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整体把握、问题探究、研讨练习、教学建议)

小编: :admin

《〈诗经〉两首》整体把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关雎: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2、蒹葭: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诗经〉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并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三、朗诵下面这首诗,并和课文中的两首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佩玉)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jiǔ黑色玉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此题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

《〈诗经〉两首》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学习《诗经》的主要困难不在于那些已经消失了的词语,也不在于缺乏背景常识,而在于不习惯《诗经》的表达方式。例如《诗经》的句子的组织不像绝句那样整齐划一,押韵也不像近体诗那样有规律可循(部分是因为古今音不同)等,读起来难免有佶屈聱牙之感。要解决这个困难,就必须反复朗读,使学生从“不习惯”变为“习惯”。

反复朗读不等于一味死读。一味死读,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造性地运用朗读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但这时的朗读仍属于机械朗读。

2、学生在机械朗读中会发现自己只是模模糊糊地懂得一点,还有一些词句说不出是什么意思,上下句也贯穿不起来。这时教师便应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这就进入理解朗读了。

3、学生在理解朗读过程中,形象思维已开始活动,但活动得不够充分,头脑中的“视象”还不够鲜明。为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形象的分析。由于这两首诗都是抒情诗,所谓形象的分析主要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这是诗歌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相关推荐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外国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问题研究 《古诗两首》问题探讨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整体把握 《诗词曲五首》整体把握 初二语文:苏州园林课文整体把握与问题研究 《古代诗歌五首》整体把握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木兰诗》整体把握 《木兰诗》整体把握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课时训练)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字、词) 《短文两篇》整体把握 《雪》整体把握 《马》整体把握 《狼》整体把握 《雪》整体把握 《诗五首》问题探究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五首》问题探究 《马》整体把握 《狼》整体把握 《春》整体把握 《女娲造人》整体把握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蒲柳人家》整体把握 《口技》整体把握 《那树》整体把握 《口技》整体把握 《三峡》整体把握 《海燕》整体把握 《散步》整体把握 《社戏》整体把握 《马说》整体把握 《社戏》整体把握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竹影》整体把握 《竹影》整体把握 《柳永词两首》问题探究 《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问题探讨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问题探讨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邓稼先》整体把握 《华南虎》整体把握 《观舞记》整体把握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教学设计(4篇)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研究 《诗两首》教学建议 《诗两首》教学建议 《九色鹿》问题探讨 《孙权劝学》整体把握 《黄河颂》整体把握 《珍珠鸟》整体把握 《观舞记》整体把握 《丑小鸭》整体把握 《华南虎》整体把握 《雷电颂》整体把握 《伤仲永》整体把握 《珍珠鸟》整体把握 《赤壁赋》整体把握 《古诗三首·赠汪伦》问题探讨 《丑小鸭》整体把握 《伤仲永》整体把握 《喂──出来》整体把握 《化石吟》整体把握 《邓稼先》整体把握 《木兰诗》问题探讨 《孙权劝学》整体把握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把握内容 体会思想——《心愿》教学建议 《穷人》问题探讨 《诗两首》教法建议 《组歌(节选)》整体把握 把握内容体会思想——《心愿》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有关资料、诗意散泽) 《最后一课》整体把握 《斑羚飞渡》整体把握 《满井游记》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