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小编: :admin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七年级十四个教学班从2001年9月起,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活跃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或学习课程标准,转换理念,或集体备课,解决疑难;或围绕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关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谈纪要整理如下。

一、新教材,我们喜欢

夏志明老师:我从教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改革经历过不少,也用过几种版本的教材,其中不乏有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但是接触到这套教材后,直觉告诉我,学生会喜欢它。果不其然,现在的语文课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现象,深受学生欢迎。这不能不归功于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文。如《童趣》中的儿童世界让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读着、揣摩着、想像着;我班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当我意识到‘懒惰’是学习的大敌之后,便将它‘鞭数十,驱之别处”。可见文中的语句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古化石的知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生疏。正因如此,一首《化石吟》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查资料、看录象、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还有《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富有亲和力的文章,驱使学生主动介入,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于是课堂上就有了“质疑问难”、就有了“热烈讨论”、就有了“想像和幻想”等开放而活跃的场面。

新教材不仅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它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文里值得挖掘的亮点多,教学的切人点也多。我教《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就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出:“期日中”是否科学,“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理,“客人”究竟是什么人,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教师随机点拨,引出“诚信”二字,送给他们,作为他们人生的座右铭。在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针对班级中存在歧视弱者的现象,大讲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讲“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讲我对他的钦佩之情。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套教材能帮助我完成这一设想。

二、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李萍老师:的确如此。新教材有益于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材选编的课文,使语文课堂可以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网络、阅览室、书报媒体,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把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如《月亮上的足迹》,可以与单元综合活动结合,课外搜集关于月球的知识,然后编辑关于月球知识的科技手抄报。如教学《风筝》,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以“走近鲁迅”为话题的座谈会,然后再阅读《风筝》,读出自己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谈谈“我所知道的孔子”;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可以让学生讲讲《世说新语》故事,学习《山市》,可以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课文内容贴近学生并适于向课外延伸,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拓宽了语文课堂的面,还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一举多得,这正是自主、探究性学习追求的目标。

三、新教材,“综合性学习”让人耳目一新

宋文健老师:新教材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这个走出大学校门步上讲台不到两年的小老师耳目一新。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具有游戏的魅力,它吸引着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我带学生走进自然,搜索语文现象;走上街头,和行人对话,寻找病句,把语法教学搬到大街上进行,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语文。又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活动课,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地理、文化知识,阅读并背诵歌唱黄河的诗篇,关注黄河的生态环保问题。课堂上,通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品读诗文来深化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激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这种开放的教材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课堂充满了情趣。

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也很新颖。感悟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观赏自然风光;体会家庭亲情,呼唤人间真情等主题,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匮乏,更需要人文素养的熏陶。

四、新教材使用起来如鱼得水

林近老师:我同意大家的看法,新的教材内容加上新的教学理念使用起来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我在教《人生寓言》一课时,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当我告诉学生我的教学意图时,他们就忙开了,因为他们喜欢这两则寓言。第二天的课堂上男生拿出了课本剧《落难的王子》,女生将《白兔和月亮》制成了画面并配以解说,令人赏心悦目。师生在笑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不过,也有的文章学生不喜欢,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生反映: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我们在和平环境里长大很难找到国难当头的感觉;三是文章的形式太理性化。我认为学生说得不无道理。希望能对这类文章作些调整,或放到后几册里去,希望新教材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中完美起来。

五、新教材,忽略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

陈晶老师:对新教材的优点大家都谈了很多,恕不赘述,我想就该教材的不足谈点看法。

我认为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新教材培训时专家的说法是,语文学习要淡化语文知识,但不是绝对排斥语文知识。那么,综观已经试用的新教材,所有的篇目都是从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宏观角度让学生总体把握,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的基础知识几乎为零。试想,一个七年级(初一)的孩子,离开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去空洞地理解文章,那除了悬浮还能剩下什么?再看新教材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几乎是清一色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解分析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连辨字组词、多音字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被砍了,语法、修辞等更是免谈。为何如此?据时髦的解释是:老农民不懂语文知识,话照样说得漂亮;作家不懂这些也照样写出好作品。此话确实不假。但其一,如果老农民懂了这些知识,话是否会说得更漂亮?其二,对知识的有意运用,其能力比无意运用无疑要高出很大的档次。我们不能眼看自己的学生也像老农民那样,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才能把话说得漂亮!适当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必然会大大缩短这种从无意运用到有意运用的时间。如果说旧的教材教法把知识奉为至尊,使鲜活的语文变得僵死,那么,新教材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只讲理解、把握,而不讲知识依据,使本来有章可循的语文变得太过浮泛、虚渺,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产生一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六、新教材,对你提几点建议

夏志明老师:我不完全同意陈老师的看法。新教材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淡化语文知识”决不等于“忽略语文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课文,正是让学生在浑然不知中感受语文,培养语感。何况,新教材十分重视字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每课都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的训练内容。这正是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过程。怎能说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和积累呢?再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产生质的飞跃,到那时,再讲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岂不会一蹴而就、水到渠成吗?

当然,新教材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对于它,学生们也有一些建议:

1.增加插图,每课后面插入一些小知识;

2.各单元用不同颜色的纸,使它成为彩色书;

3.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增加一篇科幻文章;

4.作文的命题陈旧了,希望有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生活中的惊叹号”“空白的一天”等题目。

以上观点是教师在新教材实验中的深切感受,是真实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深刻的。

    相关推荐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对目标教学常规化的思考 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新课标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人教(新课标)初三语文隆中对家庭作业试题 《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关于高中新课标阅读问题的访谈 教学目标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语文新课标突显的十大关键词 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 试谈说话教学远近目标的落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关于“课程教学”的对话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设置的思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春》教学目标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目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目标 语文新课标:凸显十大关键词 关于新课标“语文素养”理念的思考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语文新课标:凸显十大关键词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新课标优秀诗文必背篇目大全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新课标教案 关注课堂中“另类”的对话方式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与对策 新课标,新理论 《春》学习目标 《雪》学习目标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称象》教学目标 蜜蜂教学目标 :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以成果为目标促进作文的教与学 道德教育的目标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依照三维目标,改进作文教学 《凡卡》教学目标 孔孟教学目标 《翠鸟》教学目标 《尊严》教学目标 《匆匆》教学目标 《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 高中“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 简笔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新课标) 《白杨》教学目标和课文简说 《影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训练初探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亟待改变什么 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新课标)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三个层面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三年级上册写话与习作学习目标与要求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课文 17 酸的和甜的|新课标 课文 10 北京|新课标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浅谈目标备课法在小学语文备课中的应用 《山市》学习目标 《老王》学习目标 《太阳》学习目标 《我的信念》学习目标 《我的母亲》学习目标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秋天》学习目标 《雷雨》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