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一则“观虫”故事的启示

小编: :admin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虫子爬墙。这只虫子艰难地往墙上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第一个人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这样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 第二个人长叹了一声:“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吗?为什么不肯看一看周围的有利条件呢?” 第三个人似乎有点生气了:“这个目标达不到,为什么不换一个目标试一试呢!”

观察一只虫子的行动,三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当然受到的启示就不一样了。第一个人鼓励自己:遇到挫折,不能气馁;第二个人提醒自己:干任何事情都不能蛮干,要动脑筋,想办法;第三个人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不要好高骛远。

并非折中,这三个人的看法都是对的,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认识就不一致了。借这则小故事反省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总不尽人意,这与我们常常只满足于一种正确的答案有着直接关系。

实话实说,只满足于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惰性。不仅只是砍断了思维的触角,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孩子们创造潜能的发展。要想冲破思维惰性的束缚,就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去思考,从普遍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之处,透过事物已经熟悉的、了解的一面(如第一个人的看法),看到事物确实存在的、不被熟悉的另一面;从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去寻找陌生的一面(如第二个人第三人的看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求同的圆圈,训练思维的多向性

多年来,语文教学因受《教参》等教辅资料的影响,教师的思维被圈住了,学生的思维随之被束缚了。要想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教师必须率先走出求同的圆圈──摆脱《教参》等教辅资料的束缚,从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入手。比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懂得:“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都不理自己,认识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它能不能帮人们做事”’,就戛然而止。虽然答案是正确的,学习目的也已达到,但学生的思维却被限制在了一个圆圈内。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其思考的结果会是多向的或它们成了好朋友,或成了竞争对手,或啄木鸟、蜜蜂、青蛙成了公鸡的帮助对象……像这样引导学生由果导因,从发展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显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类,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少年儿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比如,有位教师教学《新型玻璃》,他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学生挑刺:“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你认为这五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吗?谁能发现其不足,就发给“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就授予‘智慧星’称号。”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热气腾腾,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的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何惧刀划?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呀,还可节约能源呢!有的说: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次或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合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光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的说:要是将这五种玻璃的特点来一个大综合,那不是成了万能玻璃了吗?有个同学异想天开:再加进去一种能模糊视线的材料,那就更妙了──若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有玻璃……虽然同学们这些超越现有条件的“创举”难成现实,但这种敢于发现,敢于创造的精神,才真正是塑造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初衷。

三、诱发想象从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关节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定能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白杨》,抓住孩子们“只知道”的内容,启发想象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教学《狼和小羊》,抓住狼和小羊的对话,启发想象狼扑向小羊以后的情况;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启发想象小女孩死后的情况……

从上面的教学实例中可看出,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袤空间。经常将学生认识问题的范围向课本外延伸、发散,既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更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思维纬度向广度展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了。换句话说,“打破沙锅问到底”、“异想天开”将会成为孩子们创造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梁启超的故事 毛毛虫的故事教案 坐井观天新启示 由一则寓言故事想到的 孔子的故事两则 坐井观天的故事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 《毛毛虫的故事》 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三则》 《庄子》故事两则 《成语故事三则》 《马说》故事二则 《成语故事三则》 《最后一课》的启示 由故事情节得到启示──《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篇寓言的启示 《最后一课》的启示 《庄子》故事两则1 6《成语故事三则》 20《庄子》故事两则 一堂拼音课的启示 二年级下《毛毛虫的故事》教案 20《庄子》故事两则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阅读提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李大钊的故事 三则汇总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回声”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科学发明故事四则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回声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一练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原创:《庄子》故事两则 《掌声》一课带来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一)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三则 滴水穿石的启示之一 《钓鱼的启示》2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29《钓鱼的启示》 “我会读”的启示 29、钓鱼的启示 评《钓鱼的启示》 《写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1 漫给我的启示 13 钓鱼的启示 成语故事:欲速则不达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2 《钓鱼的启示》3 雨给我的启示 暴风雨的启示 29、钓鱼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观后感 暴风雨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我会读”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1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之一 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内容和启发 滴水穿石的启示设计一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一) “一”和“十”的故事 一节作业整理课的启示 玩出了名堂的故事 三则归纳 一个蛋的故事 《钓鱼的启示》教案 伞──大自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