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小编: :admin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属于理解能力层级。在2002年之前,文言文翻译开始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02年之后,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并且分值有所增加。现在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是10分,占文言文阅读大半分值,考生应该对文言文翻译予以重视。

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一般有如下几个目的:

一、对文中一些重要句子的考查。高考中凡是从文中摘录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绝对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们或关联着文章的上下结构,或体现着文章的中心。

二、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考查。凡是让考生翻译的句子,里面肯定有一些重要的词语,这些词语也是评卷时的赋分点;如果考生翻译时能抓住这些赋分点的词语,那么离准确翻译句子就不远了。

三、对文中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或词语活用现象的考查。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各省市18套试题中所考查的翻译不是特殊的有15套,试题是通过翻译来考查文言特殊句式。可见,考查文言文翻译,其实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对考生来说,文言文翻译题型是比较难的。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生无法完全懂文言文文本,有些句子大意更是不知所云,翻译起来当然难度不小。第二,有些考生对文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在翻译时往往忘记一些文言现象,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造成句子翻译不完全准确。第三,因为文化背景欠缺,将一些人名、地名和官职名等搞错,进而影响了文言文翻译。针对以上难点,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强。平时多读文言文,多积累文史知识,熟练掌握文言知识是正确翻译文言文的关键。

【考势预测】

在高考命题时,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时,一般多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从文中选出两到三句话,放置于第Ⅱ卷,让学生进行翻译。在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省市18套试题中,有17套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了文言文翻译。笔者预测这种题型仍将是2011年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题型,在平时复习时,考生应该重视文言文的翻译,提高自己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水平。

另外,“理解文中句子”开始逐渐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尽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但一直以来,对“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得较多,对“理解文中的句子”考查较少。然而最近几年,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有了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试题,如2010年北京卷第10题要求考生根据文言句子谈自己的感悟,还有2010年上海卷第23题、第25题,一个是分析句子表达效果,一个是要求赏析句式。这些题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很受命者的青睐,所以笔者预测这种题型也可能成为2011年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一种趋势,值得考生关注。

当然,个别省会采用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如上海卷第24题、北京卷第8题等,但一般所占的分值不大,而且由于是选择题,所以考生可以通过对选项进行比较来鉴别正误,所以难度比主观题相对较小。但得其分的可能性相对降低,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其得分要么是满分,要么是0分,所以考生在碰到这类题时要认真对待,不能因题目简单而轻率作答,越是简单,越要细心。

【真题解析】

可参看第三节翻译解析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试卷

九疑山图记

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做这类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看清命题者让考生回答什么。这道题是分析表达效果,那考生就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该句最后一句为“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是从侧面写静,而“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就更暗示中峰的静,有了这样的认识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就知道这句是以声衬静,突出中峰下的幽静。

该题考查的是“翻译文中的句子”,采用客观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重点考查了三个实词:“听”“逸”“居”,“听”有“听说”“听任”“任凭”的意思,结合文章,可以看出“听说”在此不妥。“逸”有“逃跑”之意,但和“者”连用,一般理解为“出世”。根据前面的“逸者”可以看出,后面的“居”理解为“结庐隐居”更准确。

解析:本题仍然考查的是“理解文中的句子”,但角度和第1题不同,这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道题偏重对句式的赏析,一般来说句式有长有短,长句有长句之妙,短句有短句之巧,而本题中画线的句子整散结合,富于变化。因为是赏析,所以在回答特点时,要具体结合所写景物详细进行分析。

【答案】

1.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2.答案为C。

3.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方法攻略】

考生要“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懂文本,搞清文意。这是准确“理解翻译文中句子”的前提,如果没读懂文本,没搞清文意,要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不可能的。那如何才能读懂文本,搞清文意呢?

