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在课改天地中努力打造新自我——访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燕骅

小编: :admin

记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在各地实验区有序地展开,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陆续在全国进行教学实验。今年浙江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区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扩展,单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今年下半年全省将有50%以上的县市区加入到实验行列。王老师,您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小学语文专家,又在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您认为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应做好怎样的准备来迎接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实验?

王老师:迎接新课程改革,首要的是观念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说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如果实验区的教师对课改本质意义的认识不到位,就很难期盼他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科教学三维目标为例来说,假如我们不能充分认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目标的落实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从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层面去构思教学活动,那么,就很有可能会重蹈学科本位及过分强调落实语文知识的覆辙。我们知道,文学是诉诸形象和情感的。阅读文学作品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先入境入情体验,尔后才有所感悟。学生学习课文也一样,总是从理解语言文字开始,再到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课文打动人、教育人的各种形象和情感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感悟生动、准确的语言,从中再现形象,并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自然地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感悟人文内涵,又要感悟语言规律” 的要求。属于文学作品类课文的教学应如此,即便不属于文学作品的课文,也同样需要注意处理三维目标整合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归类识字中,安排有一课《日月明》,学习内容为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等 13个字,会写“力、手、水” 等

3个四会字,要是通过教学,学生只是认识了13个二会字,掌握了3个四会字。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仅仅只是完成了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的目标。到此即止的话,不仅是教学上的一种缺憾,而且也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字的组合规律,启发他们去感受中国汉字的奇妙和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把自己记字的方法编成儿歌,如,左日右月明明明,有鱼有羊鲜鲜鲜,小土小土尘尘尘,上小下大尖尖尖……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在人文精神的感悟中发展语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那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可以这样说,三维目标融合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凭借学习内容展现生命色彩、张扬个性、进行创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我们的课堂也才会充满活力。所以,我以为一个课改实验区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程,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本质意义,为学生的今天创造尽可能有益的条件,为学生的明天打下尽可能宽广而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记者:学习先行,这的确很重要。据我了解,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恐怕还是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教学行为吧。您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王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至关重要,因为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有的同志去先行实验区看了课以后,觉得实验区的课与课改前的课区别不是很大,感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距离较远。我想这里有两个认识问题要解决:一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事实上也不可能要求课改后的教学行为与原先的完全不同;二是课程标准对传统的教学行为也并没有全盘否定,创新与继承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用辩证的观点看,《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传统教学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我觉得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1.大胆实践。将先进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形成的。如对新课堂新设计的把握。过去,我们在构思教学过程时,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如何使教学环节组合得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然而,严密设计的结果是学生急匆匆地跟着老师跑,几乎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空。现在进行教学设计,我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更好地适应“学” 的需要,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时,比较多地采用分支式(从主线生发出几个分支,然后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各个击破)、板块式(将主要的教学活动划分为几个板块,教学时,视学生需求随机调整板块组合的顺序以及各块所占教学时间的比重)、论辩式(就主体问题,列出各种结论,各自找根据,说理由,进行论辩)等能体现预设流程和实时生成需要相结合的设计,留有较充分的学生自主选择、经历过程的学习时空,以保证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运用质疑问难、体验感悟、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理借鉴。虚心向先行实验区学习无疑是促成理念向实践转换的有效途径。在向先行实验区学习时,我觉得我们新实验区的老师需要提高自己对新课改、新亮点的敏感程度,善于抓住典型教例,深入剖析,从中受到启发。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买猫头鹰》一课时,班上有个学生提问说:什么叫“议论”?老师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推进教学的切入点,于是便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了以下合作学习活动:(1)讨论。如果你看见有人在卖猫头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及生活经验,觉得这个话题有话可说。有的说:“我会跟他说,猫头鹰是益鸟,是大树的医生,我们大家要保护它”;有的说:“我会向他宣传,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不能卖的”;有的说:“我会劝他把猫头鹰送到动物园去”;还有的说:“我想求求他,让他把猫头鹰放了……”──通过讨论,解决了“议论”的内容问题。(2)小组合作。自由组合,一位学生扮演卖猫头鹰的人,其余同学扮作围观的人,把想要对卖猫头鹰的人说的话七嘴八舌地说一说──进入情境,亲身体验了一回“议论”。(3)小组自我推荐表演。大家当评委,评评哪一小组的“议论”最能打动人—一合作展示学习成果,资源共享。这一教学片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合作学习的“点”来自于学生的需求;学习(讨论)的内容的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是无法“议论” 的);让合作的全体参与交流汇报,以展示集体合作的成果……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少见,但真正能发挥合作效应的小组学习并不多,应师而动、徒有形式的情况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这一教学实例具体而又生动地诠释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验区的教师要学会敏锐地发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深人地进行理性思考,这对帮助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促成理念向行为转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从点滴做起,增强探索和研究的意识,学会将自身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作为反思和完善的案例,进行剖析、研讨,争取在探索实践中螺旋式地逐步向上提升。

