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小编: :admin

就教育的理论来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心环节)是上好课。为达此目的,必须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

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同时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具体到每一堂课,它总有一定的主题的,该讲什么,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上课之前应心

中有数。“题外话”,“课外话”顾名思义,就是“题外之话”、“课外之言”。从时间上来说它们属于课外

、题内,从内容上来说,似乎关关系不大,却藕断丝连。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有位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是说,“德国有位

思想家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希望同学们把

握如飞的现在,有计划地去安排时间,刻苦、勤奋地学习。下面,请大家打开新课本……”这段“开场白”,

精彩、简炼,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它虽与接下来的新课没有多大联系,时值上不到1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言

而喻的。在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之际,肯定比平时板起脸来作思想工作要强。

法布尔的说明小品《蝉》,写得相当感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是课文最后一节,也

是作者抒情的高潮所在——对小小的蝉的由衷赞叹,在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一遍的基础上,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西

班牙格言: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好了,只是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讲完这句话刚好下课,我发现

有的同学鼓掌,有的同学则若有所思,轻轻点头。

实践证明,适当地运用“题外话”,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活跃气氛,提高兴趣

一句好的“题外话”,一段好的“课外话”,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

以顺利进行。

语文课,少不了要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这时如果教师问一句:“你们都

吃早餐了吗?吃饱了没有?”学生肯定会笑着回答你。如果趁机要求学生再读,一定会大胜如前的。有个老师

对学生打不好省略号而大伤脑筋,而有关知识已次多重复过了,在一次作文讲评时,他问学生:“你们见过小

山羊吗?”有的学生回答说:“见过呢。”有的学生则抢着说:“电视中有。”这个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

打着省略号,稀稀拉拉的,像小山羊拉屎——很难看!”又说:“希望你们不要做小山羊。”当时,几乎全班

的同学都笑起来,听课的老师也笑了。我想,这几句插科打诨的“题外话”,或许会大大地减少“小山羊”在

作文本上“拉屎”的机会吧。

碰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的“传经授道”,虽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但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是的,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说几

句“俏皮话”,不也可以松驰一下彼此的神经吗?反过来,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题

外之言实强于题内之言,退而且进,可谓此为“曲线救课”。

又如,我在上《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其中有一处是描写松树的,为了使学生能注意作者写松的用意,我

说了两句“题外话”:“你们中谁上过餐馆酒楼?”“那些地方通常都挂着一幅什么内容的山水画?”很多人

都说去过(我的学生都是市区学生),并能准确地点出山水画的内容:迎客松。“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描绘迎

客松那多情的姿态?”很多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来——“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如此,松树的形象,我相信已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中了。于是,又引陈毅咏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则松之顽强生命力,松之坚韧、高洁、挺直的品格,已给学生深刻的教育,

而他们的兴趣,无疑也高涨了许多。

2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题外话,课外言,说得好,用得妙,其活跃气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应从尽量

丰富学生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着手。前面提到的由宾馆酒楼的“迎客松”→泰山的松→雪中松,联想丰富

,境界开阔。陈毅诗,《教参》并没有列出,可讲可不讲,但从效果来看,讲,比不讲好。同时,这一课还涉

及到杜甫的《望岳》诗,是应该串讲一下的,最好是赏析一下杜甫的这首诗。我们不妨用金圣叹的点评来引导

学生体味此诗的妙处:“岱宗夫如何”——岳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隆隆具有岳字望字。“齐鲁青未了

”——凡历二国,尚不能尽其青,写岳奇绝,写望又奇绝。五字何曾一字是岳,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

设,恰是“望岳”二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写“岳”,……先生望岳,……一句写其从地

发来,一句写其天始尽,则十字写岳遂尽。“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二句写“望”,一句写望之阔,

一句写望之远,同十字写望遂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望字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为众山,

益奇也。如此作结,真是有力如虎。在体会杜甫当年登泰山时的那种豪迈情怀的同时,我们通过大才子金圣叹

的点批,窥测到一代诗圣的生花妙笔。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讲清“初”、“引”、“休”等字的含义,就势必要讲到它们的基本义、引申义,而

基本义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初”是“衣”与“刀”的象形会意,“引”是“弓”、“丨”(箭)的象