1.平时夯实基础。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要熟透,对文章内容、文言句式更要了如指掌。2.开拓视野多阅读。“观千剑而后识器”,读得多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3.做题前先看选文出处。锁定文段的出处,就可以调动自己头脑里积累的文史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段内容。4.阅读时画出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和官职名等内容,理清文章中的行文思路。5.结合命题者所给的个别试题来理解。如许多文言文阅读试题中都有对全文内容理解方面的选择题,考生可以参考这些题目来理解文中相应的内容。

二、掌握分析字义的一些技巧。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实词的意思自己平时没有积累到,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考生掌握一些分析字义的技巧:1.字形分析法。汉字具有字形和字义结合的特点,有些偏旁形象地隐含了汉字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字形来推知字义。2.语境分析法。多义实词的词义有多个,一一记住这些词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实词的含义。3.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考生就可以从结构上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上下句是并列结构,可推知“见”和“被”的意思相同。4.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5.成语对应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考生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如《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的“迩”我们可联想成语“闻名遐迩”而推断出其义为“近”。

三、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明显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名词作状语,如“人皆得以隶使之”中的“隶”。2.名词作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3.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5.动词用作名词,如“殚其地之出”中的“出”。6.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李牧连却之”中的“却”。7.形容词用作名词,如“险以远,则至者少”中的“险、远”。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的“昂”。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⑩数词作动词,如“四海一”中的“一”。

四、注意文言文中的其他一些特殊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特殊句式等。因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考查,所以在“理解并翻译的文中句子”中很可能会考查到这样或那样的文言知识,考生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些文言文知识。

五、掌握翻译技巧。翻译文言句子,一般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为主”是指文中字字句句要求落实,当直译无法让句意通顺时,可用意译。考生在翻译时,要注意“留、补、调、通”四字原则:1.留。原文中的官职名、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在翻译时可以保留,不用翻译。2.补。对有些省略句,在翻译时要补出省略成分。3.调。对一些倒置句式,在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按时现代汉语习惯进行翻译。4.通。在文句原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性。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其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②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A.①守仁赏赐他们礼节和礼物,引诱他们来道歉。

②各位盗贼前来,守仁按次序全部抓住他们并杀掉。

B.①守仁赐给他们节日礼物,引诱他们入城拜谢。

②盗贼入门,就一一都擒获并杀了他们。

C.①守仁赏赐他们礼节和礼物,引诱他们来道歉。

②盗贼入门,就一一都擒获并杀了他们。

D.①守仁赐给他们节日礼物,引诱他们入城拜谢。

②各位盗贼前来,守仁按次序全部抓住他们并杀掉。

2.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②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A.①上疏请求保留自己尸骨,没有等到,就死了。

②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而不应该从外事外物去探求。

B.①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就归去。

②应该自己从别人的心来探求,而不应该从其他的事物来探求。

C.①上疏请求保留自己尸骨,没有等到,就死了。

②应该自己从别人的心来探求,而不应该从其他的事物来探求。

D.①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终究归去。

②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而不应该从外事外物去探求。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2)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

(3)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4)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廉耻(节选)

□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②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维: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1.下列对第二自然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真是不同啊,这人教育自己的儿子!

B.这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奇怪啊!

C.此人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真是不同啊!

D.怪异啊,这人教育儿子的一些做法!

2.概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原因。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的“独醒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独醒”?

【创新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题。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晏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也?”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

(选自《晏子春秋》)

1.下面对文中“夫子礼之,敢不敬从”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以礼相待,我敢不尊敬屈从吗?

B.品德高尚的人以礼待他,我敢不尊敬顺从他吗?

C.您以礼相待我,我敢不尊敬地顺从吗?

D.有教益的人以礼相待,谁敢不尊敬屈从呢?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晏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也?

(2)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

(3)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

1.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不同的形象对应“趣”,好在哪里?

2.对“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自己对世事绝望,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

B.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不笑他不管他。

C.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

D.自以为自己对世事绝望,所以全世界不笑他不管他。

3.作者认为“得趣”的要则是。(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列举了三类“趣”,分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5.文末盛赞“品大”“官高”“年长”的陈正甫是“深于趣者”,与前文论述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评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名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选自《三国志·程昱传》)

1.下面对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县丞王度反应之②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

A.①县丞王度镇压黄巾起义②现在为什么不相互都绕城而防守呢

B.①县丞王度反叛响应黄巾起义②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

C.①县丞王度镇压黄巾起义②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

D.①县丞王度反叛响应黄巾起义②现在为什么不相互都绕城而防守呢

2.下面对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②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A.①这是嫁祸于人来求孩子的说法②我力量微弱,不知该去哪里

