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回环跌宕、余音绕梁

小编: :admin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朴实、扎实,是我们常态教学一直所追寻的目标。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阅读教学,如何突出写字教学,如何表现字词教学,也一直是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焦点。每节课中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以成为我们这次观摩研讨活动中最亮丽的风景。周华东老师上的《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品味语文,让整个课堂充满了语文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导入课文平实简洁,激趣设疑波澜不惊

周老师的课没有课前谈话,他直接和学生问好后就上课了。上课后周老师要学生在黑板上看他写两个字——“风筝”,然后问学生这两个字怎么读,突出指导“筝”的读音。然后语峰一转,要学生说说看见“风筝”一词,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接着再让学生说用什么词来形容“风筝”,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周老师不紧不慢的问道:“理想的风筝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下子就回到了文章的题目上来。在导入中从读“风筝”到指导读音,从想象画面到形容风筝,问题的曲线科学优美、自然清新。他没用花俏的课件,没用迷人的音乐,更没用煽情的语言,他的问题起伏而波澜不惊,为学生贴近文本打下了初步的认识基础。

二、 读文学词井然有序,授人以“渔”固本溯源

高年级的朗读多以默读和轻声朗读为主。周老师安排学生轻声朗诵课文,要学生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然后要学生合上课本讲一讲课文的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们很轻松地回答出了课文的三件主要的事情。这时周老师说:“其实这篇文章很长,但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的事情,就可以把长文读短,这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这句很适时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学习中,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做他学生的最大的荣幸。

在检查字词中,周老师把字词分成三类,让学生发现字词的规律。周老师说:“我们的眼睛是用来发现事物的,你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被调动了起来,发现了第一排词语与春天有关,第二排与刘老师有关,第三排与风筝有关。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周老师相机教学了“翘”的读音和写法,自然贴切,如嵌钻珠。在字词的理解上,周老师一直以课本为主,着实抓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去理解词义。

井然有序的阅读,井然有序的字词教学,井然有序的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不疾不徐,张弛得当。扣本明义,固本溯源,授人以“渔”,科学扎实。

三、 研读人物一唱三和,体验感悟真情至上

文章中的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失去了一条左腿,刘老师竟然笑谈自己的残疾。文章的第四小节教学一直是个很大的难点:一要把握文本中的重要的字词,了解学生笑的原因;二要了解刘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三要体验学生心中泛起的酸涩的感情;还要学生把握残疾人的心理和生活的艰辛。

周华东老师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这样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的:

(点击课件出现)“他有一条强壮的后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心里有着什么样的感受?读读看。

刘老师站立、行走靠的是什么?这样的站立,这样的行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刘老师从较远的家里走到学校的时候,他是怎样走来的?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在泥泞坎坷的道路上,刘老师又是怎样站立、行走的呢?

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里,在滴水成冰的隆冬里,刘老师又是怎样站立、行走的呢?

(这时有不少学生眼睛中泛起了泪花)

想到这些,同学们的心里又怎能不泛起一种酸涩的感情呢?同学们,酸涩的感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悲痛、伤心、难受……)我们一起来读读“但笑过之后……”这句话。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盲人,当你看不到这世界上的美景的时候,当你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假如你是一个聋哑人,当你听不到这世上美妙声音,当你不能用语言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感到怎么样?

假如你是一个失去左腿的人,当你站立、行走十分艰难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但是,刘老师难受了、痛苦了、悲观了吗?他还笑着给同学们讲女娲造人的传说!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是一个样的人?

