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及其教学

小编: :admin

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学科重新定性,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课固有的传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恢复。因此,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底蕴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组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什么是文化?张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下的定义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这说明,反映人类个体与群体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成果更是文化。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映在课文中的有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颐和园、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等;有精神文化遗产,如风格各异的古诗,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课文;有已积淀为民族心理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

2.当代先进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百余年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开放意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品的选用、反映中外交往的课文与反映外国的人和事的课文中体会到开放意识。

二是科学意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智、重人伦轻自然、重直觉轻分析,以致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学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课文中的,有反映高科技发展成果的,如《电脑管家》;有体现富有挑战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有反映科学探究方法的,如《蝙蝠和雷达》等。

三是生命意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力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从《为人民服务》、《大森林的主人》、《挑山工》等课文可以体会到强悍的生命力的存在。

四是环保意识。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越来越被世界上有识人士所接受,融入全球性的环保意识。反映在课本中的,有《只有一个地球》、《我和企鹅》等课文。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呢?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因此,必须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熏陶中领会课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1.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文化意识。课文中的文化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学习拼音文字那样条分缕析,而是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语言,领会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底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引导其或在朗读中感悟,或在想象中感悟,或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段品味,或在读读画画、读读演演中感悟。如反映我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长城》、《马踏飞燕》等课文,要在感悟中形成长城雄伟之意象,马踏飞燕巧夺天工之意象,感性认识什么是创造。又如《赤壁之战》、《晏子使楚》等课文,要通过对处理事情方式方法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人生智慧。《我的新朋友──电脑》、《电脑管家》等课文,要通过对高科技产品的了解,感性认识什么是科技。《倔强的小红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课文,则是通过对人物特点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崇高的人格。总之,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对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感性认识就会像滚雪球似的。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

2.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知识。语言中有文化底蕴,精彩的语言中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此,对课文中的精采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摘抄,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积累文化。孔子曾经说过,读诗,可以多识花草鸟虫之名(大意)。说的也是文化积累。如《卢沟桥的狮子》第二段描写了石雕狮子形态各异的造型,通过背诵,不但积累了有关描写狮子的佳词佳句,还积累了狮子文化(龙文化、狮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的民俗文化)。又如《落花生》一文的背诵,既积累了借物喻理的语言表达,又积累了人生格言。

3.在情感熏陶中培养文化美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对课文的感知感悟中能使文化美感得到培养。如读《我的新朋友──电脑》,体会到科技美;读《挑山工》,体会到人格美;读《养花》,体会到生活美;……培养文化美感,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可以激发文化创新意识。

    相关推荐

    杜甫“悲诗”的文化底蕴──《登高》的再探索 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_语文论文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 八年级语文《信客》的文化意蕴解读 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惯常定势及其弱化训练 蕴含在课题中的语文训练 谈课文的语言美及其教学 《山谷中的谜底》 课文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山谷中的谜底》课文原文 把教材中含蕴的“如何写”具体化研究(二) 语文教材中的“例文”及其编撰策略 浅探自读课文及其教学 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课文及其阅读教学要求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山谷中的谜底》课文片断1分析及答案 把教材中含蕴的“如何写”具体化研究(四) 把教材中含蕴的“如何写”具体化研究(一) 把教材中含蕴的“如何写”具体化研究(三)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意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系统的变化及其使用建议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小语常识性课文的特点及其教学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_语文论文 戏剧化、心理分析及其它 作文评讲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其运用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二)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四)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山谷中的谜底》课课练 《山谷中的谜底》的分段及段意 中学课本中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 《项脊轩志》中的美学意蕴 片断训练的类型及其教学_语文论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导入技能及其在《草原》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及其比较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记叙文及其教学 学校课程的文化功能及实现机制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海底村庄》课文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说课稿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_语文论文 底蕴深厚浩气长存──品析《鱼我所欲也》 文化苦旅中的信客 文化的语文与语文教师的文化 《海底世界》课文 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及其标准 孔门弟子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化过程(孔子) 正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青楼文化 高二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1 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2011年中考语文其他名著试题及答案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自护其短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用语及其规律 《师说》中的“其” 语文课程的文化视野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中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培养 史论与史实——谈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几篇史论及其他_语文论文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2 中国语文教育的“伪圣化” 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及其计算》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实效 娄底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的汇解和“其”的一般用法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学案 感悟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名人 不读语文类期刊及其它 中国文化名人 高中语文第四册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感悟中华文化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两课时) 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