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秋词》(刘禹锡)详解:原文、译文与赏析

小编: :admin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2.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

3.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冲出。

4.便:就;于是。

5.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传世。

    相关推荐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送友人》(李白)详解:原文、译文与赏析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黄鹤楼》(崔颢)详解:原文、译文与赏析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鲁山山行》(梅尧臣)详解:原文、译文、赏析与作者简介 刘禹锡诗解析 刘禹锡与竹枝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译文及赏析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名师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古诗词鉴赏 赏析:古代著名清明诗词 黄庭坚《早行》诗词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金秋诗词欣赏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己亥杂诗 初二诗词鉴赏题:秋词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赏析 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语文版七至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赤壁 刘禹锡《秋词》优秀教学设计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方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观沧海 端午节诗词大全赏析 古诗词鉴赏集锦 中考语文备考:怎样赏析古典诗词 201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析及解答 2016中考语文一模古诗词赏析方法 2017中考指导: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 备战2017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 古典诗词的鉴赏 《古诗词三首》难句解析 中考语文古典诗词赏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1)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竹枝词 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九)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小升初专项训练之古诗词赏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分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过零丁洋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词鉴赏十“注意” 九(上)古诗词背诵默写检测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技巧 备课 略备 古诗词背诵——《竹石》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四)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次北固山下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钱塘湖春行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诵读古诗词游艺会》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赏析续写题解题模式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诗论评析题解题模式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赏析题大全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七)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六) 2017中考备考指导: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八年级下册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九)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八)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二)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诗眼题解题模式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三) 七年级语文学习:关于雪的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十五)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例谈 应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望洞庭 《古诗词三首 》词语解释与应用 初一语文课外背诵诗词翻译:《龟虽寿》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山坡羊 潼关怀古 古典诗词音乐欣赏课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篇目集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资料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四)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二十三)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云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及理解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解析版) 古诗词中的"秋"