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实录】

一、格言导入

师: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大家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是吗?

生:(自由说)是。

师: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说给大家。

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这是大丈夫说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要为国家负责。

生:我喜欢的名言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一点一滴的积累多么重要,谁还想说?

生:我喜欢的名言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师:这是孟子说的一句话,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有最喜欢的名言(出示:“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tuì)变为一只五色斑斓(lán)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名言,想一想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读名言)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什么叫“蜕变”?

师:谁对这个问题有理解。

生:在这里指的是毛虫的壳脱掉了,变成了彩蝶。

生: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呢?

师:是呀,为什么说生命本身是奇迹呢?(板书:奇迹)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杏林子的作品《生命 生命》。(板书课题)

二、理清事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文中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

生:(自由说)没有。

师:这里有几个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有信心读准这些词?(出示骚扰、动弹、挣扎、鼓动、欲望、茁壮、即使、震撼、糟蹋)(学生领读)

师:(指一名学生)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正确,就跟着他读一遍,如果你认为他读得不正确,就及时指正。

生:领读。

师:真不错,基本上正确。其中有两个音要注意。一个是弹,这里要读轻声,动弹(tan),读一遍。

生:(齐读)动弹。

师:还有即(jí)使,他读得非常准确,请同学们在读一次。

生:(齐读)即(jí)使。

师:读得字正腔圆,非常准确。读准了字音,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教师请四名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个事例感受生命的?(四名学生读课文)

师:谁能用自己的说一说,作者是用哪几个事例感爱生命的?

生:作者一共通过三个事例来感受生命。第一个是:作者在灯下写稿,飞蛾骚扰它,作者捉住了飞蛾,飞蛾拼命挣扎,作者震惊了,最后放了飞蛾。

师:这件事我们概括为:飞蛾求生。(板书)第二个事例是什么呢?

生:第二个事例是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还能茁壮生长。

师:你说得非常简练,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怎样概括呢?

生:瓜子生长(板书)

生:最后一个事例可以概括为:静听心跳。

师:真好,老师就用你概括的小标题。(板书)

三、精读细品,感悟生命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三个事例感受生命的,那么为什么说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生命是一桩奇迹?把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师: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生:我画的句子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多媒体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作者把飞蛾捉住了,它已经不能动弹了,但它还是在挣扎着,我感觉到它还是想活下来。

师:通过你的话,老师知道你是通过“挣扎”这个词,感受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生:读了这段话,我想如果我捉到一只飞蛾的话,我会怎么办?如果是一只小一点的飞蛾,我会用纸裹住他,把他扔在垃圾筐里,如果是大一点的飞蛾,我会把它装在瓶子里,看着飞蛾我感受这就是生命。

师:你对待飞蛾的态度和作者是不一样的,但你和作者同样都感受到生命。

师:请大家在用心地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飞蛾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

生:我体会到飞蛾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板书:珍爱)

师:你是通过哪些词感受到的?

生:我是通过挣扎、极力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等这些词感爱到的。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飞蛾挣扎的目的就是为了……

生:(自由说)活下去。

师:你们知道一只飞蛾能活多长时间吗?

生:大概一个月左右吧。

师:比一个月短多了,它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可是就是为了这短暂的9天,它在拼命地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同学们,我们共同感受飞蛾那强烈而鲜明的生命力。伸出手来,五指用力,握空拳。有一只飞蛾就握在你们手中,正在拼命地挣扎,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学生握空拳,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飞蛾能创造生命的奇迹?除了自己珍爱生命,还有什么原因?再到文中读一读。

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作者很善良。

师:文中哪句话写了作者很善良?

生:“我忍不住放了它。”如果是我的话,我是不会放了它的。作者放了这只飞蛾说明她很善良。

师:你把自己和作者对比体会到了善良。

生:我认为作者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她已经学会了珍惜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向××学说的那样,用手稍稍用力,就可以让飞蛾结束生命,这多可惜呀!

师:大家听,××同学说得多好呀,她会换位思考,她知道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怎么样?

生:(自由地说)珍惜别人的生命。

师:是的,作者被生命震惊了,被感动了。在作者眼里,这飞蛾和一草一木、鱼虫鸟兽,与在座的老师、同学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它也有生存的权力,理应受到尊重。(板书:尊重)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生命是奇迹。

生:我画的句子是“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多媒体出示)大家都知道种子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泥土、阳光、水。它居然可以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我感觉到它的生命很奇迹。

师:说得真好,不但能画出句子,还能够结合具体词语说感受,这位同学说瓜子生存在砖缝中,这里没有……

生:(齐说)阳光。

师:没有……

生:(齐说)泥土。

师:在这样的条件下,瓜子却能够……

生:(齐说)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大家再自由读读,说一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

生:自由读句子

师: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粒瓜子?