B.①这是嫁祸于人来求孩子的说法②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

C.①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②我力量微弱,不知该去哪里

D.①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②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

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

(1)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2)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

(3)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巩固练习

一、1.B(第①句中注意“节物”和“谢”的意思。“节物”根据语境应该是“节日礼物”的意思,“谢”在这里是“拜谢”的意思。第②句中注意“次”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一一”的意思)

2.D(第①句中注意“乞骸骨”“竟归”两个短语的意思,前者是“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后者是“就回去”的意思,不能理解成“就死了”。第②句中注意“自求诸心”“事物”两个短语的理解。前者意思是“从自己的内心探求”,后者是两个词即“事”和“物”,为古今异义)

3.(1)守仁上疏说手中权力小,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无以”“便宜从事”等短语为采分点)(2)你们都是我(管辖)的百姓,在外面聚集,难道是怀疑我吗?(“若”“屯”及判断句式为采分点)(3)守仁就挑选了七百个人穿上强盗的衣服,跑到山崖下,强盗招呼他们上山。(“简”“衣”、“上”等词语为采分点)(4)当时,谗佞*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谗邪”“构”“微”“殆”等词)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首七千多人。守仁上疏说手中权力小,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第二年七月进兵大庾。一共攻破敌巢八十四座,俘获、斩首六千多人。回到赣州,商议征讨浰头的盗贼,只有仲容没被攻下。横水被攻破以后,仲容才派弟弟仲安来归降,而(他自己却偷偷地)紧密备战。守仁在年初广泛地张灯奏乐,仲容将信将疑。守仁赐给他们节日礼物,引诱他们入城拜谢。仲容率领九十三人在教场安营,而自己带领几个人入城拜谒。守仁呵斥他们说:“你们都是我管辖的百姓,聚集在外面,难道是怀疑我吗?”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用美酒佳肴招待他们。盗贼喜出望外,更加放心。守仁请仲容留下观赏花灯舞乐。正月三日举行祀祠先王的祭礼,(守仁)在城门口埋伏了披铠甲的士兵,盗贼进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其他的盗贼逃跑到九连山。山横亘几百里,陡峭绝立,无法攻克。于是就挑选了七百个壮士穿上强盗的衣服,跑到山崖下,强盗招呼他们上去。官军进攻,里应外合攻击,捉拿斩首没有遗漏的。当时,谗妾*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和,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因此就让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探亲。不久,论功行赏,他被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就回去。走到南安死去,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上饶娄谅,和他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无书可读,每天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而不应该从外事外物去探求,(他)叹息说:“道就在这里。”学者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二、1.B(此句是倒装句,翻译时应该还原回来。“异”在这里是“奇怪”的意思)2.人不廉洁,违背礼、触犯义,其根本原因都是不耻造成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3.颜之推。因为颜之推不得已而做官于乱世,但他仍然不媚俗,有骨气。(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说:“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四个关键,四维不张,国家就要灭亡了。”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以说是国耻。

我考察自(夏、商、周)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中有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也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很会写文件疏牍,教他讲鲜卑话,也教他弹琵琶,他都稍为通晓一点,他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没有不受到宠爱的。’我当时低首不答。有奇怪,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像你们这样做。”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创新测试:

1.C(注意句中的“夫子”“礼之”“敬从”三个短语为理解要点)

2.①我不曾和你交朋友,现在免除了你的苦难,我对你做的还不可以吗?②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忍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伸展。因此我请求和你绝交。③我听说观察实际的人不留意名声,观察行动的人不细察人的言辞,我能向你谢罪而不被你拒绝吗?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到了这里?”那个人回答说:“我给齐人为奴,名叫越石父。”晏子听了以后说:“噢!”立刻解下车左边的马把这个人赎了出来,跟他一起乘车回去。到了馆舍,晏子不向他告辞就进去了。越石父很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现在我从患难中把你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而前可以忍受屈辱,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伸展。因此我要跟您绝交。”晏子于是出来见他说;“刚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容貌罢了,现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我听说观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考虑言辞。我能向你谢罪而不被你拒绝吗?”越石父说:“您礼待我,我敢不尊敬从命吗?”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

二、1.(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趣”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捉摸的特点。(此题是考查画线句子的理解。回答时既要回答内容义,也要回答作用义)

