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6.、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

重点、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方法: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整体感知: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讲故事,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A、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B、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C、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肚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 。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D 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E、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F、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4、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泪”。

五、文本引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1、有人说:老贝尔曼用牺牲自己来救活他人,不值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老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可敬,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贝尔曼这样的人和事很多,谈谈你所知道的。

事例展示:2007年“中国骄傲”获奖人物

为营救落水游客母子而牺牲的公安边防战士——李小化,在死后他依然保持着救人时托举的姿势。

在洪水到来之前亲自挨家挨户撤离村民不幸被泥石流夺去生命的好乡长——牛江涛。

为营救被风暴潮围困的出租车司机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两名战士。

这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的人,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虽死犹生。

2、作业:

在听完苏艾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始终没有凋零的解释后,琼珊的心理是复杂的,自己能绝处逢生是以牺牲老贝尔曼为代价,生命是如此地来之不易,那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她再面临绝境时,她会以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呢?发挥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

倡导: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永不言弃。

    相关推荐

    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24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9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5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4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9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1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剧本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本剧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8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精品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苏教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3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2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及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1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3(表格式) 一叶一世界——《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7(苏教版必须2) 五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4(苏教版必修二) 实践新课标的一节课——《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9(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设计15(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4(苏教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二)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最后的长春藤》教案教学设计24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教案 长春版《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教学设计 初一期中最后一片藤叶辅导练习 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教案设计 《最后一片树叶》教学设计(冀教版二上) 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教案 《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最后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文学常识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上23课《最后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3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5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4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7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 21* 最后的辉煌 教学设计 21* 最后的辉煌 教学设计 21* 最后的辉煌 教学设计 21* 最后的辉煌 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2 30 最后的玉米 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之后的藤野先生 《紫藤萝瀑布》文学常识 《蓝色的树叶》最新教学设计原创 最后的时刻教案设计 《荷叶圆圆》最新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