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语文教育多一点理性光芒

小编: :admin

-谈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小学语文而言,她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 六十四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语文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之计深远”,为儿童的终身发展作好奠基。

• 给儿童多方面的营养。

儿童从进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低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童话式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这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底蕴是有较大作用的。但也不能让儿童总生活在童话里,以为现实生活如同童话世界里一样。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究竟谁会赢?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孩子受童话的影响认为肯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一定会骄傲,在半路上睡大觉。而美国的孩子则理性一些,认为乌龟不可能跑赢兔子,因为既然是比赛,兔子怎么可能去睡觉呢?他们的答案就带有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光芒。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但起码应该让儿童明白,童话与现实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童话世界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

其次,同伴间过多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互助和合作,以及教师对弱势群体的过多帮助,容易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教育也是不同的。曾经看过一位留美学者写的随笔,她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一次她送孩子去幼儿园,看见一个大个儿男孩从一个小个儿男孩手中抢走了玩具,还把这个小个儿男孩推倒在地,于是小个儿去找老师,老师却并没有直接去帮他,而是对他说,你要用自己的力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于是小个儿勇敢地扑上去,硬是从大个儿手中把玩具夺了回来。我们姑且不论老师的处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但至少对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精神是有好处的。

另外,教师一味的鼓励和过多廉价的表扬,有可能让儿童把学习看得过于简单,使自以为是、浅尝辄止的情绪滋生,使儿童抗挫能力下降。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都懂得了要多给儿童鼓励,于是,“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成了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学用语。多给儿童鼓励是不错的,但表扬不能滥用,也不能拔高了用。如果儿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即使是小桃子,也应该给予鼓励,但小桃子就是小桃子,不能说他摘了好大一个桃子;如果儿童有能力跳起来摘一个大桃子,他却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摘了一个小桃子,这时应不应该表扬就值得斟酌了。我们应该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盏明灯,可以使迷途的羔羊重回阳光大道,而批评以后的鼓励就像兩后的阳光,能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儿童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感性的与理性的、理想的与现实的、文学的与科学的、表扬的与批评的,都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不出点洋相是学不会溜冰的,一个人的成长,不经历点波折是不够的,所谓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二、给儿童的心灵播下美好情感的种子

儿童的心灵是一张洁白 无瑕的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同时也极易受到玷污;又是 一块未经开辟的神奇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播下的是温馨,就会收获热情,如果你播下的是冷漠,可能就会收获残忍。而语文课程对儿童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经过层层严格审定的,她非常重视儿童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时候不能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思维训练不能脱离健康情感的轨道。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体验的个性化,从而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脱离了健康情感的轨道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比如一位教师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用启发的语气问学生:“ ……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

生甲:“狐狸借一把锯子来,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 …… ”(典型的没有环保意识,树能随便锯吗?并且,学生忽视了树还没锯断,乌鸦就会飞走了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教师评:“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

生乙:“狐狸借一把枪来,一枪把乌鸦射下来。”教师评:“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这样,狐狸不光可以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有乌鸦的肉吃了。”(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动物保护协会的意见,在为“残忍”推波助澜。)

生丙:“狐狸弄一个打火机来,把树点燃,把乌鸦烧死在树上,肉就掉下来了。”教师评:“用火攻,有意思!乌鸦不把肉吐掉不行了。”(不光是环保意思缺乏,已经犯了森林纵火罪了,残忍程度升级。)

生丁:“乌鸦叼的肉是给它的孩子们吃的,狐狸想办法钻进乌鸦的家,把乌鸦的孩子们捉住,逼着乌鸦把肉交出来, …… ”师评:“真是绝了!乌鸦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哇噻!还是不是老师?还是不是学生?连恐怖分子的一套都出来了。)(转引自徐卫《学生冷漠谁之过》)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诱导可谓深入,学生的体验可谓独特,学生的思维可谓活跃,但它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脱离了健康情感的轨道,对儿童的心灵造成了污染。“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蒙台梭利《儿童教育》),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特别警惕的。其实,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中,乌鸦爱慕虚荣确实不好(这是文本的价值取向),但也是一个受害者,值得我们去同情。乌鸦本是一种讲孝道的鸟,俗话说: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如果教师能从这个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想办法 去帮助乌鸦改正爱慕虚荣的毛病,那么学生就不仅学习了语文,而且从品德方面得到了启示,也受到了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教育。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个好的行为或好的方法,可能使人得益一时,一个好的习惯却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可以肯定地说,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 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他还进一步指出: “ 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