2.C(注意第一句中的“绝望”和第二句中的“非”字的意思)

3.自然(此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话的理解)

4.童子时期自然纯真的人生至乐/山林之人无拘无束自在度日/愚不肖之人率心而行(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注意句号的表意作用,抓住关键句)

5.从全文看,前后并不矛盾。(1)如果能摆脱束缚,回归自然,不失“赤子”“能婴儿”,自然就能“会心”而“知趣”,甚至“深于趣”。(2)反复申说“趣”之难得,为赞许陈正甫其人、誉其《会心集》作铺垫服务,前后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赞誉之情,运思精巧。(此题是对文中“深于趣”的理解,回答时,要结合全篇内容来理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的人们倾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上等、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里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了。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苦干卷《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的呢!

三、B(第一句注意“反应”的古今异义,在这里是两个词,“反”是“反叛”,“应”是“响应”。第二句中注意“率”和“还”的意思;“率”有“全、都”之意,也有“率领”之意,在这里是“率领”的意思;“还”有“返回、回去”之意,也通“旋”“环绕”的意思,在这里是“返回”的意思)

2.D(第一句中“假”在这里是“借”的意思。第二句中“微”,在这里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3.(1)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实词“将”,被动句及状语后置句为采分点)(2)您是百姓敬佩的人,如能回城劝说他们,大概是可以成功的!(判断句式及“说”为采分点)(3)吕布粗鲁而六亲不认,刚愎自用而蛮横无礼,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判断句式为采分点)

文言文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黄巾起义时,县丞王度反叛响应,焚毁仓库。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得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回去找到县令,一起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声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发兵向刘岱开战。”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荀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比较近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在远方的帮助,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

太祖曹操到了兖州,征召程昱,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太祖征讨徐州,让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投降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东阿县没有变动。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恐慌。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兖州整个反叛,只有这三座城池了。陈宫等人以重兵逼临城下,如果没有能结交其心的人,这三座城池也必发生变动。您是百姓敬佩的人,如能回城劝说他们,大概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是归返,到了范县,劝说县令靳允说:“听说吕布拘捕了您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这是孝

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现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著名于当代的有能力平息天下之乱的人出现,这是聪明的人应该审慎选择的。吕布粗鲁而六亲不认,刚愎自用而蛮横无礼,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陈宫等人以势利大小暂时合作,不能帮助您的。他们兵士虽多,最终必定不会成功。曹使君杰出的智慧韬略世所稀有,几乎可以说是上天所授!您一定能固守范县,我将守住东阿县,这样,就可以建立像田单那样的收复失地的功劳了。这与违背忠义顺从恶人而导致母子双亡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靳允流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另外的心思。”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程昱又派骑兵堵住仓亭渡口,陈宫来到,不能渡河。程昱到了东阿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众,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三城,等待太祖。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相关推荐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句子翻译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2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3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3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7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4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5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10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4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8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6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5 2009高考备考文言文翻译的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高二语文暑假文言文翻译: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2011年中考备考:文言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无题》文言文翻译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备考必看:高考语文文言翻译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口诀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2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要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指导: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方法全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1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2017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十二法则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高考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文言文言简意赅:考试翻译注重“五法” 中考语文之中考文言文翻译要点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初一文言文翻译:《狼》 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及七大误区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文言文翻译口诀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 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八字原则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中考文言文复习: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与古文翻译 初一文言文翻译:《山市》 高考语言训练题 高一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卷: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了凡四训》全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 初一文言文翻译:《童趣》 2017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山市翻译 全文翻译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赤壁》翻译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 考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初一文言文翻译:《木兰诗》 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 东施效颦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翻译技巧 望岳翻译 译文 2016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 17年高考语文古文翻译得分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 高考基础知识:古文翻译八法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译文 《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水调歌头》翻译 中考语文课文复习: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如何才能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伤仲永》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六册) 2010年黄冈中考课外文言文翻译精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十个失分点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饮酒(其五)》:翻译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文言文翻译篇 赤壁赋文言文注解与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重点语句翻译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文言文注解与翻译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下册寒假作业文言文翻译试题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为学》 初三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初一文言文翻译:《夸父逐日》 初一文言文翻译:《论语》十则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行路难(其一)》翻译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观沧海》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