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小编: :admin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叫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有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仔细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除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与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也是过去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不够的。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

三、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这两句口号,我们喊了许多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究竟谁更重要?到底怎么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其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误解了这两句话。这里的“主导”和“主体”是不同范畴内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这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要形成这样的常规思维模式:当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

(2)、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同样需要形成这样的常规思维模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地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

2、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很多,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接受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两类学习方式无所谓谁更重要,各有优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的,适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由于受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还伴随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这就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可以抓住以下两个重点。

(1)、鼓励学生质疑。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样一个问题,是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价值大不一样。要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我们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教师的“启”不是在于向学生提问题,而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

(2)、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要常常这样想也应该常常这样做:我不讲,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3、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一个扩大了的概念,它包括三种:一是概念;二是原理,即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策略,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知识的全过程,除了要搞清楚知识本身(回答:我是谁?)外,还要揭示知识的形成(回答:我从哪里来?),知识的应用(回答:我到哪里去?)

知识教学要力求深入浅出。要做到深入浅出,必须贯彻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联系旧知,联系生活。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功夫就在于能用很浅近的方式揭示较深奥的内容。他们往往都能很巧妙的在新旧知识之间,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

4、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因为学生答错一个知识点而大发脾气,说过激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从此不再喜欢学这门功课。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知识作为一个载体,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将“教书”的过程变为“育人”的过程。

5、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的过程,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综合性的渠道主要有两条:

一是加强学科内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做好归类、合并工作,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是加强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

6、有效地向课外扩展。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终身的。我们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课堂学习作为一个示例,然后积极地向课外扩展,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的“功”形成于课外。

课堂教学如何向课外扩展?

(1)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去,并不断地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和升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很迷恋这门学科的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

(2)训练坚定的毅力。学习的过程并不全是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有困难,也有挫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坚定的意志,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课外学习的广阔空间,灵活的时间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成果。这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贯彻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探寻教研蹊径引领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县区语文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资料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评价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不等式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_语文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随时教学”初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课堂教学的改革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实践美术课程新标准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怎么考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正确理解新课标,课堂教学求实效——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世纪之交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简介 激活美术新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浅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尝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关注新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学习新课程标准 强化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海燕》说课稿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李镇西: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课标改革将加强语文教育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二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呼唤失落的“水晶鞋”——由一堂阅读课想到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