生:动情地朗读课文

师:先别坐下,说一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

生:我感觉到这是一粒向往生命的瓜子。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它还能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也为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感到满足。

师:这是你的真实感受,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非常顽强的瓜子。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因为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成长。

师:是的,这的确是一粒顽强的瓜子。也许在你心中它还是另外一副形象,就请带着你的感受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

师:小小的飞蛾面对死亡,拼命挣扎,起死回生;瓜子身处黑暗,没有泥土的滋养,凭着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那么,作者自己的生命又在哪里呢?书中的怎么说的?

生:“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心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多媒体出示画线部分)

师:来,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句话,品一品,有什么问题或者感受。

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心跳会给作者一个极大的震憾?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生:因为那声音是作者自己的心跳。使作者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很可贵。作者听到了生命的节奏。

师: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也向作者一样来静静地听一听自己的心跳,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多媒体播放心跳声,同时动情地朗诵:这鲜活的心跳已经伴随你10年了,足足3650个日子;这强烈的心跳已经属于你近9万小时,500多万分钟,也许你从未关注过它;这活跃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经跳动了约4亿次,你又注意过多久呢?)

师:今天,听了这鲜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的生命是非常可贵的。

生2:我感受我的心跳很有规律。

生3:听了这心跳声我感受到生命非常宝贵,我要好好珍惜生命。

师:我们的生命就在这一声声的跳动之中,同学们,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在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在读中抒发自己的感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自己评一评。

生:我觉得自己读得比较有感情,而且很流利,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强调得不够。

师:多好的孩子呀,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其实你读得已经很棒了,谁还想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表现出生命十分可贵。

生:我认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他读得非常好”,强调生命只属于自己,我还想给他提一个建议,前面那句“给我极大的震憾”,自己的生命给自己震憾,我认为这种震憾是非常强

烈的,他读得还不够。

师:那你来试试好吗?

生:好的。(有感情地朗读)

师:果然读得很好,在同学们的感染下,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范读)

生:热烈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给老师鼓掌?

生:因为老师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

生:因为老师读出了自己生命的可贵。给自己巨大的震憾。

师:的确如此,老师读的时候就是在想:生命真宝贵呀,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它。同学们,带着你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是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所以作者才说……(多媒体出示:“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地糟蹋它。)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生:生命是由自己控制的,我们应该好好使用它,不应该白白糟蹋它。

师:真好,请坐。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们知道生命由谁控制?

生:(自由地说)自己。

师:谁还想说?

生:由这句话我想到了一句名言:自己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

师: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啊!

生: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好好使用生命,另一种是白白糟蹋生命。怎么活都是活,为什么不选择好好使用它呢?

师:听了你的话,老师知道了你的选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看这句话中的“糟蹋”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可以换成“浪费”。

师:把这个词换进去,读一读。

生:“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浪费它。”

生:可以换成“挥霍”。

生:“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挥霍它。”

生:也可以换成“损害”。“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地损害它。”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浪费生命,损害生命的现象?

生1:天天抽烟、喝酒,影响身体的健康,这是在糟蹋生命。

师:这两种习惯要不得,但是还有许多人热衷于它,这是在损害生命。

生2:还有人白白浪费时间,在路上又打又闹。

师:你的见解和鲁迅一样,他曾经说:“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无益于……”

生:(自由说)图财害命。

师:那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呢?

生:也是在图财害命。

师:不,那是在“慢性自杀”。

生:我不认为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在白白糟蹋生命。

师:准确地说,那是在危害生命。

生: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天天去上网,不好好学习,有的甚至为了上网去偷钱,抢劫甚至干违法的事,这就是在糟蹋生命。

师:这不但是在糟蹋生命,还是在危害社会。生活中糟蹋生命的现象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说也说不完。通过读课文大家猜一猜作者杏林子可能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生:我认为她会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因为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才不会白白糟蹋它,她写这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

师:的确如此,文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师:还是用这句话,请你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表明作者的生命态度,谁会填?

生:我填的是:我(一定要)好好地使用它,(决不要)白白地糟蹋它。

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还可以怎样填?

生:我填的是:我(只能)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

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还可以怎样填?

生:可以这样填:我(必须)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

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我是这样填的:我(应该)好好地使用它,(决不)白白地糟蹋它。

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那么,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呢?请大家听一听杏林子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杏林子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著作,配背景音乐加旁白:“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轮椅上的杏林子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痛中写下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残障福利工作。她一生积极开朗,淡泊名利,富有爱心。她的作品洋溢着对生命的歌颂和热爱。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2003年杏林子不幸离开人世,家属遵照她的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献给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教学研究。”)

师:同学们已经听得入迷了,感动吗?

生:(自由说)感动。

师:说说看,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

生:她的手都不能动了,但是还坚持写书。

师:手几乎无法执笔,但是还写了多少本书?

生:四十多本。

师:一个无法执笔的人写了这么厚的书,这是奇迹吗?

生:(自由说)是!

师:还有什么奇迹?

