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

小编: :admin

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种签赏基本方法。

有人指出,当代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向之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这

是现代化进程向人们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丰富的现

代科学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优秀公民,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有人担心,在重理轻文十分严重的中学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教学,是否有点拔苗助长之嫌,其实认真

考察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序列,就不难理解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的可能性。

人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这样四个层面:(1)认知性阅读;(2)理解性阅读;(3)鉴赏

性阅读;(4)研究性阅读。由此构成阅读能力发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个层面,尽管具有质的不同,

却又是先后相连,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阅读要以认知性阅读为基础性前提,同时,它又成了鉴赏性阅读

的基础。它们之间构成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序列关系。一般地说,认知性阅读大体相当于小学初年级的

阅读水平,理解性阅读基本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水平,鉴赏性阅读则大概相当于高中及大学低年

级的水准,而研究性阅读由于已经进入学术性研究的范畴,则与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程度相适应。

可见,在高中阶段及时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

能的。

高中文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文学阅读训练,它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不是系

统地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点必要的文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就整个训练来说,

应该把培养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鉴赏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广泛阅读和深入钻研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规律,根据各种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具体

作家作品的独特风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达,见同见异,身临其境,神会其中。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诸体,尤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现以散文为

例说说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哪些内容和特点来进行鉴赏。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动下发展的,它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和人民性传统。从鲁迅始

,凡进步的散文家,概莫能外。从横向看,它还吸取了世界散文创作营养——主要是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

时代精神,特别是通过一批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在短时期内便取得了丰厚的实绩,达

到了很高成就。

从题材看,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古代散文注重纪实性的传统,在取材上始终坚持“决不能仰仗虚构”的

原则。这种纪实性特点就形成散文内涵的自在之美。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姊妹篇《记念刘和珍君》

,就具备信史的意义和价值。唯其叙事真实与撰史相同,文章里的血才愈见其殷红,泪才愈觉其炽热,爱与

憎、歌与哭也才愈显其强烈深沉。如果我们以面对着历史的严肃心态接受这类作品,那么所得就会超过一般

意义上的美的享受。即使像《荷塘月色》这样的抒情之作,所抒发的情感也决非无本之华。只要留意一下第

三段里看似平和却深含着内心矛盾的那些话语,再联系文末所附“一九二七年七月”(正值“四·一二”大

屠杀后不久)那样的时间,以及作家本人曾倾向进步的经历,就不难体会其中的忧愤和苦闷都隐约在描写月

色荷塘的有如梦境的字里行间了。以至景的优美是那样朦胧,情的沉痛却那样真灼。而唯其真情根植于现实

,这传世的美文才同时不失为特定时代里,一名暂处于彷徨中的正直知识分子的一页心灵史,可见散文内涵

的美恰恰在于一种生活的本色,一种历史的质地,一种不容矫饰的朴素。这种史传化的品格经得起人们对它

付以极大的信赖,使它能在读者心里引发共鸣,达到一种相当完整与美妙的审美过程。因为读者心里知道,

它是真的。

从内容看,具有丰富性。旧时代的散文,内容难脱“纲常伦理”的旧套。而“五四”以来的散文,却从

国耻民仇到亲情乡恋,从哲人勇士到工匠农夫,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直到断笺残陶、片风丝雨,举凡人

间百态、世事万端,无一不可以信手拈来,形诸笔墨。只要饱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就无一不可斐然成篇

,动人以至传世。这种种的丰富多样,构成了散文在内容上博大精深的容纳力。

从结构看,具有“随意”性。鲁迅就曾感概于中国做文章的有规范,而主张“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

以随便的”。鲁迅的散文名作《朝花夕拾》,大多是不台起承转合之说的篇章。唐tāo@①的《琐忆》行

文扶疏自若,又笔笔饱含对前驱者的无比敬仰,疏散中见根蒂。宗璞的《西湖漫笔》看似漫不经心,而层层

都以草木湖山的“绿”为着眼点,从容里见谨严。这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看似闲笔交错,仿佛言不及义,但却句句情真意切的结构特色,实际上是一个作家艺术成熟和心态从容的

