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教材鲜活起来

小编: :admin

近日读《文史杂志》里易安澜的文章,文章中说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非落日,而是丽日中天的“丽日”,因为倘是落日,那就不该是“白日”了,所谓“残阳如血”。我心中感慨颇多,当我们依照教材教参一次又一次告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白日即落日时,怎么就没想到落日该是红的呢,这不得不使我们对过去提过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处理教材的理念产生怀疑。

一、教材是什么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既是“例子”就不是连半个指头都不能动的“老虎”。(所谓的依纲靠本对指导教学规范教学行为起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对考试把有效。)教材是学科知识的一种载体,知识是实践者的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是实践者思维的火花留下的永恒的闪光,是历史的胎盘上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知识伴随着实践中荡气回肠的故事,闪着夺目的光彩,走进教材。当它经过教师之手走向学生时,又怎能照本宣科生吞活剥?社会发展气象万千,学生个体色彩斑谰,要在学生与教材之间修筑一条传递知识的绿色通道,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实属必然。

二、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首先要掌握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没有对教材融会贯通的深刻理解,就无所谓创造性处理教材。正如特级教师霍懋征所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其次是质疑教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不迷信教材敢于向权威挑战,是教师再加工教材的初始阶段,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创造性的再加工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添。有些内容课文并未交待,若能跳出教材,启发想象,引起争论,对深入理解课文大有裨益。如《将相和》一课学完渑池之会,设问:渑池之会是秦国和赵国打成平手还是赵国胜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中学生都认为是赵国胜了,因为从乐器本身来比的“瑟”是乐器,秦王击的“缶”是瓦罐;从人物级别讲是秦王亲自让赵王鼓瑟,而赵王没有出面,只是大臣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的;从国力上讲泰国强大,赵国弱小,强弱相差悬殊,打成平手即是弱者胜;从地点看秦国是“主场”,赵国是“客场”,一般地讲“客场”保平即是胜利等。对课后练习也不能作简单化处理,《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两组反义词。完成这道题并不困难,针对学生说写能力差的特点,抓住这组反义词我设计了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读句子找反义词,然后去掉后半句。读一读看看意思表达清楚了吗?学生认为表达清楚了。我又问作者为什么加上后半句?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接着我说太阳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你们愿意把什么人比作太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理由。学生分别把妈妈、老师、雷锋、抗洪战士等比作太阳,并陈述理由。然后让学生用“有了……才……,如果没有……就……”把刚才的发言写成一段话。

2.删。删减教学要求不当的内容,删减反复过多的内容,删减要求过死的内容,删减学生乏味难于理解的内容。小语九册基础训练1的作文题要求学生写清楚蒙古包的陈设,并通过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道题对北京的孩子来说很困难,这样的内容应删去。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不要受时代、地域等限制,更不要以名家权威为标准,一切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使教材内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

3.补。有些课文中写的事物已时过境迁,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作些补充,以唤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老师让学生讨论:这么好的园中之园被帝国主义者毁灭了,最近北京市政府正在商讨圆明园是否重修,你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近五分钟的讨论,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一种是必须恢复,为旅游增加亮点,为申奥增码。另一种观点是不必重修,原因不仅是因为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这是历史的见证,要让人们站在废墟上永远不忘国耻,警醒后代。最后老师并不做评判,而是让学生把发言写成文章寄给市政府办公室。

4.联。美国教育博士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是新的组合。”《再见了,亲人》一文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事例,学生容易把文中的亲人单方面理解成朝鲜人民,情感上仅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与眷峦。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叙抗美援朝时期的课文,研究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亲切的原因。学生从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等人身上认识到为了抗美援朝我志愿军牺牲了几十万人,连毛主席的儿子也把生命留在了朝鲜战场,朝鲜人民怎能不把志愿军当作亲人,怎会忘记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

5.调。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出师要深入理解教材领会编者意图,适当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材里有关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言名词等内容与本地不一,教师应根据本地情况进行调整。

6.展。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每学期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扩展学生的视野,把语文和生活、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增大课外阅读量,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对孩子们来说教科书是沉睡的巨人,要使教材这个“例子”充盈着鲜活的知识气息、跃动的生命活力走近孩子,需要教材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关推荐

    让人物鲜活起来 让口语交际教学鲜活起来 让语文课活起来 让语文课“活”起来 让学生和作业一起“活”起来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口语交际课堂活起来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读”起来,让文言“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一得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拼音教学活起来_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活起来 让学生乐起来──《比尾巴》教学案例与评析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活”起来 让日记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活”起来──《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让学生“飞”起来 六结合,让低年级阅读教学活起来 让后进生站起来 让作文快乐起来 语文论文:如何让高年级作文“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比尾巴》教学思路谈 《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哭”的孩子笑起来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评价,让课堂活起来──听《难忘的一课》有感 让写作教学快乐起来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自主,让孩子活起来!──《东方之珠》教学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自主,让孩子活起来!──《东方之珠》教学案例分析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秦兵马俑》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 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 《i u ü》让拼音教学“动”起来 让想像飞起来_语文论文 让读书声真正动听起来 让你的观后感生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喻体站起来───《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教材理解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阳光》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语文复习的面孔靓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春》的教学案例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理解 《北京亮起来了》教材理解 北京亮起来了教材理解 让小学生作文课堂“动起来 反思“活”起来的语文课堂 让说明文生动起来_语文论文 评价,让课堂活起来──听贺诚老师《难忘的一课》有感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语文课上,也要让学生动起来 思辩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探究美丽的《丑小鸭》有感 让自己轻松地使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要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北京亮起来了教材分析二案例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互动 想像 让口语交际活起来──《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教学设计 让学生“动”起来吧-----识字的点滴体会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之教材分析案例 鲜活灵动,神采飞扬 放飞个性,让课堂灵动起来论文精品 如何利用口语交际使课堂活起来 如何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美读:让语文诗意起来──《柳树醒了》教学案例 让课堂精彩起来教学《啄木鸟和大树》有感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的探索 让每一朵花都笑起来──《猫》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课堂精彩起来教学《啄木鸟和大树》有感 让课堂精彩起来教学《啄木鸟和大树》有感 让语文教学实起来──《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让爱飞进来 北京亮起来 《可爱的草塘》让自己轻松地使学生动起来 2011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让细节生动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北京亮起来了》 小牛站起来 教案 鲜活的流行语_语文论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浆 《让我们荡起双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