记者:王老师,您觉得影响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的原因除了认识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王老师:我在与一线教师的交谈中发现,影响老师们将课程标准理念切实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科教学的评价改革没有及时跟上。不少地区掌握着考核、评价大权的领导和教研员们仍然在沿用老一套的方式和手段考核学生、评价老师,这很不利于课程改革。我们来看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某区的一份“小学毕业生素质测查卷”上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示儿》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诗句是“”。评分标准上给出的答案是“家祭无忘告乃翁”。然而,教师们的意见却不统一,有人提出应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一句,还有老师认为应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彼此争论不休。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考题是否够得上“素质测查” 之称,就说这样一道连教师的意见都不一致的题目,怎么能去考学生?又怎能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分?学生填“但悲不见九州同” 为什么就不成?诗人在弥留人世之际,还惦念着“九州同”,九州未同让诗人死都难以瞑目,这怎么就不是很能表现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诗句?面对这种不从文本整体情感着眼,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双基性,且答案死板唯一的考试评价,让教师们平时怎敢放手进行教学?不少老师曾很实在地对我说:“我们当然知道要改革,也很想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最后如果考试成绩上不去,领导要批评,家长不认可,我们将会面临下岗的危险!” 要是考试、评价改革不跟上,仍然是师应试,生应师的话,那么必将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进。

记者:看来在课程改革中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改革要与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同步进行,非此不能有效地实现课改目标;对各地负责教改的领导和教研员的培训力度也得加大加快,非此不能有效地确保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王老师:是啊,过分看重知识、影响师生创造性的评价方式亟待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 中,对评价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特别强调了教师、学生对教和学的自我评价,一旦师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和学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沈大安老师曾在《中小学教材教学》(供小学用)2002年第19期(7月刊)上作过一次专题解答,具体介绍了杭州市小学生实行等级制评价的操作方案,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记者: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已有了两年的课改实践,浙江省的实验区也已有了一年的具体实践。您刚才谈到了向先行实验区学习的问题,那么,新实验区在学习先行实验区经验时,有些什么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王老师:课程改革先行实验区近一两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在向先行实验区学习时,我认为最重要是要避免过分关注形式上的革新,防止学习中的形式主义。新课程的确需要有新的形式与之相匹配,但我们必须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有趣的录像,先进时尚的人机对话……所有这些,如果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为使用而使用,那就很没必要。当前语文课运用教育技术存在三个误区:一是用媒体图解课文;二是拓展的资料太多,导致了小学生信息迷航;三是舍近求远,放弃了直接交流代之以用网络来交流,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又如,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问题,如果我们只从形式上着眼:上课任学生随时插嘴,随意评价他人,甚至东拉西扯……课堂上也许热热闹闹,学生主体似乎很突出,但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度”,不能适时、有效地进行引领,虽然师生、生生间对话所花的时间不少,可实际所得甚微。我觉得课堂对话,应当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有独特感悟,有一定质量的对话才有价值。再如,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绝对没有错,但如果不管上什么内容的课文,不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都让孩子去“合作”,去“探究”,恐怕也是不可行的。有的老师看别人上某一篇课文时,采用了设计办展览会或学当小导游的形式,他也照搬去合作着“展”一回、“导”一次……凡此种种,只关注形式的“新”,不深究支撑形式革新实质的做法,貌似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其实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不值得学习。学习先进经验,落实课改新理念,必须着眼于实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强调创新和讲求实效。

记者: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的六册教材,已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实验区进行教学实验,对实验区教师如何使用好实验教材这个问题,王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王老师:如何用好新教材的确是这次实验中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三点建议:

第一,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我认为使用好教材的关键是把握好课程标准精社和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及其特点,现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说说我的看法。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特点可以用“新、实、活、宽” 四个字来概括。新教材以“新”字当头,不仅体现在选文更新的比例大一从已经审查通过的1~6册教材看,新课文占了50%以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1)新的指导思想: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融为一体,强调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精神;(2)新的结构方式:将原先的按训练点组合方式改变为主题单元整合结构式;(3)新的编写风格:教材更多地考虑了为学生服务,让教材变成学材。如教材的课后习题及语文园地中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辟了“我会……”“我的发现”“展示台”等栏目,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多维平台。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其“新” 的实质,领会各部分整合的意图,以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例如,第一册的拼音教学,根据幼小衔接的需要和学生初上小学时的心理特征,教材将拼音学习与学认生字、读儿歌、练说话结合起来。“汉语拼音” 的第10课,学的是复韵母ao ou iu,教材不仅为这些复韵母分别配上了奥运会五环会徽、莲藕和两个孩子游泳的插图,而且还配上了“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的句子和对应的插图,最后还配了一首题为《有礼貌》的小诗:“大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他一顶大红帽。”

