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小编: :admin

对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前一段时期比较忽略的一些方面。

1.人文性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像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作大量的练习,难以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对人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其影响之深广不可低估。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

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靠传授阅读的知识来培养阅读能力,不如让学生多读书;学生记住了一整套完整的写作知识,而没有写作的实践,也难以形成写作的能力;学生背诵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是说不好话。这些都是很明白的道理。这样的知识没有实践的环节是难以转化为能力的。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

——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是需要的,但是诸如语法修辞文章做法之类的知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必过多,也不必追求系统和完整。这一时期学生还处于感性的时期,应该让学生多接触感性材料,参加感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规律。学那么多理性知识没有什么必要,也没有多少益处.

3.生活化

这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学生进校前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习得,强调日积月累。

4.民族化

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

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这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有研究脑功能开发的学者提出,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汉字则是左右脑并用的“复脑文字”。汉字因形求义,因声求义,可以省去许多死记硬背的苦恼。学习、理解、探究、书写汉字,本身就应是很有兴味、富于乐趣的事情。汉字组词灵活,常用的汉字只有3000,却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认识了字,对词语的理解也往往七不离八。有的新词更是创意极佳,令人一目了然。

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4个字,凝练精警,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

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似乎不太严密,并不科学主义,却是以简驭繁,很有灵气。有时,词的组合甚至像玩积木和玩魔方,灵活性很强,变数很多,弹性很大。总之,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应该说,它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这种语言宜乎在模糊中求准确,用西方语言的条条框框来分析汉语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传统的汉语教学词类讲虚实二分,句法重语序,修辞讲比兴二法。

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些相联系,我国文学以抒情性强而著称于世。中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

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就不应照搬印欧语法的条条框框,也不应像他们那样重语法教学,而应该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提倡多读多写;就应该克服浮躁焦虑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不应照搬西方分析的思维方法,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有些所谓“科学”的体系,搞得很琐细,看起来操作性强,其实既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化了,又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重视感悟、熏陶、语感,似乎不可捉摸,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但是,与这些联系在一起的积累、多读、多写,又实在是太明白了。这正与播种、收获与孕育、生长的关系一样,播种、收获是看得见的,很明白,而孕育、生长则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还是荀子说得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国语文学习应重视积累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也曾经用庄稼生长来比喻过汉语文学习,认为语文与工业生产不同。叶老说: “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见叶志善:(父亲的希望)第6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让我们记住前辈的忠告吧。

    相关推荐

    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课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 对课改的实践和认识 对双基的再认识 对非预设性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对自然段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减负的认识 对孔乙己的假话再认识 对新教材实施中识字的再认识-小学语文论文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再认识 开展评课活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对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教材研究:对于勒形象的再认识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点异议 认识课本剧 正确认识“语文新课标”的影响 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_语文论文 对小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作文教学的认识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 对第五组教材的几点认识教学反思 关于“课程教学”的对话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认识un 认识un 毫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平行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对非理性教师管理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几点认识──《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学了课文, 我们认识了()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的子路,()的颜回。 《认识平行》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国外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内容 认识钟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一课的整体认识 认识钟表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认识整万数说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 《晏子使楚》一课的整体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问题的思考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认识四线格 认识沈石溪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试题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认识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我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我读对联识汉字》课文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认识四线格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浅文深教的课程导向 认识孔子——重读《论语》 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及其标准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找回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认识卡尔·萨根 正确认识战争 新课程:我们应如何面对 语文课程的文化视野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作文教学: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