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

小编: :admin

【基础巩固】(20道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休憩(qì)流觞曲水(shāng)余音袅袅(niǎo)相与枕藉(jiè)

B.谬传(miù)游目骋怀(chéng)酾酒临江(shī)横槊赋诗(shuò)

C.瑰怪(guī)山川相缪(liáo)沧海一粟(sù)江渚之上(zhǔ)

D.褒禅(chán)趣舍万殊(qǔ)多思曩昔(nǎng)吠声如豹(quǎn)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之于,“之”,代词,于,从……中。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狼籍:凌乱。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猥:鄙*,自谦之辞。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最后,终于。

3.下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⑥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D.余于仆碑

苛政猛于虎

6.下列句子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为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貌女子)

C.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得其尤绝者家焉

C.泣孤舟之嫠妇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下列对节选段落用韵、句法、层次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第一个段落中有两组韵脚,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B.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既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C.第一段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

D.第二段中“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而“客人”的“答”道出了苏轼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

10.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人”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孤舟之嫠妇”之“泣”而感染。

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客人”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的不可能。

B.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有写悲,有写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主要用骈体文句式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也有散句成分。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3.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的)

D.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14.对下列句子的出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B.死生亦大矣(《论语》)

C.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

D.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15.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②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③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7.与“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2分)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虽董之以严刑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鲍叔不以我为愚

18.“斯之不远”中“斯”指代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草木蔓发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C.露湿青皋,麦陇朝雊D.以上全部是春天的景物

19.工维诗画双绝,其画作常不拘于时令变化,将四时不同的景物描绘于同一画面。你如何从本文中品味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2分)

20.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l)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2)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3)然是中有深趣矣!

【创新拓展】(20道题)

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完成1-6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面句中加点的“顾”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B.顾安所得酒乎?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C.掠予舟而西也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用“山高”与“月小”相互映衬,突现了赤壁景物的特征,这种特征与“水落石出”合在一起看,既是季节性的,又是地域性的。

B.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写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景物,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C.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山高月小”写出了静态美,“水落石出”又给人以动态感受。

D.采用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因“山高”而“月小”、因“水落”而“石出”的赤壁冬夜之景。

4.下面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冬天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5.写出《前赤壁赋》中在意趣上与下面相对的句子。(3分)

(1)行歌互答:(2)山高月小:(3)听其所止而休焉: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2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①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②,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④。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⑤

(《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7.“其示不忘一也”,应如何断句?其意思是什么?(2分)

8.画线句②中“雨”是什么意义和用法?“阳”的意思是什么?(2分)

9.画线句③是什么句式?应如何理解?

10.文中“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这些举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11.画线句⑤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12.翻译画线的句子④。(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3.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的人的名字是()(2分)

A.王君盛B.王君

C.王盛D.王教授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虽一能不以废一能:一技之长

有地隐然而高隐然:高起的样子。

B.愿有记愿,愿意

夫人之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尚:尊重、推崇

C.岂有徜徉肆恣肆恣:肆恣:任情

恐其不章章,彰,显著

D.非天成也天成:天才所致,天生的

尝极东方极:穷尽,遍游

1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中有三个“其”字,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指王君)他的(指王羲之)这些

B.还是他的(指王君)学舍

C.大概这些那些

D.莫非他的(指工羲之)那些

16.翻译句子。(3分)

(1)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3)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②居是州()

③颓然就醉()④故为之文以志()

18.理解填空。(2分)

(1)写西山宴饮之乐,点明题目“宴游”二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文中极写宇宙浩大无穷,表现作者与宇宙合而为一,无拘无束,无比悠闲的心灵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可直到第二段才写西山宴游,那么第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2分)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3分)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作文导练】(2道题)(任选一题,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金黄的叶子随风摇曳飘飘洒洒,缠绵悱恻的细雨敲打竹帘纱窗,田野在秋风的吹拂下闪着金光,到处都是硕果累累,到处都飘着水果的香味,秋天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季节。

