的?这就要考虑到描述的顺序:或由主到次,如“春花图”中由桃花等写到不知名的野花;或由总到分,如《秋魂》中由“题记”的总述到下文的分述;或按时间顺序,如《海滨仲夏夜》中由“夕阳落山不久”写到月至中天,如《济南的冬天》里对小雪覆盖的山的描写。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注意这类文章常从感官变化上去描述景物的特征:或视觉,或听觉,或触觉,或味觉等,角度多变。阅读文章时,应把握这些方法,并结合关键词语、精彩语句、修辞方法等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体会精彩、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作用的方法

这里首先应做到的是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妙处。而要把握住词语的含义,则应做到:

1.了解词语的一般含义。这除了平时多查字、词典,注意积累外,还可利用一些小技巧:如根据形声字形旁判断字义,推知词义;将词语分成若干单字(若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语素”)解释,再将意义酌情合并;还可以展开联想,例如要解释“悖”,可由字想到“与常理相悖”的说法,就可推知到“悖”解释为“相反、相冲突”。

2.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好词语在句子或文章中所表示的意思,有可能仍是本义,也可能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或是基本上通过比喻手法形成的比喻义,甚至是指代文中的某个内容,这些就需要结合上下文来揣摩了。一篇文章的中心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乃至为体现中心而采用的暗示、象征、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而要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也就是词语使用的精妙之处,就更需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了。体会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该词,将形成的新句与原句比较对照,分析优劣及原因,作出判定。二是暂时删除关键词语,对新旧句进行比较、分析、判定。一般来说,这类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动词的妙处是能传神地刻画人、事、物,表现人物的性格、景物的特点。尤其在本单元写景物的散文中,动词更起到了化静为动,在写活了景的同时,又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的作用。如《济南的冬天》中的“卧”字,《海滨仲夏夜》中多次借翻滚的海浪赋予霞光、灯光以活力等。形容词则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人或事物,饱含作者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副词则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使文章语言更准确,如《秋魂》一文中写秋叶落下时,用了“它似乎既不留恋枝头”一句,“似乎”二字表明这只是作者的猜测、用语准确。

3.②句a、b、c处应填的喻体是 ( )

A.火 霞 云 B.火 霞 雪

C.阳 霞 雪 D.阳 桃 云

4.⑤句d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 ( )

A.。 B.; C.: D.,

5.①句中“赶趟儿”的意思是 ( )

A.花儿赶上了开放的时间。 B.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C.花期赶得上结果实。 D.各种鲜艳的花同时开放。

6.下列对这段文字理解恰当的是 ( )

A.①-③句着重写春花颜色的鲜艳繁多。

B.⑤句写“野花遍地是”是为了与桃花、杏花、梨花形成对比。

C.③句想象表明作者要赞美的是秋实。

D.④句是侧面写春天的百花盛开。

1.文章可以不可以先写春天后写春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触,柔和 嗅,芳香 听觉,和悦 3.B 4.C 5.B 6.D

7.不可以。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时令节气上看,是草先发芽,然后才有百花争春的景象;二是从文章内容上看,只有先写小草“钻”,然后才可以写“野花……散在草丛里……”。

12. 济南的冬天

1.分析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2.陈述作者观赏景物的独特感受。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突出出来的?

特点是温晴,于第一段点明。作者通过三组对比突出这一特点,即将济南的冬天分别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的天气相比较。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景色的?描写中又怎样体现“温晴”的特点?

具体通过写老城、写山、写水来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写城时略去琐碎细部,突出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写山时强调这一圈小山可爱之处在于“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交代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重要原因;写水时着力渲染它的绿。城、山、水的特点,从不同侧面,表现出济南的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3.作者写济南冬天的山、水,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采用了多角度描写、衬托的手法。比如第4段,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房顶上,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又如第5段,先写水中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这是由近而远,由小而大。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 ) 害羞( ) 发髻( )

水藻( ) 贮蓄( ) 澄清( )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事情 不好办, 我们也要努力把它做好。

② 大家不断的帮助他, 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B.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C.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5题。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非曲直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一个小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它的本体是 。

5.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写老城,略去了琐碎的细部,着力描写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

B.写山,一起笔就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C.写人,不知男女老少,不写耳鼻眉目,只是抓住济南冬天人的情态的主要特征:面上含笑。

D.这段文字写景用的是“以小观大”的写法,抓住细部、次要的部分来突出主要特征。

答案

1.jǐ xiū jì zǎo zhù chéng 2.C 3.拟人手法。“晒”“睡”“醒”把老城拟人化,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4.一圈小山。 5.D

    相关推荐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 初中第一册四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初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指要 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指要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初一) 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高中第一册 第二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 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三) 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初五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初六册 第一单元】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初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第一册第三单元 汉语拼音10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学案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作业答案 初一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一册第三单元 汉语拼音 11 《第一册第三单元 汉语拼音 12》 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第一册第三单元 汉语拼音 12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2017初一下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2017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一)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2017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初三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 初三语文上册第2单元检测题 初中初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第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初三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下册) 2015年初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二)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八)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单元单元分析 2017语文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四)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五)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七)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六) 初一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三)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下册第三单元指要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第六单元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 第五单元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数字》教学设计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三上第一单元说明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下)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三)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作文第一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1课 第一单元 2016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初三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