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关于浙教本初中语文古文中两处翻译与教材和教参编者和读者商榷

小编: :admin

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直有三个要求,即信、达、雅。而这三个要求中又以信为首要,为了能达到信好多人多采用直译,直译固然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保证文章的信,但好多情况下也会造成望文生义,使翻译出来的东西脱离题旨或宁人费解。下面仅举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及教参中的两处翻译与编者与读者共商。

第三册第二十三课《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书中没有翻译,而教参中翻译为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我觉得这句话就有望文生义而不顾题旨之嫌。

首先我们可以想到,作者是由于不满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想表现的一种尘世之外的美好的社会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才把与世不同的美好社会称为世外桃园,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1,美好的;2,与当世不同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者由于受到生活和思维的限制,他所表现的世外环境并没太多地超出现实,但他也还是想尽力地表现得与现实不同。比如他所描写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在当时--陶渊明所处讲的晋太元中--东晋倒数第三个皇帝手里是不可能有这种环境的,这就是作者在有限的思维里极力想表现世外与世内不同的美好景象的结果。同样讲到衣着,当然作者也是要表现它与世内不同的,如果真如教参所讲的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的话,那这肯定违背了作者的意志,违背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了。再我们还可以想到,东晋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之一,况且这又是东晋末期--一个朝代越是到了末落就越黑暗,这是被所有历史所证明的不争的事实,老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该是多么地困苦,衣不敝体,食不裹腹是任何人都能随便想到的,如果说桃花源人的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话,那桃花源就不该是陶渊明所向往的了,我们也就不能对桃花源用美好这个形容词了。再说作者在文薪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秦末到东晋末前后相差近六百年,可以说社会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两个不同世界的衣着文化也该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陶渊明他应该知道,即使是讲不出不同在哪里,他也会给它表现出区别的。故综上所述,我以为这句话应该翻译成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好像是世外的人比较切合事实和题旨。

第六册第十六课《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文中注解②对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这样翻译的:想要让它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这样翻译很是宁人费解,普通马怎么样呢?千里马怎么样呢?什么东西相等呢?这样望文生义地解释把人讲得一头雾水。

这句话是很难翻译的,如果不总观全文,补充成份的话,只会翻译得让人费解。我觉得对于这句话的翻译要联系到食不饱这句话,普通马是吃得饱的,千里马是吃不饱的,相等不相等指的是在不考虑饲料的好坏的前提下,能不能一样地达到吃饱的程度。这样的话我们就好理解这句话了,在翻译的时候只要补充上这个条件就能让人很好理解了。所以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想要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地吃饱尚且办不到。这样既切合文义,又让人很好理解。

以上两处是本人在教学时所遇到的疑问较大的地方,如上解释也只是个人意见,仅以与编者和读者商榷,请各位同行点评指正。

    相关推荐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初中语文课本几处注释值得商榷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与实验教材编者商榷)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 关于课文、作者和《浮生六记》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 高考文言文翻译指导: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 关于作者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 关于作者 关于高中新大纲和新教材 浅谈2017高三语文阅读中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新课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16篇)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 关于《鱼我所欲也》的两个问题商榷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声赋》教案和译文(翻译) 《师说》原文和译文(翻译)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隆中对》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古文翻译 语文教材中的“样本”类型与编撰策略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古文翻译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翻译古文 对编者编排此文的解读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 两种教师发展模式论比较——兼与台湾学者饶见维先生商榷 《论语》原文和翻译(70页) 《长亭送别》原文和译文(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跨联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七年级) 初二语文课文翻译:《答谢中书书》 满井游记原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新版《论语》十则 《人琴俱亡》原文和译文(翻译)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新教材《伤仲永》一文的两个注释商榷 初中语文中与古代佩饰相关的常识 关于语文课堂“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穿插技巧 初中语文重要文言语段翻译精选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翻译者 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读者》教材理解 《小读者》教材理解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 初中语文《与妻书》教案汇编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翻译) 苏洵《六国论》原文和译文(翻译) 初中课文《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师,要做阅读文本的先行者 语文教师,要做阅读文本的先行者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考必看:人教版2011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 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学生和文本 做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口技》作者编者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 与孔子、孟子商榷 关于《陈涉世家》注释的三点商榷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课文翻译:《隆中对》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作者与原文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 人教版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精选汇编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汇编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全六册要句翻译(完整版) 中考语文之中考文言文翻译要点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的总结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