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穿越历史星空,走进语文课程4――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

小编: :admin

穿越历史星空,走进语文课程4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

(二)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内容要精。

前面说过,改革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有专家说“课程改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就是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根据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内容印象最深的场景……说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围绕骆驼队,描写了几个童年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对童年的眷恋与怀念的特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可以这样确定: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描写(如,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骆驼脖子上的铃铛),读、思、议,感受童真童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作者怎样表达出来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些看似平淡却饱含浓浓的情的语言。这第三项,就是有别于其他课的重点内容。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2.教学环节要简。

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解决上述矛盾,通过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执教学古诗《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老师在组织学生整体感受、试讲诗意以后,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冬天的江面都冻冰了,柳宗元能“钓到鱼”呢?“那个老师一听,急了,没想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啊。怎么办?当时许多人在听课,干脆来个 “生成”吧,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顿时你一句我一句的猜起来,有的说:“柳宗元先把江面的冰敲破再钓的,还有的说,柳宗元根本钓不到鱼,还有的说,柳宗元可能不是去钓鱼的,而是去看江面的雪景的……许多种答案,老师都一概肯定,还庆幸孩子们为他解了围。殊不知,若柳宗元老先生也来听这堂课,非气得吐血不可的。教师在解决学生质疑时完全脱离了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进行毫无价值地臆想,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歪曲了原诗的意境。诗人写这首诗作时的郁闷心情以及诗中流露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课后他写了这样的反思――

“我质疑引导,可当学生提疑并一个接着一个提出不同见解时,我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挈机,任由学生牵着不知从哪儿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去巧妙地召唤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双方交流着一个有趣的,但俗不可耐的话题,做着一个有趣而无意义的游戏。面对生成,我无所适从。课后查找资料,原来,柳宗元的《江雪》篇,江上有船,船上有人,船仅一只,人只一个,这孤舟上的垂钓者,在顽强地“钓”雪呢!“独钓寒江雪”中的“钓”字是诗眼——那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苛政猛于虎,“唐赋”沉重地压榨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连大地都被剥削光了,还能“钓”什么呢!只好“钓雪”!名画家石涛曾为《江雪》作画并题诗,道破了柳宗元“钓雪”的秘密:“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

俗话说:“愤怒出诗人”,“钓雪”就是诗人愤怒的、反抗的呼声!透露出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后的不屈精神和悲愤心情。诗的四个开头字就是“千万孤独”。

可惜,课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个精彩的生成资源就这样流失了”。

再来看看另一位叫郑雪琴老师怎样执教古诗《江雪》,

课上,郑老师在组织学生整体感受、试讲诗意以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老师:面对这样一幅画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一: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二: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的设想一下,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一: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

老师:哦,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学生二: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学生三: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

老师:嗯,有可能。(板书:3、排解忧伤)

学生四: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地道的钓鱼爱好者了!(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那他也与老翁一样很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是各有各的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当时柳宗元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打出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你又有什么新的补充。

学生举手示意,同意板书4或5。

学生:现在,我知道了柳宗元是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二: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那个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开始配乐朗读)

郑老师正是抓住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自主感悟,对古诗进行多元的解读。在学生自主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一疑问后,郑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多种假设,努力寻求多种答案。对先后发言的5位学生,教师并不做完全的肯定与否定,而是非常慎重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进行板书,把学生自主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一展现出来,尊重学生对古诗进行多元的解读。在学生对古诗进行多元解读之后,教师又重视学生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出示柳宗元的简介,引领学生联系诗人坎坷的仕途来理解分辨,哪一种理解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使学生对对古诗的理解上了一个高度。体现学生民主参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深度。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草船借箭》的借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既借则还暗示了这些箭在将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曹军造箭射自己;又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以提出: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我看很多教案,不少老师的教学,只把目光集中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情上,学生很容易理解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其实,作者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一层意思,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大嫂冒着危险去挖野菜,是因为志愿军长期吃不上蔬菜……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特别注意区分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认为后者劳而无功,影响甚至破坏教学的效果。这类问题之所以徒劳,是跟提问不重教材分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而一味贪多求快分不开的。它表现为:(1)目标不明确(2)零碎、不系统(3)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4)用语不妥,意思不明(5)感情用事,不重师道(6)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国内近来的研究表明: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也是比较低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修养,对于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穿越历史星空,走进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上)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语文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感悟新课程——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新课程 新课堂──让实验走进课堂 新课程语文课的理想走向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上)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 评语文新课程 立足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教学设计之二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教学设计之一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语文学科内容考试复习参考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走进新课程,引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六:新课程实验一年级课堂教学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艺术特色简析 穿越时空成语廊——语文活动课教案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训范式转换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穿越时空成语廊——语文活动课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论文精品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语文新课程课改总结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语文新课程和教师角色转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编制的历史继承性 走进课堂——XX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系列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型语文教师自我培养策略 新课程语文备课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郑和远航》历程填空 走进新课程 感受新理念──评瓯北五小李仙伟老师之《小小的船》 新课程下如何教好语文课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走进新课程 感受新理念──评瓯北五小李仙伟老师之《小小的船》 1956年中学文学课程独立设科的历史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标准检测卷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三)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五)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一)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四)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二)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谈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乐的地方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走一步再走一步范例 半个世纪以来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新课程下的作文 新课程挑战教师阅读 语文新课程学法指导例谈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三个回归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四年级教案:穿越时空成语廊——语文活动课教案 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