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四单元

小编: :admin

追求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关于课文内容和习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文章开头几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季节更替、物候变迁的大自然的美妙图景。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效果;注意积累其中的优美语句。

2.文章在点明“物候学”之后,对影响物候现象的几种因素作了条分缕析的说明。在这几段说明文字中,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比如,文中不仅用具体事实作说明,而且运用了对比、比较的方法,还列出时间和数据,使说明更显准确而严密。仅从行文来看,似是表达的功能,而实际上是来自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3.文章最后点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使全文结构非常完整。全文结构大体可分为: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物候学)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作者行文思路清晰明了,说明问题逐步深入。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和行文思路都值得我们学习。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着重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理解了第一题中的4个小题也就大体理解了全文的内容。所以要在通读、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来完成第一题,防止颠倒处理,即没有通读课文,而是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第二题着眼于语言理解和体会,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准确严谨。第三题是选做题,也是拓展题。这里的两个小题都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来完成。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分设四个小标题,把“克隆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人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课后设置三道习题。第一题着眼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整体理解的能力,完成了第一题的4个小问题,也就相应地掌握了课文四小节的主要内容。设置第二题是希望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第三题既联系课文,又向外拓展把科学的发展与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从而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完成这道题旨在让学生努力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这两篇短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深广的科学视野和敏锐的科学眼光。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学到作者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教学,要关注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的养成,比如,用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观点看问题,而非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从联系与比较中找到研究问题的焦点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所包含的两篇短文的内容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特别是在说明方法上多有相通之处。

《恐龙无处不在》,仅从题目上看,好像在介绍恐龙曾遍布世界,但文章的中心议题却是论证“板块构造”理论。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而引发作者的深人思考,他不是停留在对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并不适应寒冷地区生活的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提出这一问题实质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维路径。可见,好问题或正确的提问角度不仅表明了研究价值如何,也暗示出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因此,在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这正是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

《被压扁的沙子》与《恐龙无处不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开始并不急于对所要阐明的主旨进行论证,而是先引入“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还是“火山”?摆出问题之后,才来探讨“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通过对斯石英性质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撞击”而并非由于“火山”。两篇短文都谈到恐龙灭绝,但说明的起点和目的都不相同。《恐龙无处不在》以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支持“板块构造”学说;而《被压扁的沙子》则从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之因。前一篇“恐龙灭绝”是探究问题之据,后一篇“恐龙灭绝”是探究问题之的。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在弄懂全文基础上学会比较,并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题着眼于语言的品味和推敲。第三题是拓展题,希望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这篇课文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着重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本文说明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及危害;3.探讨应对生物入侵的策略。不难看出,全文的思路是按“现象原因、后果解决办法”的逻辑顺序来写的。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写作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第三题是选做题。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小品文。之所以选人课文并列人“科学”主题单元,有以下几点考虑。这篇文章写了用耳朵“观察”到的另一种世界,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课文所写的内容大多为学生所熟悉,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因此,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因而也就生活得更丰富多彩的人。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注重语文(课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的过程理应是对生活的不断唤醒和对生活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在生活中留意于语文学习,另一方面也应将语文学习自觉地与生活相联系。第二题重在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加强语言积累。第三题要求联系课文学习开展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学语文,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即不失时机地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

2.本单元所选课文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生活,养成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本单元基本上是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和说明的常用技巧,如释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

4.关于本单元的阅读指导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二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语体特点。

5.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达成。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搞架空分析,或脱离语文学习搞“科学教育”。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心理品质;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此,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内容的诱惑。二是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设置这一主题,意在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变得让人类难以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科学的发展怎样才是符合人性的,如何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这是人类,包括每位学生在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这一问题展开的空间较大,可让学生在大量搜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讨论和辩论。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三单元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六单元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一单元 教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解读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明 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精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三单元B卷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题:第一单元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自测题(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校试题 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校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三上第一单元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指导说明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解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复习学案三四单元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 2016年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检测题:第四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卷·第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带单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四单元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八单元(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能过关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要点复习:第六单元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试题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精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练习及答案:第三、四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精品)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精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2016年新课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四单元(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 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8单元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卷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