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阅读取向的变化与教学的跟进

小编: :admin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中有两组阅读材料,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第二组安排在“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而上述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视角下的“阅读材料”

关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类型,陈启天曾在1920年做过研究,他将选文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需要精读深究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叫“模范文”;第二类“是反映社会、政治、人生重大问题的文章”,叫“问题文”;第三类“是学生自修的教材”,叫“自修文”。陈启天认为,不同类型的选文,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程序。如果从这个角度观照上述两组阅读材料,大体应该归入“自修文”一类,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当代语文教育,对教材选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前些年称作“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如今又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之分。据此,上述两组阅读材料似乎应该是“独立阅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是“选读课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但是,如果仅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会忽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是什么?学生的阅读取向是什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来指导学生的阅读?

从语文教材编撰的角度,倪文锦、欧阳汝颖对语文教材的选文又鉴别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第一类“定篇”往往是典,世界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阅读理解,一般不承担别的义务,其本身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第二类“例文”的教学目的,在于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第三类“样本”大体相当于叶老所说的“例子”,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课文内容,进而培养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能力的目的;第四类是“用件”。根据倪文锦、欧阳汝颖的解释,之所以命名为“用件”,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定篇”例文“样本”,选文都是学生在语文科里的“学件”——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在“例文”,学习其关于文章和文章读写的知识;在“样本”,领悟读写方法。在“用件”,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文章“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

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对教材的选文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就“课文”来说,或者将其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或者只关注其“内容”。在这样一个视角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来鉴别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和学生的阅读取向。

两种不同的阅读取向

分析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两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阅读取向。

首先,这两组阅读材料是基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编排的:第一组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是:(1)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途径,与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和同学们交流。(2)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3)请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这些学习任务当然不可能仅仅依赖阅读材料去完成,但阅读材料中确实包含了有利于任务完成的有效信息,并且和学习任务之间有对应的关系。第二组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里其实就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性报告”的方法指导,而这正是这一组阅读材料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从这两组阅读材料的组成来看:第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写作特点繁杂,显然不会因为文体的形式方面的因素而进行整合;而这组阅读材料的内容比较集中,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第一组阅读材料,其实不是让学生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章里的内容,或者是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所讲的内容,或者是受到文章里所讲内容的启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第二组阅读材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在这里,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怎样读、怎样写,当然首先是知识,得“心知其故”。然而在叶老看来,怎样读或怎样写的知识,维系于被选用的这一篇篇“选文”。换句话说,知识是溶解在“选文”里的,它需要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生成和提炼。离开了特定的“选文”,“知识”也就无从生成,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可由老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即方法)”。第二组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篇不同类型的研究性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性报告的样本,使学生了解研究性报告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着自己写研究性报告。

教学策略的及时跟进

类似于第一组阅读材料的选文,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不能说没有,比如,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来说,二年级下册安排的“我知道”以及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的“资料袋”都属于此类型,但没有引起大家更多的注意,对它们也缺乏研究,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材研究中的一个缺失。由此就可能会造成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失当,表现为:在教学“用件”类选文时,“兼顾”其他“学件”类选文的功能,或者将其他“学件”类选文不自觉地改头换面成“用件”类选文。这两种做法都是我们力求避免的。因此,对于这一组阅读材料的教学,在明确其地位、功能和应采取的阅读取向的前提下,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的跟进。

第一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这一板块的学习目的是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今世界,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仅就阅读材料的教学而言,《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三篇文章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和领悟古代传递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阅读活动,强化对所了解的知识的体验。比如,绘制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表,形象地展现从古代的驿差长途跋涉到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再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再比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网上呼救》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网络时代的救援故事。救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网络进行万里营救就显得很不一般了,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和机智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在给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把握自己》是一篇演讲稿。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把握自己》这篇演讲稿的行文格式,了解演讲稿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而应该以此为话题,讨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再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希望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使用媒体。

第二组阅读材料,是综合性学习中“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一板块的辅助材料,安排的是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样本,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着自己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与第一组阅读材料提供信息的功能不同,在这里,阅读材料的功能在于使学生学会“怎样写”,它关注的重心是文章的“形式”,而不是“内容”,类似于以往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如,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教师所要关注的不是学生增长了哪些李姓方面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从这篇选文中可以获知的与研究报告“怎样写”有关的写法方面的知识,比如:(1)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2)搜集到的信息是如何分类的?(3)筛选信息的标准是哪些?(4)这篇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这篇研究报告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讨论对学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是很有帮助的。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样本”确定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读写状况,教师对学生在读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事先有所估计。如,学生面对纷繁的资料不知道如何取舍。那么就应该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删去无关的或者关系不大的资料,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把最有说服力的资料用在研究报告之中。

正因为这一组阅读材料的目的在于学习怎样读、怎样写,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侧重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细心揣摩这次综合性学习第二个板块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不难看到编者的这一编写意图,在这里,其实就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1)第一步:确定话题。(2)第二步:获取资料。(3)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4)第四步:仿照样本,撰写报告。

对于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比如: (1)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师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3)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汇总搜集到的资料。(4)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到的信息是要按照不同方面进行分类的;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根据需要有所取舍。(5)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观点。(6)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

如果教师们能充分地、灵活地运用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既能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主动获取有益信息,又能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就较好地体现了编者意图,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关推荐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大瀑布的葬礼》的朗读指导与价值取向 两种价值取向的语文生活化教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与设计 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 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创新方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整体阅读感知 双向问题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转变阅读教学的视角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考点练兵 阅读篇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四年级阅读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习题 研读模式的常与变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源于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 克服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偏向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个性化阅读”的体会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四) 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课堂 《变色龙》的取材和构思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二) 向植物取经 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偏向及矫正 就文取材,一箭双雕——阅读教学中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变化多端的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赏读 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语文学科转型中的新阅读指向 引领学生走进个性化阅读几点做法 法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向民主化迈进_语文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娃娃》教学案例 让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 农业的变化真大 小升初阅读题:背向大地的爱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 不断变化的影子 跑进家来的松鼠阅读答案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阅读 阅读与写作的链接 关于《青蛙看海》的价值取向的思考 变脸阅读答案 影子长度的变化 农业的变化真大 农业的变化真大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智取生辰纲》阅读指导 达尔文的进化论 读写结合,双向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激情与诱导 课堂阅读的兴趣指向及其调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和谐中生成,在和谐中飞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师生互动策略 《飞向太空》阅读答案 我的阅读教学优化观 教案教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材解读 变色龙阅读答案 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中闪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农业的变化真大啊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深入揣摩语言 把握演变进程──《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我的阅读教学观 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