形会意,“休”是“人”。“木”的象形会意。花一点时间给学生讲讲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法,使

学生能掌握一些古文字的来龙去脉,如引——,开弓也,就是张弓搭箭的意思,这是它的基本义。由“拉弓”

由引申出“后退”之义,由把箭往后带,引申出“带领”,又引申出“统帅”之义,而由取箭拉弓,又引申出

“取出、拿出”等义、这样,下面这个课后练习题中学生是很容易准确的做出来的。区分“引”字的基本义、

引申义,找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1]狐乃引弓送而射之。

[2]引兵欲攻赵。

[3]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4]引匕刺狼

A

[1][3]/[2][4]

B

[1][2]/[3][4]

C

[1]/[2][3][4]

D

[1][2][3]/[4]

答案[C]

(附图

{图})

的示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主要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得”。

3

提供借鉴,把握规律

教有法,学亦有法。这法,就是指规律。由此题而彼题,由课内而课外,把前后知识,用“规律”这根红

线贯穿起来,则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轻松。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不妨点到为止,学生必能触类旁通,举一

而反三。

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游记散文占了很大份量,包括一个单元的现代文,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第五单元中

朱自清的两篇散文其实也是游记。那么,怎么把握游记散文的中心呢?在上课时,我们是这样概括《雨中登泰

山》和《长江三峡》的中心思想的:

《雨中登泰山》

游记内容1)游览泰山美景(山、水、云、松)2)参观泰山文化胜迹(七真祠等)3)感想“有

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中心思想——抒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敬仰;——体

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敢于征服一切困难的豪迈情怀。

《长江三峡》

游记内容(1)描写三峡的雄伟瑰丽的景象(2)引用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民谣(3)船在激流中逆航

的情景

中心思想——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表达对祖国灿烂文明的敬仰;——体现

了敢于探索,征服艰险,人定胜天的壮丽情怀。

通过由内容到思想的两相对照,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心思想的总结,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课文的

主要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要抓到这个中心,首先必须掌握文章内容,同时,游记散文的中心思想都有几个共同

点:[1]表达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2]表达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由衷赞叹和敬仰;[3]游记时的独特感受,体现

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看法。那么,我们学习吴伯箫的《难老泉》、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或者王安石的《游

褒裨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做较为全面的思考。同时,可以把游记散文总

结中心的格式介绍学生,格式是:本文通过记叙游览__的经过,着力描绘了__,表达了作者__的热情,

体现了__的思想;又通过刻划__,抒发了作者__的情怀。这样,就好像给了学生一把钥匙,面对知识的

殿堂,可以登堂入室了。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教《长江三峡》这一课时,适

当深化,总结规律,花费的时间确实会多一点,但没有春日辛勤的汗水,又哪来秋天喜悦的收获呢。让学生知

道如何去思考,懂得怎样去运用,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又如,讲到顶真这种修辞方法时(出现在李渔的《芙蕖》一文),单独讲,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在此不妨

“多嘴几句”——把同它性质差不多的修辞:回环,回文一起讲。我们可以用古今的一些诗、文、对联等,如

:顶真——“日暮山岗远,远眺客思归;归程路漫漫,漫漫霜花飞。”“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

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娥’”。

回环——“美的自然,自然的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

高的条件下普及”。

回文——“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茶杯上的隶文“也可以

清心”亦是回文,无论从哪一个字开始均通。

通过对照,学生就知道了它们的共同点,顶真的句子不回头,回头的是回环、回文,而回环以词为单位重

复,回文则以字为单位重复。作用是:文字巧妙有趣,语气连贯流畅,内容往往富含哲理。

4

引起共鸣,趁机教育

“趁机”这个词,正体现“题外话”“课外话”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严肃的思想教育,它往往用笑来达

到目的,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人深深的启迪。

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对牺牲烈士的沉痛悼念,对反动派和无耻文人的愤怒谴责,是对“

三·一八惨案”的评析。学习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机会,我在教这一课时,则跑得

较远一点,我这样问学生:“大家看过电影《南京大屠杀》吗?”很多同学说看过,有的说还看过《火烧圆明

圆》。“看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一句话,使大家想起了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史、现代史、有的同学顿时摩拳

