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阅读训练】读诗三境界

小编: :admin

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

一、再现诗歌描绘的形象——入象。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就是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即景物或场景。读诗,首先要充分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景物及景物的声、光、色、态等特点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再现出来。

采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学阅读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基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给我们描绘了十种景物。读诗时,如将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十种景物,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里再现出来,并将这组景物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你就会发现,诗歌描绘的是作者深秋时节的一个傍晚在羁旅途中遇到的幽僻苍凉之景。如此,你就会对诗歌所绘之景及其特点有一个整体印象。

读诗时,首先必须再现诗歌描绘的形象,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并形成整体印象,这对理解诗歌将起到奠基作用,不可忽视。

二、感悟诗歌蕴涵的意境——入境。

所谓意境,是指诗歌借助于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并且是蕴涵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物我浑一的艺术境界或情调。是“意”(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与融合。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学作品,作者写景,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精心整合的一种艺术境界。相比之下,诗歌的写景更具“象外之象”。如《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幽僻苍凉之景中就蕴涵了诗人羁旅途中孤苦寂寞、凄凉惆怅的心境。又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小令,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含蓄地暗示了诗人艰难的人生处境,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悲愤无奈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与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诗人与其说是在咏梅,还不如说是在写自己。由此看来,诗人写景不单单是为了写景,而是要借所写之景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情调,表现某种人生态度或人格品质。这就是诗歌的意境。

诗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它有能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含蓄的意境。感悟诗歌蕴涵的意境,必须从诗歌描绘的形象入手,并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去把握。这是读懂诗歌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感悟诗歌蕴涵的意境,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引起高度重视。

三、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入情。

文论家陆机说:“诗缘情。”诗歌,除了意境引人入胜,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之外,还能以情动人。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歌,有直抒胸臆的,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写景抒情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但更多的是借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中含而不露)。可以说,自然景物一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歌中,就不再是单纯客观的景物了,而是一种人格化了的自然。诗中的景物或场景,无一不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心境或情调。如龚自珍《己亥杂寺》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面上写的是“落红”,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迟暮之年不甘消沉,仍希望为国为民、为后代发挥余热,贡献一切的博大情怀。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风雨声”,实际上是写战场上激烈的拼杀声,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诗歌中蕴涵的作者的感情,必须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观念,尤其要将自己看做抒情的主体,置身于诗歌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这样才能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读透并学好诗歌。

总之,读诗要“入象、入境、入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种境界,相信你就能读懂并学好诗歌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五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相矛盾吗?这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刈麦者的形象?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第三句诗中的“独”与第二句诗中的“___________”相照应,塑写了诗人___________的形象。

2.诗中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何作用?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诗中哪个字的递减变化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

2.“山客”是个怎样的人?

阮郎归初夏

□[唐]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季节特征、景物特点的词有哪些?

2.“榴花开欲燃”句中的“燃”字极妙,请作赏析。

3.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相得益彰,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读诗三境界》

一、不矛盾,“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主要是对客观自然坏境的描写,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对刈麦者的人物感受的描写,角度不一样,结论当然不一样,所以不矛盾。这两句采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塑造观刈麦的形象。二、1.“绝”孤独寂寞2.先悲后喜对诗人抒发感情起衬托的作用。三、愁字的递减变化。四、1.略。2.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享受自然、享受人生的人。五、1.绿槐高柳、小荷、榴花等。2.“燃”字把榴花写活了,不但写出其色,也写出其形。3.景物描写为初夏特有的韵味,人物描写为作者特有心境下所表现出的对夏景的看法,情景交融,体现出了作者的欢快心境!

    相关推荐

    “读”的三个境界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散文阅读 小升初阅读训练:呵护世界 阅读题答案 读书三境 阅读附答案 《春》阅读训练 《诗两首》诗歌比较阅读训练 2016学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阅读训练 《语文园地三》阅读训练 丰碑阅读训练 穷人阅读训练 《诗两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五年级阅读训练:《让世界看到你》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呵护世界》 从《羚羊木雕》看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三部曲”_语文论文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3)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2) [阅读训练]音乐之伴 《边城》阅读能力训练 全程阅读分层训练 【阅读训练】霸王别姬 一道古文阅读训练 《说“屏”》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风味小吃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集 高三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读古诗 悟意境 [专题训练]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三 《郭沫若诗两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2016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古代诗歌五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说明文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议论文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记叙文 主题阅读:记叙文人称专题阅读训练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题 《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语文园地二》阅读训练 《语文园地四》阅读训练 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 高二语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园地五》阅读训练 唯一的听众阅读训练 老人与海鸥阅读训练 抓住阅读的基本训练 【阅读训练】飞夺泸定桥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议论文专题阅读训练 8台阶 阅读拓展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三部分 三年级阅读训练材料_语文论文 2017高三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 《桥之美》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醒着的瓷器 【阅读训练】雪山小太阳 【阅读训练】战争与和平 记叙文阅读复习训练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热心的海葵阅读训练 《古诗词三首》考点练兵——阅读篇 《山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山市》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风景这边独好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骆驼 《劝学》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天上的街市》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共老 《童趣》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秋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苏州园林》课外阅读训练 《故都的秋》课文阅读训练 中考作文:小说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鸟是树的花朵 【阅读训练】感悟爱的真谛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散步》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寓言四则》比较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心中的那棵树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 高二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理想》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散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背影》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4)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 关于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下册《火烧云》读写练习题 五年级阅读训练:《精选练习二》 五年级阅读训练:《精选练习一》 《古诗两首》古诗阅读练习2 《古诗两首》古诗阅读练习1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