人们常说,好习惯是童年养成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语文教育而言,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听,就是倾听,细心地听取。有些儿童不会倾听,要么心猿意马,要么毫无耐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关键在于细心和耐心的听。只有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传达出与对方进行平等对话的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说,就是开口说话,良好的说话习惯包括想清楚再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地说、完整连贯地说等要素。读,就是读书。读书时,书本与眼睛应相距 1 尺左右,不仅要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还要会默读,边读边思考,在书上作圈点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才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写,就是书写。书写的姿势要正确,达到“三个一”(眼睛与纸面相距 1 尺,身体与课桌相距 1 拳,手指与笔尖相距 1 寸)的要求;书写的态度要认真,达到清晰、整洁、美观的要求。

其次要注意培养儿童质疑的习惯。质疑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之谈,古人认为, “ 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 ” (朱熹语), “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 ” (唐彪语)。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质疑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一堂阅读课应经历自读-浅悟-质疑-精读-深悟的教学过程。不然,一堂课学生 都是按 老师预设的进行,学生提不出问题,课堂上没有思维的交锋,这样的课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质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质疑的前提是 熟读精思,没有思考和勇气,就不可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究中,儿童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中质疑,每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儿童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中养成凝神静思、专心致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心理学表明:一般人不可能高质量的同时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须使每件事的质量有所降低。古语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 ? 劝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专心致志的习惯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其它一些与之不相关的事情都不去想,更不去做。二是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有些儿童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时不能进入状态,“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孟子 ? 告子》),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这显然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第四,要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就是凭借“怀疑一切”的精神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就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就要不“尽信书”,勇于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 10 岁时随老师郊游,看见一女尸漂在河里。老师随口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小郑在年龄、落水原因、三魂七魄是否看得见等方面提出了疑问,然后修改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老师连声称赞改得好。这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的精神,成了千古美谈。

第五,要培养儿童珍惜时间的习惯。谁都知道,人的一生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时间积累起来的,是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那么,他的人生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在儿童的意识中,其时间观念是不强的,必须经过一个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可让学生先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绝不拖到明天。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不完成指标、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同时,还可用一些善于挤时间、善于利用不起眼的时间做出巨大成绩的名人秩事来激励学生。如汉代学者董遇本是一个农民,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整天做工或下地干活,但他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昼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勤奋自学,终于成为一代学者。再如阿基米德利用洗澡的时间发现了浮力定律,爱因斯坦利用等朋友的半小时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陈毅小时候利用煮饭的时间读书等。要让学生真正明确“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语)的道理。

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实践,直到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在一个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的提醒和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发现,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还是比较注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但到了高学段往往就不太关注了,这就可能使一些不良习惯重新抬头而前功尽弃。比如不良的读书写字的习惯对儿童的身体特别是视力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我们到五、六年级的课堂上去看看,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的儿童却并不是大多数。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

    相关推荐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_语文论文 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作文教学论文]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让金色的鱼钩永放光芒 触摸《诗经》的光芒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 让作文闪耀着个性的光辉 理性之光——谈2003高考作文 细节折射爱的光芒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五四运动,光芒万丈 让语文教育成为人文教育适宜的花园——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让语文课堂美一点 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苏教版:《低层的光芒》简案 语文教育个性化_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堂轻松一点 《灯光》 重点字词梳理 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_语文论文 芒果 多媒体让古诗教学焕发光彩 如何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教育理论的属性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功能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多音字辨析 让课堂多一些精彩──《阳光》教学片断及评析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让语文课堂绽放个性 《司马光》重点字词梳理 德育论文:爱,让教育更灿烂小学语文论文 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_语文论文 让语文结尾多些生动 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理想》谈结课方式的多彩性 灵性与理性 让学生多设计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多音字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梳理 抒写生活真情,让习作焕发个性光彩 《体育世界》综合性学习多媒体教学设计 旧题新作光芒闪烁─—《雷雨》教学试行 不要让语文教育再做无用功 中学语文心理教育研究 让教育回归生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多作 语文教育理念与人的价值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与综合性_语文论文 全面理解学校教育评价的经常性原则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文常理解性默写 关于素质教育焦点的对话------于光远与刘学文谈素质教育 刘学文 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从汉字特性谈语体教育 圆润锋芒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 音乐巨人贝多芬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课文理解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北约”语文试题亮点多 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钱理群访谈:语文教育的迷误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理层次 赏语言 育情感_语文论文 让绘画来帮助理解──《阳光》教学片断及评析 鲁迅散文语言逻辑性、传统性、真实性特点初探 肖川:教育的意向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语用性考点 语文个性化教学,让文化和美学来加盟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应该理性对待分省命题 让多媒体技术进人语文课堂教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让你的教学个性飞扬 让语文课结尾多些生动 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词语 中考文言文复习整理: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成语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对教育的一点反思?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一词多义梳理 如何理解《孔乙己》一文的悲剧性 灯光-教材理解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让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让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浅谈作文中的心理教育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体育颂》教材理解 《体育颂》教材理解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文字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 让青春飞扬——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