表现,仍然是我们理想中的美文佳作。

从表现看,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其中。茅盾笔谈“风景”,却意在大西北戈壁滩和黄土高原怀抱中的“

特别的气氛”,钟情于那比之伟大山川“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的抗日军民,通篇洋溢着热情。吴伯箫

写三个猎户,也饱含向往、怀念、敬慕之情,虚实相映,情境并美,这命笔含情、追求意境的艺术特点,也

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在语言的运用上,散文更以本色为重,具有个性。无论是刘半农主张的“以手写口”、“心手相应”,

还是朱自清说的“所谓‘闲话’”,大约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气质、文化素养和美学趣味的自然表现。

即使是叙事之作,其间的人、物、事态和景象,也都是经过作家观察、感受、选择和评价,并用自己的语言

加以表现的。那些名篇佳作,往往正是语言最富于艺术个性,最能体现作家无可替代的语言风格的本色之作

尽管中国现代散文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内容和风格,但只要我们能由表及里地抓住这样的一些基本特点

,把握它内在的带规律性的精神实质,我们就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披文入情,左右逢源,从容而自然了。散文

如此,小说、诗歌、戏剧又何尝不是?

根据“教无定法”的道理,文学鉴赏教学的具体方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灵活多样的。但文学鉴赏教学

既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它自然也是有一定规律和基本方法原理的,即所谓“教有常法”。辩证地看,前

者着眼于教学的艺术性,后者着眼于教学的科学性。要使文学鉴赏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到科学性和

艺术性的结合,这应该是常识范围的事。

文学鉴赏教学由于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具体作品的独特风格,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简单搬

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否则难免方枘圆凿,削足适履、事倍而功半。可以尝试的基本方法如下: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可以背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诗文中精彩的段落。

进行诵读教学,首先要抓住“理解”这一中心环节,这是诵读教学的基本前提。其次是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准确、响亮、流利、有语气。第三是注意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如采用提纲背诵

、限时背诵、接力背诵、抽签背诵、打擂背诵、男女对抗背诵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兴趣和潜力,提高背诵的效

率。第四是要适时复习,不断巩固。另外在组织诵读训练中,要注意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常见的

如“慢声细气读书法”、“高频快速读书法”、“啦啦调”、“胡胡腔”、“小和尚念经法”等等,要求他

们切实做到准确、响亮、流利和有语气。

2.研讨法。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或看法提出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

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包括对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和教师讲课提出的某些看法

)。如,讲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可让学生展开别里科夫形象讨论:是“卫道士”还是“牺牲品”?

(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96.8—9期的《是牺牲品不是“卫道士”》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

学参考书》理论)。

用研讨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一是要抓好认真钻研这一基础环节,必要时可令学生写出书面发言提

纲。二是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活而不乱;教师

既要点拨引导又要避免喧宾夺主。三是除了一些明显的是非问题需要恰如其分地作出适当结论外,属一般性

的认识问题,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应该允许保留意见。这样对活跃思想,开发智力,发展求异思

维,培养创造精神,都有莫大的好处。

3.比较法。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两篇或多篇作品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识其同、辨其异,从而

加深对作品的鉴赏,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

的;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比较法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训练方法。比较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拿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

来比较,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也可以拿不同作家描写同一事物的作品来比较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和姚鼐的《登泰山记》。同样描写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样林嫂,孙犁笔下的

水生嫂和高尔基笔下的尼洛夫娜就迥然相异。比较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拿作品的主题作比,如:

小说名

主人公

主题(人物特征)

《呐喊》

《明天》

单四嫂子

做母亲而不得

《彷徨》

《祝福》

祥林嫂

做奴隶而不得

《离婚》

爱姑

做妻子而不得

也可以拿表现手法(语文课上讲怎么写的)作比:

