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体验之思--阅读教学的灵魂

小编: :admin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新思想

体验之思,一是体验,一是思,即探究。体验之思,是一种诗化的思维,审美层面上的思考、探索,是“非规定之思”,它代表着21世纪哲学的走向。《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借鉴哲学研究“体验之思”的最新成果,赋以阅读教学以新思想。理解体验之思,也就把握住《语文课程标准》的灵魂。

一、从“前言”部分看体验之思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1.语文素养的培育需要体验之思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能力,又不同于以往的以抽象概括为主的能力,而是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除了培育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体验之思,离不开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思。

2.母语教学需要体验之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悟”,在心灵的体验中,在“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离开体验,离开悟,就背离了汉语的特点。以工具性思维即逻辑思维为重点的阅读训练造成的弊端,直到现在还在纠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训我们应该吸取。

二、从课程目标看体验之思的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从实施建议看体验之思的教学方法

1.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引导体验之思

英国哲学家宾沙夫茨伯里说过:“在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变化莫测的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关系。”对文本来说,老师是读者,每个学生也都是读者,老师、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文本理解也不同;不同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理解起来也有不同。同时,老师、学生又都由文本而联系起来,老师既启发学生加深对文体的理解,又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而达到教学相长。体验之思,就是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应在备课中完成。课堂上,首先必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独立阅读、独立体验、独立探究。其次才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予以启发、引导,或组织讨论,学生则在老师的启发下,或者在讨论中,在相互启发下,使体验更靠近课文的思想感情,使探究更符合作者的思路。

2.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之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虽然各学段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在这四者中,感受与欣赏、体验的成份多一些,情感的投入多一些;而理解与评价,则探究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体验与探究可以有些侧重,但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既使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感受为主,但也要有初步的理解、欣赏,甚至是评价。在人教版的低年级语文修订教材中,编者就力图体现这一点,如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要求“说说可爱的小葫芦原来为什么都落了”,就含有探究理解原因的意思。《四季的脚步》中“你喜欢哪个季节?画一张画告诉大家”这一题,就含有欣赏的意思。《狐狸和乌鸦》中说说乌鸦为什么上了狐狸的当这一题在对乌鸦上当原因的探究中就含有评价的意思。“乌鸦喜欢听奉承话”,既是对乌鸦上当原因的分析,也是对它的评价。将来,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本中,对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体现得更充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因素,在上述四者的结合中引导体验之思。

3.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判中引导体验之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欲望。它是体验的引信,是探究的前奏。“阅读反思”,即是对阅读过程的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期待后提出问题和进行大胆假设,然后在阅读中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对大胆假设进行小心求证。阅读反思,就是对上述的阅读过程进行再思考,看求证的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而所谓“批判”,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阅读反思和批判,是更高层次上的体验之思,它是学生“有创意的阅读”的基础。体验之思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中进行,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体验之思是《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核心。把握体验之思,也就是把握住阅读教学的新思想。

    相关推荐

    让学生阅读是语文的灵魂 体验之思 用身体雕刻灵魂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不羁的灵魂──读《华南虎》有感 不羁的灵魂──读《华南虎》有感 寂寞的灵魂 飘忽的情思──戴望舒《雨巷》品读 实——追求课外阅读之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验及延伸阅读》的教学实录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我的灵魂我的书 读中感悟 读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人生》反思体验 感悟诗歌意境 体验诗歌灵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那树》反思体验 《那树》反思体验 《人生》反思体验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伟大的悲剧》反思体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 四年级教案: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入情读,入境悟,体验写──我眼中的《秋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观舞记》体验反思 《谈生命》反思体验 《丑小鸭》反思体验 《谈生命》反思体验 德育,班级管理的灵魂 头脑对灵魂的诉说──读《张抗抗散文》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我的灵魂我的书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德育--班级管理的灵魂 《惊弓之鸟》 整体阅读感知 “个性化阅读”的体会 以读感悟 体验情感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案8 心灵对话,品中体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 《牧场之国》整体阅读感知 《杨氏之子》整体阅读感知 《自然之道》整体阅读感知 体验、感悟──《匆匆》教学反思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及主体性(二)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8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1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反思体验 《新闻两则》反思体验 生本教育中体验式阅读初探-小学语文论文 2017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灵魂·眼睛·语言 《检阅》 整体阅读感知 一堂重视情感体验的阅读课--听《雪儿》一课教学有感 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及主体性(三)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5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及主体性(上) 《亲爱的爸爸妈妈》反思体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6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2 灵动的语文课堂:生成性阅读教学 让学生体验造字之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14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7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9 谈教学的情感体验 体验“炼课”之乐──教《白鹅》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真爱的抉择、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散步》教学案例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 主体回归 语境重构 心灵体验 互动发展_语文论文 “自主学读”阅读模式经验谈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梅花魂》教学案例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梅花魂》教学案例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立意 ---- 记叙文的灵魂” 解读小说主题的多维性,珍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 别让课文失掉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5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设计 别让语文失掉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汇编 《月亮湾》教材解读: 美的课文,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