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3篇)

小编: :admin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 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5.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教学设计二

深圳后海小学 赵志祥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

2.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1.风

2.想

4.(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 波涛 波涛汹涌

显示 明显 显眼 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 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 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画风》教学设计三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 孔祥玲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 )显得( )。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推荐

    《画风》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2篇)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随堂练习 巩固篇 《画》教学设计3 《画》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一 《画风》教学设计6 《画风》教学设计二 《画风》教学设计五 《画》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6 《画风》教学设计1 《风筝》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5 《画风》教学设计1 《画风》教学设计2 《画风》教学设计三 15、画风 教学设计 《画风》随堂练习 提高篇 《风筝》教学设计3 《画风》教学设计二 《画风》教学设计三 《画风》教学设计二 《画风》教学设计4 《画风》教学设计二 《画风》教学设计2 《风筝》教学设计3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教案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3 《画风》教案设计 《画风》 教案教学设计 画风 教案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