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小编: :admin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着实令人叹息。

被动的生成: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麻雀》一课。当教师问:“麻雀妈妈是怎么样跟猎狗进行搏斗的?”有位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也许是它的爸爸。”教师猝不及防,愣了一下,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你是根据什么认为它是麻雀爸爸的?”“因为书上没有说是麻雀爸爸还是麻雀妈妈,我是猜的。”别的学生受到了启发,纷纷补充道:“爸爸一般比妈妈勇敢些,力气也大点,所以是爸爸的可能性比较大。”教师表扬:“你真聪明!”“我觉得也可能是爸爸,因为爸爸经常带我出去玩,妈妈很少有功夫同我一起玩的。”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妈妈,有的说是爸爸,争论个不停。此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不满地嚷道:“说不定还是麻雀爷爷呢!”教师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很显然,在本课例中,教师面对始料不及的变故,缺乏随机应变的处理机制,在学生的“狂轰滥炸”下不知所措,被动应招,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学无教。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出人意料的回答、节外生枝的举止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课堂也由此陷入了散漫的局面。

虚假的生成:

《坐井现天》一课快要结束时,执教教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纷纷站起来发言。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广阔的田野,被田野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工厂,工厂里工人师傅正认真地工作着;有的说……总之,大多数学生认为青蛙原先是坐井观天,后来看到外面的天地很广阔。但有一个学生说:“青蛙又跳了回去了!”理由是:“当青蛙跳出井口正要喝水,一只老青蛙拦住了它,告诉它河水被污染了。青蛙正要感谢那只老青蛙,只听一声‘哪里逃’,一柄钢叉把老青蛙捉住了。青蛙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危险,所以赶紧跳回井里。”另一位教师听了这个有趣的课例之后,也执教《坐井观天》。课快结束时,他也让学生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畅快地谈着青蛙在井外的愉快生活,一连几个同学发言了,仍不见教师有让他们停止的迹象,而是一个劲儿地追问。在听课者万分纳闷之时,教师发话了:“同学们,外面真这么好吗?青蛙怎么不跳回井里?”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教师要让青蛙跳回井里!

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让青蛙跳回井里,也根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与灵感触动,是教师自己一厢情愿地为了让课堂精彩,而不顾学情一味地追问。可惜的是学生并没有领会教师的意图,没有出现教师期待的“生长资源”。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道出了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那也是虚假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精彩,把一些“出语惊人”的问题预设在学生中间,在教学进行到关键时刻让这些学生一一把这些问题引爆出来。这种弄虚作假的“生长”无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真情的交流。

负效的生成:

《滥竽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出语惊人:“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愕然,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是很聪明吗?”教师表扬道:“听你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有些道理。谁还赞同这种看法呢?”“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趁机混了进去,很聪明。”“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后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南郭先生知道自己的底细,还能顾全大局,不争着出风头。”教师若有所思地回答:“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独特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两字。

虽然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寓言这种文体,更具有强烈的哲理性、教育性。《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旨在告诫人们不管做哪一行一定要有真本事才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最终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文本解读为南郭先生的虚伪作假,但赞扬南郭先生聪明过人显然有违编者及文本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这并非是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而是曲解文本,游离文本,是一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其实,越是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教师应交往互动,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披沙见金,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从而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推荐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努力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 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 开发生活资源,创新练习设计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课文《奶奶的白发》课程资源的开发 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的良机 浅淡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课程隐性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谈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近区” 拼音教学中的故事资源开发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下)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上)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故事资源开发 在学情中临场开发教学资源的运作方略 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发掘、用好教材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寄宿制小学生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论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作文的冷思考 《中学语文课本剧系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如何让学习成绩发生突破性的飞跃 学生开放性发言中六字导学法 善用质疑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近区”(教师中心稿) 2012年高考试题分章汇编第十一章__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道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好题 开展课堂开放型教学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育思想开始发生变化的几年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开放性发言的策略 源于生活 随机生成----一堂生成的口语交际课 淡化语法教学的冷思考 《给予是快乐的》几点冷思考 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声源的指向性 《给予是快乐的》几点冷思考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生活,个性化作文的源头活水 从“分离”走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路的转型 《月亮湾》的教学反思:回归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 新课标下的综合实践课引发的理性思考 “开源”让学生学会表达 弹性预设 精彩生成 开“源”畅“流” 由爱引发的思考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与利用 语文教学“模糊性”评价的冷思考──兼谈《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 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引发的几点思考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构建隐性课程 冷冷的邓拓故居 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引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小学生体育课中猝死引发的思考》 高一语文资源:力的合成的检测试题及答案 精彩在于“生成”——试论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 凸显个性,张扬个性——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和思考 《郁达夫人文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松鼠找花生》对教材的开发 引自然之源,激发学生想像力 凄风冷雨亦成诗——浅论《听听那冷雨》的诗化特征 关注课堂生成 注重学生发展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兴趣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等待孩子去开发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思考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看雪》教学案例及反思 中考开放性语文题例谈 关于高效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整合资源,努力建构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开掘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作 生命的追问  人性的反思 两份成绩单引发思考:我们的评价少了点什么 导入新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成语特性 引入生活源头 放飞学生灵性──《柳树醒了》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国森林资源 吆喝综合资源 孩子更理性地读发明之书——《人类的“老师”》教学思考 设计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点思考──《少年闰土》听课有感 《松鼠》同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