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师中心稿)

小编: :admin

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这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可以说,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贵州教育》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P56页。

2、《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贵州教育报》2003年第三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摘要: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相关推荐

    农村中学语文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 以高考为例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系 语文素质教育浅论 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 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作文中的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谈生命》素质教育新学案 关于素质教育焦点的对话------于光远与刘学文谈素质教育 刘学文 浅谈“亲其师”(教师中心稿) 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一周前5天素质教育后2天应试教育 造成5+2=0 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 浅谈赏识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怎能仅拿教师开涮? 语文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方向 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初探 培养创新素质 落实素质教育 试论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因素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考试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远程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呼唤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谈高考改革 略论我国古代的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 《人生》素质教育新学案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那树》素质教育新学案 《公输》素质教育新学案 《检阅》素质教育新学案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进程,优化素质教育手段 《翠鸟》素质教育新学案 《燕子》素质教育新学案 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12条建议2 也谈“我要的是葫芦”──素质教育环境下“过程教育”初探 《枣儿》素质教育新学案 教育质量与教育研究的危机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画家乡》素质教育新学案 《西门豹》素质教育新学案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孔乙己》素质教育新学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 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 浅谈小学生诚信教育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变色龙》素质教育新学案 《珍珠泉》素质教育新学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诚信教育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寓言两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音乐之声》素质教育新学案 《曹刿论战》素质教育新学案 语文素质教育,路该这么走 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浅见 《愚公移山》素质教育新学案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 对现行素质教育考试模式的思考 教师的心灵参与是教育的“根” 以《荷花》为例浅谈中的审美教育 《蒲柳人家》素质教育新学案 《古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2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父亲和鸟》素质教育新学案 《热爱生命》素质教育新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