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南京铁路一小金惠江《螳螂捕蝉》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 )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 小组讨论交流

b 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在默读课文时可以在书上勾勾画画,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写在旁边。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抓住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灌输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计谋巧妙,则进一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逐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的理解不仅仅再停留在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上,而是能联系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道理的深刻。〕

2、小结

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

(板书:巧劝 智劝)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多媒体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3、 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设计这样两道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教学的训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并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少年智劝吴王)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

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通《螳螂捕蝉》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稿4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3(二课时) 《螳螂捕蝉》课文 《螳螂捕蝉》说课 23《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螳螂捕蝉》课课练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学案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6(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之二 金荣祥《螳螂捕蝉》说课稿3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程旭萍《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 梁云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案之一 我读《螳螂捕蝉》之二 顾敏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教案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之一 《螳螂捕蝉》导学案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说课材料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 螳螂捕蝉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螳螂捕蝉》说课稿5 螳螂捕蝉 作业设计1 鲍玉珍《螳螂捕蝉》教学反思4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王素梅《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设计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1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5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5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2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3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苏教六下《螳螂捕蝉》教学实录4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0(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 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课后阅读练习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 张兴梅《螳螂捕蝉》说课稿1 蒙美飞《螳螂捕蝉》说课稿2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分段及段意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参赛教案) 陈建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及答案 《螳螂捕蝉》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6(薛法根)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1(陈建先) 毛立业《螳螂捕蝉》教学实录3 《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