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见教参

教学时数:2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学习《乡村四月》

一、导入课题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一、自学自悟,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二、点拨:

1,题目,乡村四季的各种兴致

2、联系诗意,哪个季节?(初夏)

3、夏天里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兴致?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4、 唱颂,欣赏。

比较阅读

1、相同之处————田园诗

2、《乡村四月》中的哪句诗与《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是相通的?

练习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课后搜集)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业

1、写诗歌并能默写。

2、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好多的古诗词,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

二、初读,读顺词

1. 出示《渔歌子》,

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明诗意

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

4.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

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整体感知)

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

四、了解诗人,品味诗情

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

学生自主探究。

(1) 有可能是渔人:

A、趁着春水涨、鳜鱼肥,多打鱼,好养家,连斜风细雨都不顾。

B.从诗题《渔歌子》,这首好像应是渔歌,所以那人应是打鱼的渔人。

(2) 有可能是诗人。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种美,所以留恋不归。

2. 了解作者:

(出示灯片: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

师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读

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

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读

(层层递进)

五.课外拓展,升华诗情:

1.师: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了潇潇春雨洒江天之时,渔人既在劳作,又观美景的无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谐生活的美好意愿。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不仅历代传唱,而且诗家骚人多仿其体式、意境或词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诗词大家苏轼。他甚至把张志和的诗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学生读通诗句。

师:此诗与张志和的词,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张词多了几句)

既然模仿张的诗,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看苏轼这诗题下的自注:

题注:“玄真子《渔父》云云,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

生读,说说你是怎么是理解这段话的?

(师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简单解释,尤其“恨莫能歌者”———— 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烟波钓叟”才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话语,他人难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现东坡对张词的推重心意。)

3.学生自读苏轼的《浣溪沙》

简单理解诗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苏轼推重张志和的词,仅仅是因为张词的语言“妙绝”吗?

(张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怀,正是苏轼想要释放的心情,简介苏轼————他一生仕途坎坷,为官期间,他关心人民疾苦,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贬职……所以,他也怀有和张志和同样的心愿。张俨然成了苏轼的知音。张和苏隔朝隔代,几百年的时空((1037~1101)————(730~约810))竟然因一首《渔歌子》而联通,孤傲与清高的心灵相通了,智慧与才情相融了。我们何其有幸通过这些美妙和文字来体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再出现《渔歌子》)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渔歌子》。

六.总结,升华。

有一位诗人说:再美的诗,也美不过春天的一棵树。

所以,再好的文字营造的风景,也比不上身边这触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身边的春天,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笔表达春天吧。

    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新课标第三册:4、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三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三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6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四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