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实录3

小编: :admin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果树瀑布》(指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黄果树瀑布?

生:美。

(师板书“美”)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指板书:黄果树瀑布 美 )

生齐读

师:这样读起来总觉得不够顺畅,好像少了点什么?谁来加上一个字,使这句话读起来更顺畅些。

生:加上个“真”字。

师:请读出来。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

师:恩。不错。(板书:真)

生: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个“啊”字。

师:噢。加在哪?请你读出来。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啊。

师:你真聪明,这么一加确实不一样,(板书:啊)大家读读看。

生:(齐读)

师:我看还应该加上一个标点符号。加什么呢?

生:(齐)感叹号。

师:(板书并范读)黄果树瀑布真美啊!是啊,这样就完美了。如果老师再在这儿加个书名号呢?(出示句子:《黄果树瀑布》真美啊!)大家读读看,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自由读)

生:这表示《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写的很美。

师:你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黄果树瀑布到底怎么美,然后再看看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黄果树瀑布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首先来看看黄果树瀑布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找出能反映黄果树瀑布美的句子,并画下来。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找出能反映黄果树瀑布美的句子了吗?哪位来读给大家听听?(指黑板)读的时候请用“黄果树瀑布真美啊!”为开头。

生:(生读课文相关内容略)

师:(根据学生所读内容,及时指出:这是从听到的声音(或看到的景象或心里的感受)来表现黄果树瀑布的美)

师:老师没去过贵州,更没见过黄果树瀑布,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也没见过黄果树瀑布,可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如同身临其境,黄果树瀑布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这篇文章写的好。

生:说明这篇文章写的美。

生:说明作者描写的逼真。

师:(动作提示)

生:作者是用心去写,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说的非常好,既然这样,那我们也换个方法来学课文,不再用眼来看、用耳去听,而是用心去看,用心去听。

师:还记得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吗?

生:记得。

师:一起说出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太好了,请看黄果树瀑布,它与庐山瀑布有什么不同吗?

(课件出示句子: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生:庐山瀑布高、险;黄果树瀑布宽、大。

师:对。知道黄果树瀑布有多宽,有多大吗?(有生举手)请把你们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拿出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生:(读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介绍)

师:什么叫“折为三叠”,老师想请个同学来把它画出来。

(一生上黑板画,但画成了三条)

师:好像不够准确吧,你这好像是三个瀑布而不是一个瀑布折为三叠。谁能来画的更准确些?

(另一生上黑板,画的叫准确)

师:这还差不多(边修饰后一学生所画图边讲解),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织布机织出的宽幅白布,到这儿折叠一下,到这儿又折叠一下,一共折叠了三次。而庐山瀑布呢?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边说边画出简笔画)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下。

生:(读略)

师:“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这样的情景,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气派。

生:壮观。

生:(……)

师:“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优雅。

生:浪漫。

生:(……)

师:这一句话,是壮观与浪漫的结合,写的太美了,让我们再用新的读一读,感受它的壮观与浪漫吧!

生:(读略)

师:刚才我们用心看了瀑布,感受了它的壮观与浪漫,让我们再用心去听听它的声音吧!

(出示句子:刚进入黄果树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同一个瀑布发出的声音,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因为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听到的瀑布的声音也不一样。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瀑布不同的声响吧!

生:(读)

师:我们刚才用心听了瀑布的声音,用心看了瀑布的形态,有没有发现这五句话作者用的是同一种修辞手法?

生:这五句话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师:其实,作者为了把这篇文章写好,还用了其他一些巧妙的修辞手法,请把课文浏览一遍,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我发现“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生:我发现“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这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

师: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大家没找出来,请看这一段。(范读最后一节)这一段好像没有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描写,它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沉默,无人举手)

师: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吗?

生:明代一位大旅行家、地理学家。

师:大旅行家都是干什么的啊?谁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游山玩水。

师:(笑)虽然不准确,但也差不多。

生:走南闯北。

师:(点头)

生:见多识广。

师:是啊,我觉得做什么家都不如做旅行家来的舒服,你看整天走南闯北,游遍名山大川,真是见多识广。可能在我们眼里美不胜收的樱花园,他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瞧。(生笑)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旅行家,在黄果树瀑布面前也只能(做聆听状)

生:凝神缔听。

师:他已被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完全(沉醉状)

生:沉醉了。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看来黄果树瀑布实在是太美了,想知道这是种什么特殊的修辞手法吗?想的话请看黑板。(板书:衬托)

师: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修辞手法,成就了《黄果树瀑布》这篇美文,同时把黄果树瀑布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想欣赏一下黄果树瀑布吗?(播放黄果树瀑布录象片段,约两分钟)

师:真是太美了,我也被陶醉了,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对自己、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生:(写作、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的美,还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美,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瀑布,请课后再收集一些和同学交流。

执教:淮阴区刘老庄小学 刘延凯

    相关推荐

    《黄果树瀑布》教学实录2 《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 《黄果树瀑布》教学实录4 黄果树瀑布课堂教学实录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3 6《黄果树瀑布》 6《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教学实录1(支玉恒)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课文 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片断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评课稿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 黄果树瀑布设计一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 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课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6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4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2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5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2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黄果树瀑布设计三 黄果树瀑布设计二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 《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一 《看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二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练习测评 黄果树瀑布说课设计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2 黄果树瀑布主要内容 《黄果树瀑布》教后记1 黄果树瀑布名师导学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三 《看黄果树瀑布》教案之一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黄果树瀑布》教学案例设计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4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1 《黄果树瀑布》作业设计1 苏教版《黄果树瀑布》教案 支玉恒课堂——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的写作顺序 看黄果树瀑布拓展阅读 17、黄果树瀑布作业设计 黄果树瀑布在什么地方? 《黄果树瀑布》的写作特色 《黄果树瀑布》作业设计2 黄果树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 由黄果树瀑布想到的描写瀑布的古诗 黄果树瀑布旅游攻略分享 《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之一 《黄果树瀑布》五年级语文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7(二课时) 西师版《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三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8(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4(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在哪里 位置介绍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设计二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设计一 人教版五年级《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6(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黄果树瀑布》的课文内容填空 苏教版五年级《黄果树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3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