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品德形成的滞后性

小编: :admin

透视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品德的形成总是落后于知识的掌握,甚至学习极富于教育性的知识,也未能使学生随之产生相应的行为。

教师的苦心仿佛已付诸东流,这种现象动摇着教师的信心,甚至使教师放弃应有的努力,因此研究品德形成的滞后性,对于加强德育是很有意义的。

一、品德形成滞后的原因

1.品德形成的过程性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行为系统相互作用,和谐发展,达于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稳定的统一。只要三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三系统的和谐发展,最终导致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统一,品德就必然形成。在这个意义上说,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内容。

从三个系统考察,学生获得知识,即使是极富于教育性的知识,也不等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当学生用知识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主张时,知识才融入学生的思想,或曰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思想是在人们思考问题时产生的,问题本身和主体的价值关系不是纯然单一的,正价关系和负价关系同时存在,使主体产生肯定性的、否定性的双重思想,因而思想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和思想相联系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同样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然而正是这种分散的、不稳定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主体获得不同体验,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的比较和对认知与行为的调节,逐步走向集中和稳定形成信念。信念不是别的什么,信念就是坚信不疑的思想。信念具有集中性和稳定性,和信念相联系的情意和行为同样具有稳定性和集中性,这样主体的主观特征和自身的行为系统稳定地统一起来,主体便形成了特定的品德。

品德形成的过程性决定了品德的形成落后于知识的掌握,使品德形成具有滞后性。这是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内部原因,即根本原因。

2.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对同一对象往往产生彼此不同的评价,甚至很难发现两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完全相同的,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当然,只要社会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文化,也就必然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对于这个群体的存在与发展,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因而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国际交往,经济上彼此渗入,产生了诸多“接轨”现象,不同的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使重视传统的国家努力昂扬民族精神。然而价值观念多元化业已成为现实。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使学生本来就分散、不稳定的思想,更加难以集中、稳定而形成信念。这是产生品德形成滞后性的外部原因。忽视或过分强调这个方面的原因,都会贻误德育工作。

3.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

任何品德的形成,都要经过实践炉火的冶炼,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因为教学是以知识为认识客体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推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实现学习目的。因此,教学必须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教学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将自身和社会大环境相对脱离开来,否则,教学就无法存在。因而在我们的教学里也就必然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这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是品德认识的迅速积累,另一方面是品德行为的“匮乏”,结果是坐而论道。品德是在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又是通过行为表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就没有品德的形成。只有使学生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行为系统相互作用,才能和谐发展,才能达于稳定的统一。在德育工作中,要克服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弊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的原则。

如果说品德形成的过程性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是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一般原因,那么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则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特殊原因。

二、合理地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1.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品德形成的“滞后期”是指从学生获得品德认识始直到品德形成的时期。从认知系统的发展来看,“滞后期”包括知识转化思想和思想转化为信念的时间之和。

研究品德形成的滞后性,不只是为了使教育者在理性高度上承认滞后的必然性,更不是为德育工作中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寻找理论根据,而是把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合理地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品德形成的“滞后期”的长短,是一个弹性很大的量。首先表现在不同个体形成同一品德的过程长短不同;其次还表现在同一个体形成不同品德的过程长短不同。

“滞后期”作为一个弹性过程,向我们证明了如下结论:品德形成的“滞后期”是可以缩短的;但“滞后期”本身是不能消除的。

2.努力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品德形成的“滞后期”的缩短,意味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实现德育目标,意味着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但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又是有条件的。

第一,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要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德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有献身于德育工作的热忱,有透视、研究种种德育现象和把握本质的能力,能处理好一元导向和观念多元化这一矛盾的认识准备,有勇于创造,开拓新局面的探索精神,否则,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至多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第二,克服软化德育工作的不良倾向

在升学机制的作用下,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被严重软化。“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人们对德育软化的通俗概括。在德育严重软化的氛围中,德育机构形同虚设,德育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和应付上级检查,德育工作总结也有一套应变之术,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典型事例”都作为德育工作成果的佐证。

用“累累硕果”掩盖了软化德育的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只会延长,而难以缩短。“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克服软化德育的倾向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应当努力实现这一转变。

第三,把握品德的三维结构

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行为系统,是形成品德的三维结构。我们的德育过程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过程,就必须符合三维结构特征的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一德育实践的三维性正确地反映了品德形成的三维性。但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偏爱认知,片面强调品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必要的行为引导,甚至忽视情感的激发。坐而论道,也许能培养出品德的鉴赏者,但很难培养出品德的践行者。这种倾向主要存在于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二是忽视认识引导,简单规范行为。学生在没有对行为意义产生内心体验时,就不得不接受行为要求,时常产生一种被教师强迫的感觉。这很难培养出自觉的品德践行者。这种倾向主要存在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两种倾向虽各执一端,但它们之间是能够彼此互补的,然而由于教育内容不同、组织系统不同,往往班主任不知任德育课程的老师在讲什么,德育课程教师也不知班主任在干什么,即使彼此沟通,也难以充分互补。只有克服上述现象,德育实践结构才能符合品德形成结构的要求。

第四,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内化行为规范并将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的过程,是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塑造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过程。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品德和知识体验者、品德行为的践行者,即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德育是地道的“通过自我”的教育,不“通过自我”的德育,是形式主义的德育,似乎学生处于德育之中,实则游离于德育之外,至多是“听客”或“看客”,对教育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很难产生积极性。这是学生在德育中失去主体地位的必然表现。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简单地谴责学生,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

总之,正视品德形成的滞后性,合理地、尽可能地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是德育工作者唯一正确的抉择;遵循品德形成的过程性,研究德育,改革德育工作,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关推荐

    思维的超前与滞后 雨的形成 雪的形成 雪的形成 雨的形成 雪的形成 三峡的形成 雨的形成 教案 形容嫦娥、后羿、逄蒙人物形像的成语、四字词语 不同形状的雪花形成原因 “统筹”观念的形成 声调的形成方式 彭德怀的性格特点: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后反思精品 降雨是怎样形成的? 泉水是怎样形成的? 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形容气势大的成语 成语特性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 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百科知识-京剧的形成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 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三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 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 歧义句形成的六点原因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课》的细节描写 马丁·路德·金的成长历程 背景资料一 冰花的形成 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在感性的活动中体验生成—《雨后》教学设计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32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一 32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二 小学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张中行:板滞沉闷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 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 简析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歧义的形成,消除(全面、系统) 纳兰性德词教学设计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激情 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三最新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与综合性_语文论文 《隐形的翅膀》电影观后感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中两人物的心程 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 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2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一最新 作文与活动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上)读写活动与德育活动的结合 纳兰性德《长相思》导学案 32阿德的梦教案精品二最新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题 一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培养从实处做起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脚本 生命的凯歌《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隐形的翅膀》观后感-生活的强者 弹性预设 精彩生成 作文与活动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中)课堂作文教学与德育活动的结合 一堂优课教学设计的形成及思考 形容蔺相如和廉颇的成语、四字词 浅谈写字教学中的情感品德教育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 家庭教育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说为形成新技能而设置的语文课 《成功》精品教案8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品德与社会 期末复习题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读后感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 四书五经到底形成于何时?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上)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下) 农村小学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几种形式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 九年级化学下册《试题1 溶液的形成》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教案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后记 阿德的梦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