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7 距离产生美

小编: :admin

《背影》的美在情真、情深。我觉得如果不用心去感受这篇散文倾吐的感情,如果不把教眼设在美的距离上,那是很难领略作者心中的底蕴,品尝到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父亲的挚爱,也就不会被父子之间的相互厚爱所打动,更不会有美的感受。

这篇文章,作者从家庭灾祸写起,铺设好父亲送子的背景,然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特别细致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行动,叠现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这时的“我”,虽然为父亲的一举一动所感动,然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和父亲保持的“距离”太近,这很难理解父亲的一举一动是父亲在家境惨淡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儿子,并且把希望付之于行动的深厚感情的。所以,父亲与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惊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作者重复两次写“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充分说明“我”当时未能理解父亲的心意。即便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来橘子,“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禁不住地流下眼泪”,父亲的真情仍然未被“我”领会,“我”多少只是有点感激以及离情别绪的悲伤。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并不觉得它怎样;而一旦当你失去它的时候,你才觉出它的可贵。为什么呢?这实际就是距离效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注意力在外物多种刺激的情况下,总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有所注意而又有所不注意的。一个注意中心的形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刺激的被抑制或未被注意。这些被抑制或未被注意的方面就与人的注意中心形成了心理的距离。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距离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在实用、伦理、科学等方面的价值淡化、抑制和未被注意所造成的心理距离。东西的“可贵”是在失去它的时候,这“可贵”不在于该东西的实用性,而是它具有了审美的特性。俗话也说:“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是美好的。”记忆深处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种种利害关系被淡化,被抑制了。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留下了适度的想象空间,现实和记忆时人的注意中心形成了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就从这空白里去感受美,体会美,品尝美。《背影》里的“我”,之所以至此还没有理解至诚至深的父爱,是因为在“我”看来父亲对“我”照顾是父亲的责任,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审美心理看,在“我”和父亲之间,丧失了原来应当保持的某种适度的“距离”。

朱自清先生何时真正理解父亲行动的深意呢?是“近几年来”吗?不是。“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此情此景,怎能会引起他们父子之间心灵的沟通?马克思曾经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迫于生计的穷人终日为衣食温饱而忧虑,纵有千般美景在眼前,他们也会无动于衷。在“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的境况下,在“父亲与我都是东奔西走”之时,纵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骨肉之情在这里,“我”也是不会感觉到的。因为“我”的注意中心在实用的生计上。如果说“车站送行”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审美距离上与父亲保持得太近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则由原本过于相近的距离走向了另一极端──距离过于遥远。

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作者对父爱的真正理解,是“最近两年的不见”;是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是“我”北来后收到了父亲悲观的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时候。父亲的“惦记”,父亲的“悲观”,调整了“我”与父亲的距离。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但千言万语只凝结成一句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此时无声胜有声”,透过这背影,仿佛又见父亲正在与脚夫讨价还价,又在千叮咛万嘱咐,又蹒跚而去、攀缘而上买橘子回来。这背影是一个充满一腔爱心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举动,表达“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影,是催人垂泪的身影。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情感是抽象的,尤其是对于没有丰富阅历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怎样使课文里的情感转移,真正被学生感悟、理解,我探索着。在教《背影》时,我把握了原文表达父子之爱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把重点设在了美的距离上,从而撩开了学生感情世界的闸门,拨动了学生追求美的心弦,距离产生美。

    相关推荐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 张中行:言文距离 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零距离”交流的质 生活情境让口语交际与学生零距离 零距离的感动——家访手记 心灵的距离最重要——也谈赏与罚 你距离爱有多远——读《古诗十九首》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与学生产生共鸣 《离骚》教学设计7 阅读指导课《我和童话零距离》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只有横街口的距离》 巴西是世界转基因产品第四大生产国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 细节中有真教育之理想的距离──《尊严》教学一得 特产 释离、离离、离骚 感情也是生产力-论文 细节中有真教育之理想的距离──《尊严》教学一得 语文课,你要远离虚美 特产 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上) 《虞美人》教案7 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教案 拉近与天堂的距离,用心去感受──《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 解读《荷塘月色》产生的糊涂 浅谈错别字的产生和纠正 7《落花生》 《桥之美》教学设计7 北京特产 北京特产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北京特产 北京特产 《藤野先生》7 北京特产 屈原《离骚》——三级吟诵美读课例 植物生长离得开叶子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7 《谈生命》教案7 美丽人生 《离骚》的“离”应通“罹” 《离骚》 中外阅读差距浅谈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一次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外出学习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生命的大美 生命的大美 《热爱生命》教案7 离离原上草教案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7 《智取生辰纲》教案7 惊吓中产生的奇迹──记《孔乙己》之大考验 《借生日》教学设计7 读《离骚》 离骚2 高渐离 《落花生》教案设计7 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特产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7 标答的产生——2003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随想 会说话的产品 教案 《享受美好生活》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7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7 生命桥 人性美 知识的准备是兴趣产生的基础——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课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特产》教学设计之三 《特产》教学设计之一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2017班会教案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 《离骚》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