擦掌,好像不立时打死几个外国鬼子不解恨似的。“为什么堂堂四亿人口的大国,在近代竟受到小小的比利时

、荷兰、日本的侵略和侮辱?为什么刘和珍等进步学生爱国却反遭杀害?”如此反问,无形之中使学生受到了

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庄严使命感。

但是“题外话”毕竟是“题外之话”,“课外言”毕竟是课外之言,只能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不能反客

为主,主次颠倒。它们的运用,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话不可太多

题外话,课外言,妙在讲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话不在多,精炼就行。如过分多嘴,当讲的不讲,不当

讲的哆嗦一大通,不仅会文不对题,主次不分,简单是令人讨厌了。所以,应牢牢的记住这一条,话不可多,

适可而止。

2)话不可偏题

上面所举的那些题外话、课外话,可以说,看似离题,实未离题,它是讲课的延伸,是讲课中的过渡或起

兴,应该把握好这个“度”,太偏则无关痛痒,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有位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可谓别出心裁,在上课的时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活泼小姑

娘”的剪纸,色彩滨纷的,然后一边讲课文一边让学生看剪纸,课堂气氛很好。这时学生问剪纸是怎么做的,

这个问题本应避而不答的,因为它与正课无关,最多可以在下课时间讲的,可是她却有问必答,不但讲了剪纸

的做法,还掏出刀子来亲自示范,弄得听课的老师都莫名其妙。虽然时间占用不多,但显属偏题。况且当时听

课气氛很好,也就没有必要借此“提神”,我看,这位老师还不如把剪纸帖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在“小姑娘”的周围画上相应的景物,如青青的小草,粉红色的野花,飞来飞去的小蜜蜂等等。那么,课一上

完,春天的生气景象就再现在黑板上,学生们也就知道春天似小姑娘的“活泼可爱”了。

3)话不可随便乱说

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可放过每一个可以进行教育的机会。题外话、课外言应精心安排、计划。如果

信口开河,随便乱说,不仅毫无艺术性可言,也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的有利时机。所要强调的就

是,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均要刻意经营,要让题外话、课外话尽量生动起来,幽默起来,使之深入人心,催人

上进。

正如我们做文章要避免就事论事,手法单一一样,题外话的运用在深化的条件下尽可以多种多样。它们可

以是一首别致的小诗,迷人又感人;可以是一段自言自语,指桑而骂槐;可以是知识的补充,使人受益非浅;

可以是几句怒骂,几句讥讽,只要不损人的人格,可令人警醒;可以是课后赠言,依依不舍却又不忘免费奉送

教育的“药膏”。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引吭高歌,也可以浅斟低唱,一句话,只要你能上好课,可以运用“

各种手段”!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资料的穿插介入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旁逸艺术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课堂教学的再造艺术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 《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收束的艺术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高中语文课的拓展艺术 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纵横谈 小学语文课堂掌控艺术初探 论文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是一门流动的艺术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2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朗读指导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艺术运用 《师说》课堂教学艺术处理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1 也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旁逸艺术 《詹天佑》课堂教学艺术赏析 浅谈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板书艺术 悬念·铺垫·穿插 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论文精品 关于语文课堂“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穿插技巧 激兴中定调的艺术_语文论文 贾志敏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魅力 作文训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 掌握听话艺术,优化课堂教学 千呼万唤始出来——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语文论文 线头、主线与穿插_语文论文 美在和谐——浅谈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上的艺术──《燕子》教学后记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语文论文 板书课题的艺术(教师中心稿)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略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形式 学习《课堂掌控艺术》一书体会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小学语文论文:艺术的功能 教学的梯度艺术 读书的艺术 语文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_语文论文 写作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与逆反处理 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 让文本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 作文批改的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赞赏的艺术 排桌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与逆反处理 课堂上的小插曲 高中课文延宕艺术应用例析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赞赏的艺术 诗歌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诗意故都──《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探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课堂上的小插曲 《春》的绘光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曹刿论战》中的管理艺术 语文教师的影视艺术修养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古典小说中的错位艺术 浅谈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赏识——爱的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教案设计的艺术 科学与艺术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 《药》的暗示艺术举隅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诗意故都(网络文摘——《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探 《插秧》课堂教学实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试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插秧》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