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等待戈多

小编: :admin

教学目的:

5.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6.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7.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

8.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变形记》的怪诞内容引入到荒诞派戏剧,再引到《等待戈多》。

二.介绍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万居然说“不知道”。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在德国占领期间,贝克特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使他感到世界满目疮痍,到处“乱哄哄”“一团糟”。他曾颇有感慨地说:“人们不需要寻找忧伤,它便映入人的眼帘,甚至在伦敦的出租汽车里也是如此。”贝克特自谦不是哲学家,而只是个“无知”“无能”的作家。冷酷的社会使他感到人们丧失了理智,人间的不幸使他决意通过涉笔混乱社会中的一群可怜虫来揭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他觉得生活就寓于阴暗和空虚之中,生即包含死,人自出生起,就向坟墓走去。在这漫长而痛苦的人生中,人时时受到某种巨大力量的支配与逼迫,因此贝克特认为沉默是人所能持有的最适当的态度。他闭门谢客,拒绝采访,不问政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过着孤独的生活。他的剧作流露出浓烈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

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贝克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布景、道具极为简单。一片荒原,一棵枯树。但剧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像《等待戈多》中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维妮手提包里的物品是她赖以生存的全部财产。

贝克特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残志缺的糊涂虫,而且人物少,动作单调。不少剧作只有一个人物。剧中人几乎与世隔绝,思维混乱,语言贫乏,活动幅度很小,观众甚至无法看到这些人物的完整外形与动作。在《喜剧)中,人们只看到装在坛子里、只有头露在外面的一男二女在争风吃醋。打情骂俏,演出一场“棺停里的爱情三重奏”。在《啊!美好的日子》里,看到的是半载入土的维妮在梳妆打扮。追忆她的“第一次舞会”“第一次亲吻”。在《剧终》里,看到的是被装在垃圾箱中的纳格、奈尔在乞讨食物和拥抱接吻。贝克特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西方普通人的共同命运——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

贝克特于20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的诗集《婊子镜》(1930)、长篇小说《莫菲》(1938)等,就具有现代派的特点,并体现出他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讽刺才能。他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和《无名的人》(1946—1950)通过主人公的四处游荡表现了人生的艰辛与虚无,被一些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

使贝克将蜚声西方文坛的还是他的戏剧创作。《等待戈多》(1952)是贝克特的成名作。他的主要剧作还有《剧终》(1957)、《最后一盘磁带》(1958)、《啊!美好的日子》(1961)和《喜剧》(1964)等。

三.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D )

A.僵硬(jiang) 咀嚼(jujue) 羡慕(mu)

B.窥视(kui) 瞪着(deng) 忏悔(chan)

C.踱步(duo) 眺望(tiao) 噩梦(e)

D.沉吟(ying) 嬉笑(xi) 祈祷(dao)

2.判断下面成语是否有错别字,然后解释下面成语,并用以造句:(口头完成)

趁热打铁 甜言密语 各式各样 万截不复 若有所思 精疲力竭

四。解题:关于“等待戈多”。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对此,西方评论界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问,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剧中人物对于“戈多”的“等待”,显然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曾就此评说道:“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五.人物分析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

六.剧的荒诞性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

首先,欠缺逻辑的剧情。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既没有开场、起伏、高潮、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两个主人公重复、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对白,也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性。话题常常是开了头却没有结局,胡言乱语中突然还会冒出一句至理名言,给人以强烈的突兀感。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等了许多天,幕终时他们还要等待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有无边的等待。

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幕布一拉开,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一方面渲染了全剧荒原般的气氛,另一方面,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剧中人物的语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社会里,人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没有了完整的语言。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七.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相关推荐

    等待戈多(节选) 等待戈多教学教案 等待戈多教学教案 等待戈多教学教案 等待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同步备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等待花开 等待散场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等待戈多同步练习(带答案) 原创:等待电话 等待孩子去开发 希望就在等待中 等待,让探究更精彩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等待孩子去开发最新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等待》 小学语文论文:倾听-等待-赞赏 语文暑假作业寻找戈多 推荐语文暑假作业寻找戈多 泰戈尔 探究因等待而精彩──《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探究因等待而精彩──《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探究因等待而精彩──《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科版第十一册《怎样品等待人》教学设计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金色花·泰戈尔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预习学案 等待孩子去开发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思考 等待春天的日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 “时不我待”与“时不待我” 泰戈尔生平 玩具——泰戈尔 同情——泰戈尔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泰戈尔的资料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等待,让探究更精彩──《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泰戈尔走了 赠品——泰戈尔 我的歌——泰戈尔 泰戈尔简介2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雅安地震:温暖正能量儿子抱父亲一小时等待手术 善待学生 泰戈尔经典诗句40句 泰戈尔《纸船》教学反思 《金色花》 泰戈尔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花的学校》 泰戈尔《吉檀迦利》 29守株待兔 善待插嘴 杜甫待客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二百五十五等待 泰戈尔散文诗节选 走进泰戈尔的《对岸》 《飞鸟集》(十章)——泰戈尔 泰戈尔《飞鸟集》赏析 本《守株待兔》 本《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赏析 泰戈尔《职业》诗歌阅读 泰戈尔太原访问记略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请善待后进生 说说阅读期待 诚信:等..... 第一次的茉莉花·泰戈尔 泰戈尔《对岸》原文阅读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泰戈尔名言、经典语录167条 《接待客人》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札记 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礼貌待客》教学案例 寓言两则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闻一多红烛教学设计最新 红烛教学设计一等奖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札记 以诚待人用心交流 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魔幻之岛加拉帕戈斯群岛 语文S版《守株待兔》 《接待客人》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案两篇 无需太多表白,贵在倾心以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反思 《七月的天山》课外拓展知识 戈壁滩 泰戈尔《对岸》阅读练习及答案 《守株待兔》片断赏析 《守株待兔》片断赏析 《守株待兔》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