这样的刘老师又怎能不让作者尊敬呢?我们再来读“但笑过之后……”这句话。

在把握残疾人刘老师的过程中,周华东老师由浅入深,抓住学生的感情线,步步深入,逐步引导。让学生产生共鸣,在朗读中体验刘老师生活的艰辛,感受刘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开始学生的朗读是平淡的。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越读越动情。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一唱三和,让学生的感情升华了,体验感悟的教学自然达成。我当时心理也泛起阵阵的酸涩,刘老师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到学生的心里,也内化到我们听课的每个老师心中……我噙泪了。

四、 重温春景回环跌宕,升华课堂余音绕梁

教学到这里的时候,按照常规的做法,我们都是叫学生读读重点的句子,然后延伸拓展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一节课了。但是周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出人意料的再回到课文的第二小节,来重温春天的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春天的景色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周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当我们重温第2自然段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生读。

在这一自然段中,从“尽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谁的影子?

“连翘花吹奏着生命之歌”,其实连翘花是在赞美什么呢?

周老师这样的设计,回环跌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把写景和人物的教学紧紧地结合起来,升华了课堂的主题,让人在迷惑中顿悟。

总之,第一课时的公开教学,一般老师是不愿上的。但是从周华东老师的这节课看,第一课时是一样的精彩。周老师教学语言朴实无华,评价的语言有针对性,教学的课件简单有效。学生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有充足的时间去读、想、感知和表达,从感性走向理性科学合理。在作业设计中周老师还注重了对作者的了解。朗读教学在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要求。简单的课堂,扎实的训练。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可见我们周老师在解读文本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放手学生,引领课堂,常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真实可靠、朴实无华、扎实可行的教学。周华东老师的这节课如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还萦绕在每个听课者的脑海中。

    相关推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赏析 “余音绕梁”,更添精彩──《将相和》教学有感 “余音绕梁”,更添精彩——《将相和》课堂总结及其引出的思考 我也会画风──层层推进 跌宕起伏 《俗世奇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随着乐曲的步步高升,升腾跌宕,你听到了什么? 腾挪跌宕,异彩纷呈──《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回环”例说_语文论文 世纪人物回顾·梁启超 散文家梁实秋:“雅舍”的悲音 跌荡放言 刚直见杀 “衬跌”例说_语文论文 绕口令:搭积木 长春版《跌倒》教学设计 围绕“三点”设计提问 围绕信息 自主阅读 传神写照多余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声波的绕射 梁文茜谈父亲梁实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生字注音 围绕绿展开的教学 环环相扣——《爱之链》教学谈 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高梁情* 高梁情* 高梁情 《说绕口令》教学建议 围绕信息自主阅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多音字辨析 《高梁情*》 高梁情* 荒岛余生 长春版第九册《跌倒》教学设计 《高梁情*》 日月晕环 低碳环保 刺股悬梁 成分赘余专题——主、谓、宾语多余 《妹妹跌倒我扶起》反思2 荒岛余生 环境描写 网络环境下《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绕口令》思考 环境教育讲座──关注我们的环境 围绕“三点”设计提问 网络环境下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的优秀教案 “包身工”余话 梁龙简介 咏梁启超 余光中简介 22荒岛余生 环环相扣 化难为易——《雷雨》片断教学 22荒岛余生 体悟余秋雨 余光中生平 高中课文延宕艺术应用例析 梁静茹《儿歌》 桥梁发展史 “桥梁”的“残破” “桥梁”的“残破” 环境教育讲座──关注我们的环境 体悟余秋雨 余光中的创作 梁启超探索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 《奥运五环》教案 桥梁建筑与美 梁启超简介 桥梁远景图 《荒岛余生》教案 滚铁环教案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 林嗣环的故事 梁启超的故事 《荒岛余生》课案 我的课余生活 长春版《绕口令》教学建意 翻译家梁实秋 《梁启超史话》序 围绕中心句展开思路—— 《詹天佑》导读 成分残缺或多余 《荒岛余生》说课稿 《口技》作者林嗣环 作文指导 ---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梁启超的爱情 梁实秋评冰心 梁衡《夏》说课稿 梁衡《夏》教案15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余映潮常用警句 桥梁专家茅以升 架起交流的桥梁 《语文教案-高梁情》 余光中《乡愁》鉴赏 鲁班巧法装石梁 《语文教案-高梁情》 四年级教案:围绕“三点”设计提问 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