同一事物

不同立足点

特点

写法

意境

江:《长江三峡》

拟声

明亮

雄壮

潭:《绿》

比喻

浓丽

明快

塘:《荷塘月色》

叠字

朦胧

隐曲

湖:《雨中登泰山》

拟人

素淡

清新

(虎山水库)

比较可以用研讨的办法进行,也可以用讲义(以上表格的填空)的方式训练,有时也可用作文的方法。

4.提问法。从作品起始到末尾,从主题到表现手法,从对象到过渡衔接,从内容到形式,包括针对作

品的精妙之处,疑问之点,异议之论甚至瑕疵败笔,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乃至十几个、几十个问题作为全文

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圆满的或者能自圆其说的答案。我教《药》一课,就设计了十大问题

,(例如“小说为什么一开场便是夫妇俩没头没脑的对话?”)贯穿整个教时的始终。这是区别于研讨法的

,因为它以问题来结构教学。

用提问法结构文学鉴赏教学,一要讲究问题的思考价值,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不能偏离。二要讲究问题

的适度,思维的容量大小和难易程度等。此外,还要发挥教师启发点拨引导的作用,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5.作文法。文学鉴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还要让他们多动笔。结合作品研讨,写一点

鉴赏札记或评论,如《“精神胜利法”之我见》、《我与“套中人”对话》、《谈样林嫂的“眼睛”》,也

可以结合作文训练,搞一点文学作品的改写、扩写及文学习作,比如:续写《项链》;改写《念奴娇·赤壁

怀古》。

作文法旨在诱导学生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去写,这样既巩固扩大了文学鉴赏训练的成果,也是培养和提

高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弓右加屮下加又

    相关推荐

    “文学鉴赏”教学浅见_语文论文 高中诗词鉴赏技巧 《曹刿论战》鉴赏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唐诗鉴赏:《山中》诗歌鉴赏 《登高》诗歌鉴赏 高三诗歌鉴赏 如何鉴赏高考语文考题中的文学形象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 借助背景 鉴赏诗歌_语文论文 2017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技巧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山中访友》课文鉴赏 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教学浅见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唐诗鉴赏:孟浩然《舟中晓望》诗歌鉴赏 余光中《乡愁》鉴赏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高一古典美术鉴赏教案 17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古诗鉴赏 2008高考诗歌鉴赏“十读” 浅谈文学审美鉴赏 真正走进文学鉴赏 高三上册《滕王阁序》课文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炼字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30题) 《风》鉴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点拨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阅读鉴赏 中考语文鉴赏阅读试题:《送春》赏析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高中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诗歌鉴赏练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 《马说》课文鉴赏 文摘:[胎记]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唐诗鉴赏: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歌鉴赏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高考诗歌鉴赏的新方向 《莫高窟》片断赏析 《口技》课文鉴赏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二) 《莫高窟》片断赏析 《口技》课文鉴赏 《莫高窟》片断赏析 《赤壁》鉴赏及中考试题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 唐诗鉴赏:《别薛华》诗歌鉴赏 《口技》课文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2016 文学鉴赏的情感因素 《枫叶》鉴赏 《离骚》鉴赏 阿庆·鉴赏 《诗歌鉴赏》 关雎鉴赏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片断赏析 唐诗鉴赏:《滕王阁诗》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鉴赏题答题技巧 语文教学:古典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山中访友教学片段赏析 备战2017高考:诗词鉴赏攻略 《春晓》鉴赏 阿庆·鉴赏 新 诗 鉴 赏 咏柳鉴赏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题型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诗论评析题解题模式 阿庆·鉴赏 天鹅·鉴赏 唐诗鉴赏: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歌鉴赏 《化石吟》课文鉴赏 高中语文:《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整合》课堂实录 《春晓》鉴赏 《锦瑟》鉴赏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部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鉴赏评价技巧点拨 2016-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注意事项 《观舞记》课文鉴赏 《赤壁赋》课文鉴赏 2008高考语文之冲刺训练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2016 2016-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要善于联想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鉴赏语言题答题技巧 阳光教学片段赏析——课堂辩论教学实录 苏教版中考古诗鉴赏(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