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回顾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历史

小编: :admin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

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冯忠良《学习心理学

》第108页)

从名人名言和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

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

下面我就语文的学习过程,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

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

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1.引起悬念

上课一开始便设置悬念,往往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教《山间又响马铃声》一文,抓住题眼“又”字,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又响起马铃声,说明以前

曾响过,那为什么中间有一段时间没响呢?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小河,学生们勇跃地要求读课文,

寻找答案。

2.展现意境

语文课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也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教师可借助幻灯打出图像,收录

机播放音乐等方式渲染课文的意境,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因势利导,

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兴趣浓,积极性高。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课的开始,先挂出周总理的遗像,用黑布做边框,同时播放哀乐,简要介

绍周总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学起来十分认真。

3.激发感情

这种方法是用凝炼而深情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感情,借此来导入新课。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课一开始,我先有表情地朗读了本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文章的思想感情高

潮部分),然后提问:为什么志愿军如此留恋这块土地,留恋朝鲜的亲人?学生因激动、兴奋而自觉地进入学

习情境,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原则。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简

单说来,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学生努力又能解决的学习任务。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

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如教《笋芽儿》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问题:①春雨、春雷、小草……呼唤笋芽儿,它们对笋芽儿有

一种什么力?②竹妈妈阻拉笋芽儿,对笋芽儿有一种什么力?③笋芽儿先是央求竹妈妈,后又被吓住,最后终

于钻出地面,脱下衣服。它自己有一种什么力?第一个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学生懂得了是吸引力。后两个问

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他们个个积极地思索,都想找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但一时又难以说准。在这种“似懂非

懂”的问题面前,学生最感兴趣,迫切希望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无疑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三、情感双向交流,课堂气氛融洽

在促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语文的积极性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我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

”,比喻爱那个人而连带地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师爱生,生尊师;学生往往因爱语文教师而爱上语文这

门学科,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也主张,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即

有游戏,有幽默,有笑声,课堂气氛要融洽。从而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要给学生造成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快乐。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言而

喻了。

四、挖掘教材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充分利用语文课文这

一独有的魅力,就可吸引学生注意,提高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如:教材中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们十

分喜爱。他们在河边看见鹅群就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们在家朗

读,在学校背诵,兴趣盎然,上楼也要背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可以指导他们业余时

间开展朗诵比赛。还可以根据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如《飞夺泸定桥》)搜集一些材料开故事会等。

总之,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要想方设法地找途径,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

    相关推荐

    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编制的历史继承性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 实事素材:两岸“三通”改写历史 史论与史实——谈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几篇史论及其他_语文论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善用历史 香港的历史与回归教学反思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SOS的历史 《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什么历史故事而改编的? 香港的历史 克隆的历史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隆中对》历史背景 菊花的历史 历年中考字形考纲解析及真题回顾 历史文献中对罗布泊的记载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 《回顾·拓展二》教材简说 历史上的曹操 维也纳的历史 中日历史考题比较 《回顾·拓展六》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一》教材简说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回顾·拓展一》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三》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七》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二》教材简说 回顾我的语感教学 30回顾·拓展八教材简析 香港的历史教学反思 《我的回顾》高一语文教案 历史上的北京城 成语与历史人物 安塞腰鼓的历史 谈“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意义 052回顾·拓展一教材简析 成语与历史人物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 六上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 六上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 历史上的北京城 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六上回顾·拓展二教材分析 台湾的地理与历史 五下回顾·拓展五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八教材分析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五下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 六上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 六上回顾·拓展五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二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 语文特级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百次战争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教案合集 《我的回顾》导学案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詹天佑》回顾中心思想 迁移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材简析 湖北省中学语文教改二十年回顾_语文论文 语文教材中的“例文”及其编撰策略 人教9册《回顾·拓展一》教材简析 1956年中学文学课程独立设科的历史意义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被历史覆盖的8万字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 关于口技的历史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到的历史史实 风筝历史探索 高一历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编 论陈寿的历史哲学思想 五上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六上回顾·拓展七教材分析反思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回顾 历代名家评《史记》 《将相和》历史背景 决定历史的伟大决策 人教9册《回顾·拓展二》教材简析 注目宇宙,展望历史,大写人生──谈《沁园春·雪》中人的境界 半个世纪以来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历史发展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教学练习 五上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五上回顾·拓展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