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种瓜焉能得豆(教师中心稿)

小编: :admin

2003年的高考已过去多日,但不是已经尘埃落定,而是忘却的旧主快要来临了,可偏有几位好事者,让人不能忘了这个让人想起来心痛,不想又让人不安、不忍的话题。

最近,在报刊、网络,一些专家、网友就每年的高考作文不断有人撰文,或反思、或批评,或呼吁、或建议,但总的一点,大家是希望中国的语文教育、高考作文考试能真正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培养和遴选出思想与文笔一样精彩,基础与素质一样扎实的才子。

有人在文中介绍了法国的去年高考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玉峰(复旦附中特级教师)等专家更是明确提出,“揣摩作文”,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将青少年的童心、童趣扼杀于无形!对考生极力讨好、谄媚命题老师,揣摩、推测阅卷老师的心理等等问题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呼吁“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护住童心”,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

新浪网在《新浪观察》中推出了“透视中学语文大变革”的专题,在这个专题中有人提出质疑:高考作文60分,分值是否过高了。作者认为,作文这项不好控制标准,随意性很大的题型上分配那么重的分值有失慎重。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问题的中心、症结,是评价问题,是分数问题。

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尽管我们总是赞美它们公正、公平,巧妙、高超,但毋须讳言,我们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貌似开放,貌似自由,实际上每一个题目都有一个暗设主题。明眼的考生,“贼刁”的考生,经过了多年严格的程式化训练的考生,几乎没有人上“开放”、“自由”的当,而是一个个轻车熟路,驾轻就熟,顺着命题者的竿子向上爬。

孰不知,命题者的那根竿子,却是相声艺术家嘴里的“电筒光柱”,醉鬼都不爬的:我爬到半空,你电门一关,我不“啪唧”一声摔下来了?

但无论怎样,考生们还是起劲卖力地顺着命题者的竿子、命题者的电筒光柱向上爬着,边爬边做着鬼脸与花样,陶然自乐,沉律其中。而当高考尘埃落定,电筒电门关了,考生才自觉落在地上。但好在有好成绩,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安慰。于是大家拍拍跌疼的屁股,屁颠儿屁颠儿地上大学走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届考生走了,下一届考生接踵而至,他们看够了,也看透了学兄、学姐的淋漓表演,也许他们曾经觉得可笑、可悲,但终究耐不住反复的训练,终究抵不过大学的诱惑,一点点的反叛与觉悟于是也无影无踪,烟消云散了,自然而然地步入了那似乎本该如此的套路中,也一样地,不,是比其学兄、学姐们更卖力、更富创造性地顺着电筒光柱向上爬。

正因如此,中国高考作文中,一年年都是“离婚年”、“失学年”,父母离异,个人伤残,失学辍学,等等,等等,一味起劲地虚构、编造,甘愿进入命题者的圈套,卖力地表现,淋漓地表演。如此的怪现象,真是“岁岁年年招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可谓一大怪现象,一大新景观。

那么,这种结局真的是无法改变了吗?

中国的考生真的不如法国考生,写不出具有哲学意味,思辨意味的文章来吗?

在我认为,不!

只怕是一提倡,我们便会比法国人做得更“法国”,让法国人有强烈的望尘莫及之感。

实际上,汉语言文学是非常注重真实思想,真挚感情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纹)”早在几千年前的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了。自然,就是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顺顺当当,踏踏实实,诚诚恳恳,真真挚挚。以这样的原则行文,能虚假、编造吗?只不过我们的考生有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自然就有了过于浮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我们的社会有过于明显与苛刻的思想要求,相应就有了考生投其所好、隐蔽真实思想的虚假行为。

在我认为,要真正解决高考作文的命题与立意问题,关键不在教育,亦不在高考,而在于社会,在于舆论。

我们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包容的政论环境,舆论氛围。主流已出,从者如鲫,“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杂歌谣辞•城中谣》)。一个社会的时尚,一个社会的风气,上层的倡导,当局的好恶,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其影响是决定性的。尤其在我们这个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世界里,小百姓们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上行下效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这上行下效是带有放大功能的仿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让人绝对出乎意料的。正因如此,我们要解决语文教育的问题,高考作文的主题问题,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动手术。

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者,阅卷者本身即已摒弃了个人的好恶,以客观的眼,客观的心,来公正、公平、技术地评判每一个考生的真心之作,相信这种虚构、编造,假大空的风气会一扫而清,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而在以独立思考为贵,以真知灼见为高的环境、风气、氛围中生活、熏陶的莘莘学子,自然会以独立思考为荣,为追求,其文章的字里行间也一定会处处闪耀着他们真知灼见的光辉。

而今,高考中,时评不敢考,焦点不敢考,何也?无定论,难评判,再加命题者、阅卷者的好恶,考生能不将个人的真实思想遮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吗?投命题者、阅卷者之所好,阿谀,献媚,曲从,奉迎,轻松省事,事半功倍,考生又何必出力不讨好地独立思考,认真表白,枉发兀兀之声呢?

所以,高考作文所以如此,苗也;之所以如此,根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理。

种瓜期得豆,种豆冀得瓜,有违天理,是要遭天谴的。

    相关推荐

    种瓜得豆评课稿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种瓜得豆教学反思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种瓜得豆教案设计 种瓜得豆练习设计 《种瓜得豆》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版《课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种瓜得豆》教案 教师如何建立几种和谐关系(教师中心稿) 春(教师中心稿) 散步(教师中心稿) 离骚(教师中心稿)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浅谈“亲其师”(教师中心稿) 木兰诗(教师中心稿)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劝学(教师中心稿)教案 《登高》(教师中心稿)教案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故都的秋(教师中心稿)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论语》十则(教师中心稿) 故都的秋(教师中心稿) 《山中访友》教案(教师中心稿) 效能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紫藤萝瀑布(教师中心稿) 皇帝的新装(教师中心稿) 紫藤萝瀑布 (教师中心稿) 紫藤萝瀑布(教师中心稿) 皇帝的新装(教师中心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得高分需8种能力 杜甫诗三首(教师中心稿) 紫藤萝瀑布(教师中心稿) 皇帝的新装(教师中心稿) 济南的冬天(教师中心稿) 皇宫与小轩(教师中心稿) 24《诗经》两首(教师中心稿) 皇帝的新装(教师中心稿) 紫藤萝瀑布(教师中心稿) 《难忘的启蒙》第二课时(教师中心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的耳朵(教师中心稿)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山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享受心安理得》说课稿 《散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 人生寓言(节选)(教师中心稿) 文句歧义探因(教师中心稿) 12个字的分量(教师中心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师中心稿)2 所答并未切中要旨(教师中心稿) 种瓜人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小摄影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师中心稿)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杜甫诗五首 教案(教师中心稿) 孔子拜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咏鹅》教学反思(教师中心专稿) 设喻阅读教学法(教师中心稿) 寒假教师集训学习心得 一曲菱歌敌万金(教师中心稿) 作文:用事实说话(教师中心稿) 事后诸葛马后炮(教师中心稿) 我要的是葫芦(教师中心专稿) 古诗词鉴赏“五要”(教师中心稿) 板书课题的艺术(教师中心稿) 翠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举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心得 蜜蜂(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翠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争 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检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太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灰雀(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