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小学]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小编: :admin

我们先来看一个常见的例子。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课文《守株待兔》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位种田人,你在树桩边不断地等下去,可能会遇到怎样不同的结果?”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遇到一头老狼,把它打死后,高兴地扛回家;有的说由于不灰心,还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

一、对语文活动教学的反思

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着力研究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整体发展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坚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比如,在语文课上,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语言,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细读课文,弄懂“为什么”的问题;在上述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变式训练中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标,我们已达到,而第二、三步,则主要还是停在理论的分析研究上,为什么?因为“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是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制”。由于我们研究的起点很低,活动教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浅层,使活动教学在大面积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尚远未达到展开的层次,其突出的表现是活动的效率较低。

在研究活动教学时,创新教育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供我们应用的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对发散思维的理论。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精致性的培养。比如,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对课文题目、语句进行推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重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讨论,试图让学生在反思或观摩其他同伴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取创新能力的核心——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

而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呼声与日俱增,小学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这一层面,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的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活动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的总目标,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而提高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为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讨论——变式练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以备课为切入点,真正落实这些措施,以提高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1)设计以活动的目的性为根本。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例如,教学第七册《捞铁牛》一文,其中一个学习活动指向培养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那么无论是教学时间的分配,还是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此为根据。学习活动设计的成败也在于此。

另外,备课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比如:如果要问“种田人再这么等下去,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就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设计合适的反馈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带着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了足够时间的阅读思考,但教师提问时仍举不起手。是学生不会吗?不,多半是反馈的形式不恰当。这就要研究反馈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馈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信息。比如,学习第九册《鲸》一文时,要让学生说说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经过读书思考,连课文从几个方面写鲸睡觉都没弄清。他们学习中的误差这么一点点积累,教师巡视时却无法知道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接着的点拨便不切实际。在教学《鲸》一文时,另一位教师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摆出鲸睡觉的样子。他稍一巡视,发现学生摆得认真,但有几位学生把鲸的图片胡乱地摆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他随即选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上试摆,要全体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评一评这位同学是不是根据鲸睡觉的特点进行摆图。学生便立即明白了:读书要抓住鲸的每个特点。通过独立学习,他们很快摆出鲸睡觉的图画,并说出鲸睡觉的两个特点:一是几头聚在一起,二是头朝里围成一圈。第二是反馈的形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听、说、读、写,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我们通常以指名个别学生说出学习结果,老师当裁判的形式为主,显然,一方面忽视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单一的说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馈形式。为此,我们要思考反馈的时间、人数、形式、情境等,更要考虑听、说、读、写、演等的结合,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3)设计精当的点拨。由于活动教学的块状明显,问题的综合性强,所以,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是正常的。如果点拨得当,冷场可以转变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好时机。首先,应尽量选择直觉式的点拨方式。平时,我们常见的点拨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逻辑推理式的。比如教学第八册《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学生提出这么个问题:阮恒献血时心情怎样?这是一个好问题,便于由此理解阮恒的内心。但一位教师的点拨令学生费解:①阮恒痛哭了几次?②他每一次痛哭的时间和程度有什么变化?③他这样不停地痛哭,可以看出他心情怎样?其提问的严密逻辑性恰似解几何证明题,其思维过程也不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对每个小问题的思考都存在误差,终于,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败下阵来。另一种点拨方式是直觉式的。“这时候,阮恒心情怎样?如果一时说不上来,你们可以读出来。”,学生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去读读、说说,思维又活跃起来。

第二,点拨应便于思维的发散。一些优秀的教师在学生思维将停滞时毫不慌张,其出色的教学机智,在于课前的精心设计,在于对发散思理论的充分运用。比如,一位教师上《守株待兔》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一位老农走过来,他想劝种田人,他会怎么劝?一位学生回答“这样等下去会一无收获的”,他答完后便再也没有人举手了。由于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便注意到了点拨的方法。他马上鼓励说:“你真像个有经验的老农,可你能再说说,他为什么会一无所获吗?”学生说出“遇到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的事是偶然的”后,老师进一步点拨,学生还说出这件事不是怎样的,想再捡野兔不会怎样,会怎样等等,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寓意,而且培养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可喜的是,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学会了学习,并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4)设计活动性作业。现在,学生上课时进行综合性的练习,课堂或课外作业却是抄几遍词语,写出近、反义词等单项训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采用专题作业等活动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动起来,既培养一般能力,又培养学习能力。这一条做不到,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因此落空。

 

    相关推荐

    以备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语文活动教学 语文教学研究如何深入 《雪》深入探究 《入学教育》活动课 课文《老王》教学的几个切入点 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报告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选择好文章的切入点 《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诊断语病的八个切入点 《狼和小羊》教学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选好切入角度_语文论文 巧妙切入 自读探究──《西门豹》教学片断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上)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2010年中考作文切入点选取技巧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下)——一次全县范围的作文观摩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巧妙切入 自读探究──《西门豹》教学片断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录导得有方学得主动读得深入 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节选)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家校互动从以下三让入手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导学 导练 步步深入 中学语文“以训练为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_语文论文 导学 导练 步步深入 从人性中深入 在生活中感悟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入文、入境、入心 《醉翁亭记》学入研究:“而”字用法归纳 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研究 以“锲入”法启发学生 《醉翁亭记》学入研究:"也"的用法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句深入理解《饮酒》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的入门 深入挖掘文本──《掌声》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多项比较 深入探究——《狼和鹿》教学设计评析 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画杨桃》教学浅谈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教学总结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行路难》 高考语文备考:真题研究以及范例详解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句深入理解《岳阳楼记》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中)——一节作文指导课 王维“以佛入诗”辨_语文论文 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 深入理解 领悟方法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学教案 课文导入 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画杨桃》教学浅谈 激情入境激活课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认知杜甫——“活动式”教学研究探微 与战斗英雄通信活动纳入了作文教学 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 解答高考古诗炼字题的十个切入点 综合学习活动《马的研究》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 学生参与的入门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劝学》课文导入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_语文论文 以“潜心学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论语》课文导入 给课堂注入一份活力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巧设情景朗读 为课堂注入活力——《英英学古诗》 给课堂注入一份活力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参考 融入儿童生活,增强切身体验──《影子》教学片断欣赏 新课引入的时效性探究 《凡卡》细节深入学法指导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作文训练——敏锐地感受生活,深入地思考生活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小狗包弟》课文导入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 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以生为本,把握重点,读得“活”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凡卡》细节深入学法指导设计 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 让语文课堂注入创新思维的活力 以情为帆,读中感悟,步入情境──《黄河颂》教学追忆 文本的深入浅出——《大作家的小老师》听课所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 《凡卡》细节深入学法指导设计 有趣、灵活、新颖——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