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情到深处“文”自流

小编: :admin

案例背景:通过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孩子们理解白杨具有高大挺秀、无私奉献、顽强不屈的精神;通过剖析父亲的表白,知道父亲就是一位像白杨那样为祖国西部建设奉献所有力量的西部建设者。接下来的片段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西部建设者的伟大。他们的伟大不仅仅只体现在奉献自己上,还体现在奉献自己的子孙上,这是本文最感人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情感宣泄口。

教学片段:

大屏幕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师:爸爸为什么笑?

生:看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师:这有什么好笑的?有特别的原因吗?

生:在他的眼里那些小树就是他的孩子。

生:对,他的孩子在风沙里成长起来。风沙指的应该是新疆,那里的环境很恶劣。

生:哦,难怪爸爸要让自己的孩子那新疆读书呢?原来他是想让他的孩子也为新疆做贡献呢!

师:那那棵高大的白杨呢?那又代表谁呢?

生异口同声:爸爸!……哦,还有妈妈!

师:孩子们,再想想。西部建设者只有课文里提到的爸爸、妈妈吗?

生恍然大悟:应该是所有的西部建设者。

师:请同学们把语言组织一下,把大树、小树、小树在风沙里成长起来所代表的含义都给说一遍。

生:大树应该是所有的西部建设者,而小树就是所有西部建设者的孩子啦!

生:原来,爸爸想让他的孩子也为西部建设做贡献哪!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白杨就是千千万万西部建设者的化影,他们为着祖国的西部建设,奉献着自己的一生,甚至奉献了他们的子孙。曾有作家写下这样的话语(大屏幕出是示: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吧!

很明显的,到了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声音里透露出了感动,许多女孩子的眼里,露出了闪闪的泪花。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鼻子酸酸的,我被西部建设者的伟大精神感动了。

生2: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的儿女却仍然在为西藏的建设而努力着。

……

师:那么,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吧!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有“沙沙沙”的写字声,偶尔还有轻轻的啜泣声。我知道,他们沉浸在感动中,这是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这次的随文小练笔,篇幅不长,却是孩子们最真的情感。我所期待的“情到深处文自流”的美好境界居然就这样产生了!)

学生练笔集锦:

敬爱的西部建设者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荒凉的戈壁在你们的努力下,散发着勃勃生机。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你们那“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将一直鼓励着我,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杨子豪 12岁 五(2)班)

西部建设者们,我想您的孩子肯定也会像您一样,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让戈壁不再荒凉,你们的愿望会实现的。

-----(王雪玉12岁五(2)班)

我的小姨就是一位支援西部的教师,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很多大学校都抢着要她,但小姨却报名去了西部,所有的家人都反对,我也觉得她很傻。学了《白杨》后,我才明白了小姨的心愿,小姨的行动不是傻,而是伟大,我觉得自己好惭愧,以后我再也不说小姨傻了。

------(张丰群12岁五(2)班)

看着这句话,我仿佛看见了上一辈的建设者们慢慢地老去了,他们的孩子慢慢地成长起来,有的挥动锄头,开垦着荒地;有的埋头研究,创造了许多奇迹;还有的辛勤耕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想着想着,鼻子一酸,我感动得哭了。

--------(蔡福猛12岁五(2)班)

看着这句话,我忽然想到了他们的父母。我想他们的父母肯定已经白发苍苍了,肯定希望可以天天看见自己的儿子、孙子。可为了西部的建设,父母们牺牲自己共享天伦的机会,甘愿承受思念亲人的痛苦!西部建设者的父母同样很伟大。

——(李 静13岁五(2)班)

反思: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丁有宽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经常会组织这样的随文练笔,以期待“相得益彰“的美好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写出来的片段总是不能拨动我心里的那根弦,而这次却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于是,我又一次回顾着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理解父亲的话,从理解父亲的心到明白所有西部建设者的伟大志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看见高大的白杨,孩子们感动了;看见伟大的父亲,孩子们又感动了,看见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孩子们更感动了。一次一次地感动,排山倒海般涌向了孩子,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不断地被拨动着,表达的愿望不断被激发,“情到深处文自流”也就无可厚非了。通过反思,关于随文练笔,我形成了以下想法:

一、找准训练点,“点点生花”

找准训练点是一次成功的随文练笔的前提。语文教材内涵丰富,只要教师认真地研究,细心地挖掘,总可以从课文中寻找出随文练笔的有效结合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为语文老师提供了许多的空白点,如《白杨》中可利用的空白点就有很多。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们可以充实文本内容;理解文中的三个“只知道”,我们就可以拓展文本的内涵;理解“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时又可以顺势延伸学生的情感。我们应该“潜心会文”,根据文本的思路,寻找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矛盾点、空白点、悬念点,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化、对学生情感进行延伸,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仿写……我相信只要找准练笔的训练点,就不难“点点生花”了。

二、品位课文语言,积淀情感

随文练笔的重要前提是先品位课文语言,从文本的语言中提炼出情感。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品位语言,提炼情感,都得从文本出发,用自己独特的感悟,从文本中寻求共鸣,寻求情感的归宿。这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步步内化的过程,所以随文练笔之前的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课前的挖掘教材,就成了重中之重了。案例中我的意外收获,正是因为有了练笔之前,环环相扣的阅读理解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台阶,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到高峰时,随文练笔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宣泄自我情感,厚积薄发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随文练笔也应该符合这个要求,那么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就从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中来,而孩子们的理解与感悟却少不了老师的引领与导航。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调动,心灵一次次被撞击,共鸣之花也就瞬间开放,在内心澎湃已久的情感瞬间爆发,喷薄而出。于是乎,奋笔疾书,化情感为文字。于是,文字也有了呼吸、有了色彩、有了生命。

总而言之,进行随文练笔时,必须抓住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必须做好练笔之前的铺垫工作,必须激发出学生最质朴的情感,只有这样,随文练笔才能为我们内涵深远的语文课堂穿上一件质朴的外衣,才能让学生笔下生花!

    相关推荐

    情到深处课自优 情自深处来 让情自然流泻 让意深入表达 情自深处来——《麻雀》课例探析 教案教学设计 小巷深处 小巷深处 情深深,水到渠成──《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一往“情”深_语文论文 《竹林深处人家》 慈母情深 《小巷深处》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 记忆深处的光明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舐犊情深 慈 母 情 深 《小巷深处》说课稿 《小巷深处》说课稿 把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谈 深情读秋白 慈母情深-7 《慈母情深》课文结构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18 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课文题解 《慈母情深》课文简说 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案 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联想到一句谚语: 流真情方能出好文 18 慈母情深(5篇) 多读精导,悟深情 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 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 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彭德怀深情地望……,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从深情和平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莫让“自主”变“自流” 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 [教学反思]《小巷深处》的反思 《慈母情深》教后记 细微之处见真情 《慈母情深》说课稿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设计 慈母情深习题设计 让真情流露吧! 运用读书方法,体会母子情深──《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海深 夜深 文章深 多读精导,悟深情 《慈母情深》中心思想 《慈母情深》教学杂谈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教案《慈母情深》 七年级语文第6课 《小巷深处》导学案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慈母情深 学案设计 《慈母情深》预习学案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自由想象 水到渠成——放小鸟案例评析交流 《慈母情深》相关链接 《慈母情深》主要内容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案 红井情深 -- 瑞金沙洲坝 《慈母情深》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主要内容 春天来到深山里 教案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真情流溢大笔振迅 等闲处含深意 平淡中显睿智_语文论文 《小巷深处》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5 慈母情深-精品教学反思 功到自然成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4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6 抓住情感体验,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自读感悟 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文内容 破解藏在文字背后的慈母深情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精品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自读感悟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如何使学生自觉、尽情的投入到习作中去 自已的事情自己做 中学生作文如何做到语言流畅 沪教版《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王崧舟《慈母情深》课堂实录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