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小编: :admin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新知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说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

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式。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

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

验证)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汇报:

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我们用符号表示

3: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a+b=b+a

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

问: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

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

3

比一比,谁算得快。

38+76+24

(88+45)+12

4

、拓展560+(140+70)=(□

+

)+

(64+□)+27=64+(□+27)

71+68+

你认为

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5、

游戏:找朋友。

(1)

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

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设计意图

: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新知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说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

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式。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

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

验证)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汇报:

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我们用符号表示

3: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a+b=b+a

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

问: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

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

3

比一比,谁算得快。

38+76+24

(88+45)+12

4

、拓展560+(140+70)=(□

+

)+

(64+□)+27=64+(□+27)

71+68+

你认为

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5、

游戏:找朋友。

(1)

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

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设计意图

: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相关推荐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换个做法和说法 换个做法和说法 人教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七律 长征》公开课读写结合法教学设计 《找规律》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阳淼) 连加 、连减和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练习 杜牧《赤壁》中的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合作探究法教学设计(一课时) 加一加 《社戏》加粗词能否互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一到十以内的加减法教案精选 《七律·长征》课文结构 《找规律》说课 给《颐和园》换个教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优质课教案设计 加一加教案 2016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答题规律与方法 诗律浅说 一年级语文复习:汉字加减法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律·长征》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 《加一加》同步练习 加强交流整合,推进教育评价研究 《七律长征》学法指导式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听读感悟法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2012年高考语文辨析病句的方法之规律标志法 《七律·长征》网页自学法教学设计(一课时) 重视教给方法,加强段的初步训练 《加一加》教案之一 《加一加》教学设计 《加一加》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综合资料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试卷及答案 《七律·长征》篇章结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练习题 常见开头和结尾法 加深中考语文知识记忆的六大法宝 一年级《加一加》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试卷附答案 加一加 教案教学设计 《法布尔观察昆虫》说课稿 苏教五下《七律 长征》说课 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 前无古人、悲愤交加的意思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课题研究报告) 《七律 长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活动课说课稿 谈话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法──《尊严》教学设计 换一种方法教《雷雨》 加减混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七律·长征》课文 谈话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法──《尊严》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要领:加强积累 掌握方法 关注生活 谈话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法──《尊严》教学设计 阅读心法: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理有机结合 八年级上册《图像加工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 加「还」字对吗 刘禹锡的七绝和七律 一年级语文下册《加一加》教案设计 让未来的花朵开得更加艳丽——谈德育管理方法 加了一句话 小学语文:《这个办法好》说课稿 《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说课稿 加了一句话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凡卡》章法结构 《矛和盾的集合》优秀说课稿 《灯光》章法结构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二年级下册《小鹿的减法》说课稿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加一加》教学设计 生命的律动 25 七律·长征 《乡土情结》说课稿 《草原》说教法与学法 加了一句话 加了一句话 加了一句话 加了一句话 加了一句话 《七律·长征》课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