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律长征》学法指导式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颔联和颈联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感悟目标:
1、感悟文章的语言
2、学习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诗情满怀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1.播放《长征》的片段《过雪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这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2.引导学生交流对长征的了解。
引导学生交流关于长征的资料。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简要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回想长征途中一个个的艰难险阻,我们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毛主席心潮澎湃,满怀豪情,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课件出示诗歌《长征》全文,“逶迤、磅礴、横、拍、更喜”等词颜色变成红色,提示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这些字。
学生朗诵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教师视学生朗读情况进一步指导朗读,适当渗透七言律诗的特点,如果学生朗读效果一般可以为学生范读课文。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说--思考诗的意思,用得精彩的词语,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3、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融入朗诵中。)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军衣、军鞋的展示,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来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是在怎么恶劣的环境中跋涉于万水千山中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课件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师用简笔画来引导学生们理解。透过这种极度的夸张与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伟人的情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紧抓“腾”与“走”,与学生进行对话,(我扮演五岭和乌蒙山,孩子们扮演红军战士)让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体会高山与红军战士之间的灵动起来。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A、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B、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C、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与学生共同品味“大渡桥横铁索寒”:
A、课件出示泸定桥: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
B、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影片。
C、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D、教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A、“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注:“万里长征,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引导学生比较岷山与五岭、乌蒙,体会雪山带给红军的困难更大。
C、引导学生比较“更喜”与“不怕”理清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由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发展为革命乐观主义。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四、联系汶川地震感悟长征精神,让学生以铿锵的声音读中我们中华魂!
同学们,毛主席这首诗让我不禁联想到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地震无情人有情,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我们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再次展现了我们炎黄子孙不屈的中华魂!同学们,面对着这场巨大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不怕),我们坚强的华夏儿女——(不怕),我们英勇无畏的炎黄子孙——(不怕)。我们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骨子里都传承着长征的精神,我们把这种豪情融入诗中,一起来朗诵《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远征难 不怕 更喜
万水千山 只等闲 开颜

    相关推荐

    《七律·长征》导学案 《七律·长征》课文导学 《七律·长征》导学案5 《长征 七律》自读探究式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案式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听读感悟法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4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9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8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7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9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7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 25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4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 《七律·长征》教学案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 《七律•长征》练习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 长征》作业设计 《长征 七律》读书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建议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 优质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网页自学法教学设计(一课时) 《长征·七律》教案 七律长征资料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资料 《七律·长征》教学杂谈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杂谈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 《七律·长征》教学札记 《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教案1 《七律 长征》公开课读写结合法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