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看老师写一位伟人的名字:宋庆龄

注意“龄”是后鼻音,要写正确。

(看课件)这就是宋庆龄,她出生于1893年,逝世于1981年。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保持坚定的信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一生又是播洒爱心的一生,她始终把人民利益记在心头,特别关心少年儿童,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她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她把慈母般的爱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敬爱的宋庆龄奶奶有关,教师板书课题,并讲解“故居”的意思。

2、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

过渡: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请你们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效果,请读文中的生词。

开火车读后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2、 请6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香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樟树的喜爱。

三、细读课文: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入宋庆龄故居,去欣赏一下那二棵樟树的风采吧!

1、 看图,你能说说这二棵樟树是什么样的吗?

2、 课文哪一段具体写了樟树的外形?默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板书并引导学生理解“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3、 你们喜爱樟树吗?请带着喜爱之情练读这一段。

过渡: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着实可爱,但别的树也不差啊!不信,我们就把石榴树请出来和樟树比一比。

1、 师读写石榴树的句子,生读写樟树的句子。

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树?为什么?

2、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更喜欢樟树了,但就是不知道她的“可贵之处”在哪?能从文中划出一句话告诉我吗?

3、 我要把对樟树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我打动了你,请给我一个微笑或一点掌声。

生齐读语段。

4、 在生活中,人们常把勇敢的人比作梅花,把纯洁之士比作荷花,把志趣高洁的人比作兰花,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比作樟树呢?为什么?

是啊,这两棵樟树陪伴宋奶奶度过了许多风风雨雨,无数个朝日初升和夕阳西下的时候,宋奶奶在樟树下久久伫立,呼吸樟树的香气,抚摩樟树的树干,凝视樟树的绿叶。她爱樟树,樟树也依恋她,她们早已成为了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音老友。

四、总结:

周总理曾力劝宋奶奶换一所大一点的房子,送奶奶不愿意,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宋庆龄故居之旅,观樟树,闻馨香,感悟宋奶奶的人格魅力!

五、作业:查阅宋奶奶的有关资料,以“我心中的宋奶奶”为题开一次故事会。

板书:

外表 蓬蓬勃勃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内心 永保香气

课后反思:

尘埃落定话赛课

本次比赛,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文章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四、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毫无疑问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直奔主题的教学思路,即在初读课文后,直接展开对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以求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重点,领会文章主旨。如今尘埃落定,仔细想想,我的感受可以归纳为“三个一”:

一、一点成功:在初读课文阶段,我出示了一些生词让学生练读,以检查他们自读的效果。在开火车读词的过程中,一个女生总是将“繁衍”的“衍”读成二声,这时,我没有表现得急躁,而是走到她的身边,耐心地说:“别着急,跟我读——‘衍’—— ‘繁衍’—— ‘繁衍后代’”。这样由字到词,女生攻克了这个小小的难关,我也长舒了一口气。

二、一点缺憾:在教学课文重点段——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樟树“可贵之处”的一句话,我的本义是让学生找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句话,然后顺势总结:樟树的可贵之处是香气能永久保持。没想到实际授课时,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兜了圈子,画出了其他的语句,直到我把课文相关段落又读了一遍,并有意识地强调了前面的那句话后,学生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透彻上,如果仔细解读就会发现,第五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前面提到的句子——“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实际上是第二层的中心句,后面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如果当初能对文本解读得到位一些,我可能就会对这一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先让学生画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然后通过引读后面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自然地帮助学生理解樟树的可贵品质,这可能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一点困惑:本次赛课要求上第一课时,可第一课时究竟应该上什么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参阅了《小学语文教师》上刊登的第七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部分获奖课的教案,发现这些课普遍在第一课时就开始进行对课文内容的教学,而实际上,我们大多一线教师在第一课时一般是以初读为主,并不过早开讲。所谓“书不读熟不开讲”嘛。但在这次课评中,为了能有所突破,我还是选择了在初读课文后,直接切入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是否有操之过急之嫌,我自己也不免疑惑。

教,然后知不足,这次赛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知耻而后勇,我再次领会了只有不断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像樟树一样“永保香气”的道理。感谢赛课给我们提供了锻炼的平台,我愿意不断在这样的平台上挑战自我,实现超越!

    相关推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资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练习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设计三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设计一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设计二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原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之三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实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原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之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同步练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练习评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教案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两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同步练习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习题答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教学实录 蓬勃 高贵 瞻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樟树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 回归本真 追求实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 宋庆龄墓 宋庆龄和她的女佣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机智勇敢的宋庆龄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生平简介 宋庆龄与孙中山 宋庆龄信守诺言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之二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之一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之三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教案:《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激起一片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蒲松龄故居简介 蒲松龄故居简介 导读 感悟 延伸——《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 体味深——《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 体味深——《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 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尊重他人 尊重劳动──宋庆龄在最后的日子里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与少年儿童 树木的年龄 《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白居易故居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知识:树木的年龄教学实录 冷冷的邓拓故居 鲁迅故居 老舍故居 陆蠡故居 居里夫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