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对子的规律。对对子的规律在“小链接”中有所体现,一是字数相同、长短相等,也就是情境图中男孩所说“对子是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二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三是意思和意境上对称和谐。

(2)拓展与运用

“请你尝试着将下面的字恰当地填入对联中”旨在引导学生在填字组对的过程中学会属对。上联:东风迎(新岁);下联:瑞雪兆(丰年)。上联:昨(夜)春风入(户);下联:今(朝)喜气盈(门)。

(3)积累

“背诵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读读背背下面的对子”给出了两个名对,“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

天”是一个“回文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是

描写长白山天池这一风景名胜的对联。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由于《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属文言文,

语言不像现代的白话文那样浅易,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

结合书中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句。同时又不应仅仅局限于词

句的疏通,作为对子歌,嵌在其中的对子从音韵、平仄到意思、意境都是和谐对

称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境,体会对子的特点。

相关资料

桃符诗联千载上 散作人间雨露浓

——《历代名人对联墨宝》前言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它是由产生于秦代前后的“桃符”演化

而来。当时的“桃符”,即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

字,或画出二神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隋唐

律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

而有记载的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板上的桃符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

教材分析

《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与大自然

息息相关,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

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

生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

3.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对联,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迢”读ti€醥,不要读成zh o,要求认识的字中,“朔

”读shu€颍?灰?脸蓅u€蚧騭€?4送猓?闹小安紊塘疥锥肺鞫?敝小安巍倍羢h

n,“斗”读“d u”,“飒飒寒霜惊戍旅”中“戍”读sh€??

2.朗读指导

本课是两首对子歌,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朗读指导要注意把握本课的特点,

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同时让学生多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生、女生对读

,教师与全班学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朗读中熟读成诵。

3.阅读教学

本课阅读教学,建议将课文的学习与课后活动有机整合起来。首先由学生交流自

己预习时搜集的对联引入新课。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对照认字表、文中的注音

把课文读顺,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并且可以通过“我说上联,你对下

联”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接下来结合课后活动中“思考与交流”第1小题

,引导学生读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然后结合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

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从意思到意境都是对称和谐的。继而结合课后活动

“思考与交流”第2小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并恰当链接课

后活动的“小链接”,使学生了解对联这种汉语特有文学形式的规律、特点。而

后结合课后活动“拓展与运用”,训练学生填字组对。结合课后活动“积累”,

指导学生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接龙读”等各种方式朗读两首对子歌,熟读成

诵,并且积累两副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读两首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子歌“嵌对”的

特点。学生读两首对子歌,自然可以找出该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

找出对子歌中嵌的其他相对应的词句。

“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关于对对子,你有什么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对

般多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了。

宋元沿袭,宫廷、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楹柱上的对联,后人称

之为“楹联”。至明代,更有“对联天子”之誉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

上,须加春联一副,倡令春节贴联、书额题联。自此,由宫廷豪门到百姓门户,

春联遍布金陵各地。到清时,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可以说,对联艺术发展到了

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广,而且形式多、手法奇。从内容上看,

有抒情联、处世联、修养联、赠勉联、题撰联之分类;从形式上讲,有春联、风

景联、婚联、寿联、挽联、书斋联、厅堂联、寺庙联等众说;在表现手法上也是

短句长联,趣言妙韵,口对笔题,异彩纷呈,更有名流云集,高手不穷。直至今

日,对联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依然绚丽夺目,雅俗共赏,深为人们喜闻乐

见。

对联是我国独具的文化现象和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华夏民族的美学观和语言

特点的综合产物。“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从这些旧时朗朗上口、悦

耳优美的“对子歌”看,不但词义为对,音调也对,平仄也是严格对仗的:“天

”是平声,“地”恰为“仄”声;“雨”是仄声,“风”恰为“平”声。在这里

,你便可以体会中国语言的特点,单音而具备四声(以四声这个通用词代表五声

或更多的分类法),这就决定了我们汉字文学中的一些重大特色。一副对联是由

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组成,上下联少则各几字,多达各数百字。通常以各五字或

各七字为主。上联和下联的字数须相等,词性须相对或相似,句型应对等,字的

平仄声应相反,句意应各自独立又互相因依,成为排列整齐、铢两悉称的对偶。

其文体,凡古代韵文、散文,现代白话文都可以作联语。而联语的体式更是多种

多样,如律诗类、古诗类、文句类、诗文合用类、白话类、集诗类、集文类、集

字类、嵌字类、分咏类等等,各有特点,各领风骚。在这里,不妨简述之:

律诗联:截取律诗联语。

古诗联:用古体诗的句法创作的对联。它虽无律诗的严格平仄限制,但须合乎五

、七言古诗的平仄、声调、句法等。

文句联:以骈文、散文文句体式所作的对联。

白话联:指用白话口语中现代语言所作的对联,其句型变化不拘。

集诗联:指分取古人两句诗,集为一联。上下联或分取一人异篇,或分取两人异

篇,合成一意集为一联。

诗文合用联:对联的上下联各以两句以上组成,可纯用诗体,或纯用文体,也可

诗文合用。

集文联:集一篇著名文章中的字为联,可以是文句体式,也可以是诗句体式。

嵌字联:指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嵌入预定的字。

分咏联:指将两件事物或人名,就其特点,写入上下联语。

总之,对联之作,无论采用何种体式,其贵在字句简练,又须整齐精严,贵在对

仗工稳,又须韵味畅达,讲求字法、句法之变,又力求凸显骨力和形象性特点。

一副对联,虽短短两句,却能自成体段成为一篇完整独立之文章,当是最短的文

学形式。它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一种“升华”。(

周汝昌语)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以对联结合书法艺术的表现,可谓是中国

这两种“独门”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那些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悬挂于厅

堂楹柱;或装饰于高屋素壁;或镌刻于岩洞桥梁;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

岁时;或写为格言发抒议论;或用于交际赠答酬应。品评和欣赏这些独具中国特

色的文化艺术,你会得到那种典雅而丰富的美感,让人玩味,给人启迪,使人深

思,令人受到教益。

    相关推荐

    《对子歌④》教学设计 对子歌教案设计 长春版《对子歌》教学设计 反义词-对子歌 44《儿歌二首》教学设计 对对歌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对对歌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长春版一年级上《对子歌》教学设计 语文A版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部首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之二 《对韵歌》教学设计之一 《对韵歌》优质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对对歌》教案之一 18、部首歌 教学设计 -识字一对韵歌 教学设计 《歌词两首》教学设计 识字一《对韵歌》教学设计 识字一 对韵歌 教学设计 《对对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对对歌》教案 湘教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对对歌》同步练习 *43.儿歌两首 教学设计 《忆江南》、《渔歌子》词两首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对对歌》拓展资料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歌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子夜吴歌》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二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对对歌》教案 渔歌子教案设计 《对韵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4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粤教必修二]《歌词四首》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5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对对歌》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对对歌》教案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二年级上) 《七子之歌》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识字一对韵歌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A版识字一《对韵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对对歌》教学设计 [粤教必修二]《歌词四首》导学案 《语文教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公开课《渔歌子》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歌词两首》 《诗二首》教学设计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 《歌声》教学设计之二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部编教材《对韵歌》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对对歌》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二 诗歌五首 《古诗词三首》美文欣赏——渔歌子 《囚歌》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儿歌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