请以“秋韵”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亲近自然、关注人文,追溯历史足迹,寻访先贤踪影,游览祖国山河,体验生活情趣,采撷时代信息,是一个现代青年学生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重要实践。你一定有过难忘的旅行,你一定有过不少心动时刻。

请以“难忘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游记。

【高考真题】(10道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04年湖南卷)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04年全国卷一)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大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大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扬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②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①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①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①即刑讼女而祭妇墓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盂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第二单元答案

【基础巩固】

1.D(“吠”应读“fèi”)

2.D(“卒”是“死”的意思)

3.B(两个“所以”都表示“……的原因”;前一个“其”是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后一个“其”是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4.D(亲戚:古含家人和亲戚,今不包括家人;至于:古是“到”,今是连词;景气:古指“天气”,今指“状况”)

5.A(A两个“极”都是“极尽”的意思;B前一个“名”是“取名”,后一个“名”是“说明白”;C前一个“因”是“因为”,后一个“因”是连词,相当于“而”;D前一个“于”是“对于”,后一个“于”表比较,“比……”)

6.D(A、B、C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名子的独立性;D是代词)

7.B(指圣主贤臣)

8.C(使动用法)

9.D(“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不准确)

10.A(原文是说“孤舟之嫠妇”因为受洞箫声感染而“泣”)

11.D(“语言晓畅明朗”用语不准)

12.(1)真是一代英雄,可如今又在哪里呢?(2)月亮有圆有缺,却始终没有增减。(3)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13.C(往,到达)

14.B(语出《庄子》)

15.D(“以旷达的话作结”表述不准确)

16.(1)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2)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7.B(介词,用)(A表目的的连词;C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动词,认为)

18.D

19.文中选取了许多美丽的意象,如“清月”、“辋水”、“寒山远水”和鲜明的色彩“白鸥”“青皋”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同时语言形式上多运用四字句,注意韵律与节奏,所以全文又充满诗歌的音韵美。

20.(1)靠近农历十二月下旬,气候适宜,旧居的蓝田山很值得游玩。(2)村庄里半夜传来柞臼捣谷的声音,又和稀疏的钟声相间杂。(3)这样这里才有浓厚的兴趣。

【创新拓展】

1.B(连词,但是,其余三项都是动词,看)

2.B(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3.D(没有用对比手法)

4.C(时间不对)

5.(1)倚歌而和之(2)月出于东山之上(3)而不知其所止

6.(1)环顾四周夜景,心中十分愉快,于是我们边走边唱,相互唱和应答。(2)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3)快到半夜的时候,向四周望去,一片寂静空旷。

7.“其示不忘一也”,意思是:但是用它来表示自己不曾忘记是一致的。

8.句中的“雨”是“下”的意思,在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阳”和“阴”相对,是指山的南面,而“阴”是指山的北面。

9.是省略句。意思是“忧伤的人因此而喜悦,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在此时落成”。

10.表现了作者在下雨之后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11.表达了当时社会上官民和乐的情况,反映了关心民众,为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而高兴的民本思想。

12.现在上天不抛弃这里的人民,刚刚有旱象就赐给他们及时雨,让我和你们能够一同在这个亭子里悠闲地玩乐,(这都是)雨赏赐给(我们的)啊。

13.C(“君”为尊称)

14.B

15.D

16.(1)那么他所擅长的,应当是靠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得到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2)莫非想要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吗?(3)况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教化和精神影响到后世,那又会怎么样呢?

17.①每日②这③接近④记载

18.(1)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2)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9.不多余。因为第一段是必要的铺垫和交代。与第二段的“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相对应,突出西山的“怪特”。

20.(1)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2)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3)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作文导练】

1.“秋韵”这个题目就很有韵味。这个话题最好是写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秋天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但这一切,都要抓住景物特点,通过细腻的笔触贴切自然地流露。写出你对秋的真切感受,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

2.以写作游记,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游记中的线索。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二是游记中的主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三是游记中的写景。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四是记游要分清主次。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

【高考真题】

1.B2.A3.C4.D

5.(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6.D7.C8.B9.D

10.(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