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书与人的随想

小编: :admin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们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入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迁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相关推荐

    雨的随想 鼓的随想 雨的随想 雨的随想 人与书 《学棋》教学实录与随想 《诚实与信任》听课随想 《学棋》教学实录与随想 《扁鹊治病》的教学片段与随想 教育随想——我的梦想 《想别人没想到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随想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随想 名人与书的故事 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随想 一句评语的随想 《祖父的园子》随想 清明随想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听课随想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随想最新 大雁南飞的随想(一)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大雁南飞的随想(二) 《桂花雨》随想 学生作文:秋的随想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 《老人与海鸥》教学随笔 死与凝固的辉煌——维也纳音乐家之墓随想 指导学生练笔的随想 《在山的那边》教学随想 《彩色的翅膀》教学随想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在山的那边》教学随想 《小石潭记》随想 《伯牙绝弦》随想 2017九年级语文随堂练习:19与妻书 《伯牙绝弦》随想 《小石潭记》随想 《雨后》教学随想 《老人与海》主题思想 《老人与海》主题思想 《燕子》课后随想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心思想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随想 新书与旧书 《桂花雨》听课随想 《老人与海鸥》中心思想 理想与信仰·名人名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 走进《桂花雨》随想 《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 《书的世界》教学设想 《想别人没想到的》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与学设计 《书的世界》教学设想 孤独与蚕的联想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一百五十四读书与人生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与妻书 《航天飞机》教学随想 《背影》-教学设计随想 听《普罗米修斯》随想 追随梦想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梦想的力量》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听课随想 《青春随想》活动案例 《乌塔》一课教学随想 《乌塔》一课教学随想 《青春随想》活动评价 国殇断想-教师随笔 《梦想的力量》随堂练习 巩固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随想 《随想录》: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简洁明快 文辞兼美──《与朱元思书》赏析随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随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随想 《与朱元思书》的美 《梦想的力量》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必修) 由〈观书有感〉想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 《梦想的力量》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板书设计(3篇) 理想·硬汉──读《老人与海》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由丰字所想…… 教师随笔 读家书,想傅雷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