生:她不光写书,还成立了残障基金会,不但自己好好地活,还努力感染别人,提高别人的生命质量。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质量”,我认为杏林子不但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她的行为和作品也改变了别人的生命质量,这也是个奇迹。

师:自己身体残疾,不但没有拖累别人,反而……

生:帮助他人。

师:唤醒他人对生命的热爱,这也是个奇迹。

生:她死后,把自己的躯体捐献给医院,研究这种病,她是不想让别人在得这种病,这也是个奇迹。

师:活着有价值,死后仍然发挥价值,像杏林子这样的人生活中还有许多,大家看。(多媒体出示张海迪的照片)这是谁?

生:张海迪。

师:读读她说的话。

生:(齐读)“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师:还有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出示)

生:(齐读)“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师: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多媒体出示)

生:(齐读)“假如给我生命,有一年我就奉献一年,有两年奉献两年……”

四、感悟生命,书写格言

师:这些都是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物。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命该如何度过?你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哪些思考?请大家拿起笔,也像杏林子,张海迪那样,写一写关于生命的感悟。(学生写格言)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人生感悟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生命是一桩奇迹,它是伟大的,我们要善待生命,它虽然短暂,确可以创造奇迹。

师:说得真好,句句深刻,尤其是“善待生命”。(板书:善待)

生2:生命是短暂的,我要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多做有益的事,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3: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我也要像杏林子那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

生4:只要人们好好使用生命,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儿。请同学们带着对生命的感悟,过好每一天。只要我们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就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

生:(齐说)生命奇迹!

附: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奇迹 瓜子生长 珍爱尊重 善待

心脏跳动

【反思】

一、收获

1.以情激情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情感真挚,饱含哲理的作品,文本要求教师要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应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是真实的,用动情的朗读,用真实的人生感受与学生对话。

在教师情感的作用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视界,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学习进程中,当学生的认知与文本无法融合时,教师适时地为学生创设感人的学习情境,如:听心跳,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书时,教师也成了学生伙伴,时而激发学生提问,时而发表见解,时而示范朗读……无论教师从事哪种学习活动,都是真实的,投入的,只有教师有了真情,学生的情感才容易外显出来。

2.有效的指导

本课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朗读指导,二是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朗读指导体现出层次性,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这里第三层次是最难达到的。教师首先给学生空间,让其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朗读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唤醒内心深处的感受,最后在师生互动朗读中共同提高。

对于难理解的句子,教师难选准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点,做层层剥笋式的训练。如:对“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句的教学(见教学实录)这里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换词和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还有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教师巧妙地在此处引入杏林子的故事,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深入体会“生命是奇迹”这句话的真正内含,为升华学生的认知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问题

1.对教学细节关注不够

教学实录中有所体现,教师读名言,提问题时,第二个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用‘一桩’形容生命?”教师对此问题,只做简单说明,可以说是敷衍就过去了。课后,我对此做了深刻的反思。这一教学行

为折射出我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课堂上,还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脑中还在想着教案。如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就不会因出现预设之外的问题而着急,相反,会为出现始料不急的问题而高兴,因为问题来自学生,哪怕问题很简单,也是学生的需要的。

2.课堂调控不够灵活

本课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结尾处请学生写对生命感悟的名言时间已经不够,教师没能根据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显出教师教育机智不灵活。

【评析】

这是一节反璞归真,回归常态的语文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一、教学环节简明

本课张老师以名言导入新课,在师生交流名人名言的活动中,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了本课的教学主线,即“为什么说生命本身是奇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以读悟为主,突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建构了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教师重视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有层次,有计划地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要求。舍得在读书上花费时间,肯于在指导读书上下大力气。

二、教学方法有效

教师主要运用“质疑问难、情境体验、读写结合”三种教学方法。质疑问难提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读、悟、议的活动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落实三维目标。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听心跳声),感受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写一写感悟生命的格言,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读书是学生对文本吸收,是对经验的构建,写作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学习的收获。学习活动以说名言开始,以写名言结束,首尾连贯。

三、活用课程资源

本课教学体现了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准确的、深刻的,教师能够抓住文本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结合点设计教学,科学地把点放大,层层剥笋,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品读、感悟、提高。(如:对“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的教学。见教学实录)

其次,教师能够科学地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本课主要有两处:一是杏林子的名言,二是杏林子的生评事迹。这两个资源都是有益的,必要的,前者为寻找教学主线提供了依据,后者为深化文本,体会“生命是奇迹”推波助澜。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对课堂的细节还关注得不够,有些地方的处理斧凿的痕迹过重。

    相关推荐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及点评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再塑生命实录及点评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谈生命》课堂实录及评点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走进生命的林子──《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评课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与反思 《生命 生命》教学评点 《生命生命》赏析 《生命 生命》简析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课堂实录 初一语文: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实录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课堂实录 《生命生命》案例分析 《生命 生命》典型例析 生命生命全文解析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及反思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教案及反思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意图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 《平分生命》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听课片段记录 《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 教案 《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3 生命生命 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生命 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课堂实录 《生命生命》教案 3 生命生命 《生命 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课堂实录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后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