让 ao ou iu三个复韵母在“猫、好、草、貌、笑、帽;狗、肉、有;就、牛”等字的音节中反复出现,既巩固了复韵母的认读,又为以后的拼读音节打下了基础。拼音安排在模拟生活的整合情境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当然,在教学时重点应放在拼音学习上,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读背儿歌,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第二,根据课标精神,发挥教材优势。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在第二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称赞》,讲的是小刺猬称赞小獾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小灌称赞小刺猬“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他们在互相称赞中得到安慰,受到鼓励的事。学生对故事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体会到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称赞;有的学生觉得称赞会帮助消除疲劳;也有学生说称赞是给人的最好礼物,还有学生说别人帮助过你了,你不能忘记,应该报答他(孩子们说不出“感恩”一词)……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独特感受以及个性化的多元表达,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我们一定要珍视孩子的独特感受,千万不要只按教学参考资料上说的“懂得称赞是一种美德”去统一、规范学生的说法。

第三,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新教材涉及面“宽” 的特色,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增强……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适应、去丰富,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去完善。如果我们用的是新教材,但理念仍然是旧的,方法依然是老的,只是就课本教课本,那么,新教材的优势就难以得到发挥。我们既是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新教材的建设者,对于新教材的丰富和完善,一线教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总之,教材是一种资源,它为课改提供了平台,关键看我们怎样去充分利用。

记者:对!应该说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么,实验区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呢?

王老师:提升自我的关键是修炼好内功。教学内功,是一种内在的人生智慧和教学灵性。一线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要对接得好,不仅要有新课程的意识,而且要有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的本领。譬如,钻研教材时,怎样找准课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构思教学活动中,怎样设计师生互动、双主协调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调控上,如何根据课堂实时生成状况灵活重组教学活动,都与教师的内功直接相关。修炼内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立竿见影。我们有的老师总想走捷径,看别人上《五彩池》创设了为五彩池写广告语的大背景,于是他也去搞一下写广告语……这样的做法,一时也许会有一点效果,但从长远看,如果自身的内功上不去,那是没有后续发展潜力的,至多只能成为一个模仿秀。

大家知道,课堂是活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有法,但又无定法。即便是课前作了较周密的思考,课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需要临时处理的情况,这是最见教师功力的时候。一个教师如果能因学生所需,自如应对,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境界,那才是真功夫。教师想要提升自我,恐怕还是要从丰富学识、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做起。

另外,作为实验区的教师,恐怕还有一个正确定位的问题:我们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应是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新的课改和新的教材在实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新问题,这为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先行实验区的教师说得好,参加课改实验“有压力,更有动力”。课程结构的变化,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迫使自己学会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引发思想碰撞,通过反思,切实解决自己或自己身边的问题。“实践十反思十再实践一成长与发展”,人总是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逐渐成熟,总是从教学受制甚多的“必然王国”逐步走向娴熟自如的“自由王国” 的。

记者:新课改正召唤我们前进,我们期待着实验区的教师在与课程一起成长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自我,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小语教学新天地!另外,为了配合全国各地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实验工作,我社将不定期地把各地教师在教改实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分学科编辑出版《试教通讯》发放到各实验区,供实验区教师交流、参考、借鉴,希望今年新加入实验行列的教师也能将自己的做法、想法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告诉我们,以推动和促进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也希望能得到王老师的支持。谢谢!

    相关推荐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谈教师教育改革 浙江省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王春燕 浙江《猴王出世》一等奖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视频 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课堂实录 高考全国卷江苏省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新课改中教师的八忌 特级教师特在哪里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郑和起锚地江苏太仓全力打造“长江第一港” 浅说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一个特级教师的反省 六年级教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优秀教师最显著的11个特征 《山中访友》优秀说课稿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教《小儿垂钓》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村居》 《师说》优秀教案 浙江特级教师杨明明《背篼》教学赏析_语文论文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反省 《天地人》优秀教案 浅谈教师在新课标下面临的压力 优秀教师发言稿 作文批改中教师力量的运用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内涵与策略 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我与地坛》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 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优秀说课稿 《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春酒》 教案19(06年浙江省初中优质课展评课例)(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课程改革下,让全体教师共成长 在小说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我们的自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评析 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 《盘古开天地》优秀说课稿 语文是什么: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报告实录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应聘说课稿 2013年江西省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 《老王》优秀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特色 教师要有自己的魅力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30 优秀教师精编教案:离骚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年级《天地人》优秀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作品 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享受课堂──听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浙教版《月亮姐姐的新伙伴》优秀教案(3课时) 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 《山中访友》教案(教师中心稿) 新课标优秀诗文必背篇目大全 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发掘大溪文化底蕴打造地方教育特色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去年的树名师优秀教案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最新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浙江省各地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词语 200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师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迷人的夏天》优秀教案 如何打造活力高效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有感 《浙江潮》课文 努力营造理想的课堂──《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深化课程改革,造就未来高素质师资 特级教师王崧舟:追求如诗般的课堂效果 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浙江版一年级/自己去吧 (转) 美国衡量优秀语言艺术教师的16条标准 四年级地方课程优秀教案:自然美景看不够 江西省大余县中小学2002年“课堂教学改革年” 自我反省 努力让学生感动 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有感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浙江潮》课后练习题:上册 课改.语文课堂和教师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改革在稳定中求创新 盘古开天地──浙江绍兴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